中绳 [zhòng shéng]
1. 符合墨线。喻符合标准。谓适度。
中绳 引证解释
⒈ 符合墨线。
引《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
⒉ 喻符合标准。
引《吕氏春秋·离俗》:“故布衣人臣之行,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
⒊ 谓适度。
引明 何景明 《进舟赋》:“量左右以中绳兮,察缓急之所宜。”
中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事释义:⒈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 《穀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復举诸侯,何也?”杨士勋 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⒉正确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谓之中事。”⒊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赵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⒋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断讞奏狱,每二十緡以上为大事,十緡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緡为小事。”⒌合乎事理。《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 2.
国马释义:⒈国家所饲养的马。 《周礼·考工记·輈人》:“国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郑玄 注:“国马,谓种马、戎马、齐马、道马。”唐 杜甫《壮游》诗:“国马竭粟豆,官鷄输稻粱。”《新唐书·姜晦传》:“时国马乏,晦 请以詔书市马 六胡州。”⒉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调用的马。《国语·楚语下》:“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韦昭 注:“国马,民马也。”⒊一国中上品之马。《庄子·徐无鬼》:“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成玄英 疏:“合上之相,是谓诸侯之国上品马也。”
- 3.
寿樗释义:老臭椿木。语出《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后用“寿樗”比喻无用之材。
- 4.
庄樗释义:《庄子·逍遥游》:“惠子 谓 庄子 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后因以“庄樗”喻无用之材。
- 5.
散樗释义: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 6.
榕城释义:福建省 福州市 的别称,因其地多榕树而得名。 清 朱文藻《<榕城诗话>跋》:“榕城 者,闽 中多榕树……故 闽城 以是为号。”清 褚人穫《坚瓠七集·榕城》:“宋 熙寧 中,闽 越 地多植榕树,其木拥肿不中绳墨,郡守 程师孟 命 闽 人多植之……至今目为 榕城。”
- 7.
樗栎释义:樗和栎是两种乔木。《庄子·逍遥游》中曾说樗“不中绳墨”“不中规矩”;《庄子·人间世》中又说栎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后因此用樗栎来比喻无用之材。
- 8.
樗铅释义:《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匠者不顾。”《淮南子·齐俗训》:“铅不可以为刀。”后因以“樗铅”比喻材劣不堪用。常为自谦之辞。
- 9.
绳墨释义:木工打直线的工具,比喻规矩或法度:不中绳墨。 拘守绳墨。见〖墨斗〗。
- 10.
败驾释义:《庄子·达生》:“东野稷 以御见 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 11.
进退履绳释义:前进后退均合规矩。同“进退中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