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说 [xù shuō]
1. 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称为“序说”。如宋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二书之前都有《序说》,辑录有关孔孟身世、言行及前人评论孔孟的材料。
序说 引证解释
⒈ 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称为“序说”。如 宋 朱熹 《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二书之前都有《序说》,辑录有关 孔 孟 身世、言行及前人评论 孔 孟 的材料。
序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夷释义:⒈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礼记·曲礼下》:“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东夷献其乐器,肃慎 贡其楛矢。”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河北、山西 的北部是所谓北狄,陕西 的大部分是所谓西戎,黄河 的下游是所谓东夷。”⒉指 三国 吴。《文选·曹植<王仲宣诔>》:“嗟彼 东夷,凭 江 阻湖,骚扰边境,劳我师徒。”李善 注:“东夷,谓 吴。”⒊特指 清 朝统治者。清 顾炎武《羌胡引》:
- 2.
奇货释义:珍奇少见的物品或货物。唐 李复言《续幽怪录·卢仆射从史》:“湘 到輦下,以奇货求助,助者数人。”《红楼梦》第二六回:“那 寳玉 便和他説些没要紧的散话……又是谁家有奇货,又是谁家有异物。”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这位商人视以为奇货,便运往 北京 市场。”
- 3.
序说释义: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称为“序说”。如 宋 朱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二书之前都有《序说》,辑录有关 孔 孟 身世、言行及前人评论 孔 孟 的材料。
- 4.
强僭释义:谓仗势做超越本分的事。宋 朱熹《<论语>序说》:“孔子 年四十三,而 季氏 强僭,其臣 阳虎 作乱专政。”
- 5.
杜秋娘释义:文学故事人物。据 唐 杜牧《杜秋娘》诗序说,是 唐 时 金陵 女子,姓 杜,名 秋。原为节度使 李錡 妾,善唱《金缕衣》曲。后入宫,为 宪宗 所宠。
- 6.
灵表释义:⒈对仪表的美称。 《文选·祢衡<鹦鹉赋>》:“於是羡芳声之远扬,伟灵表之可嘉。”张铣 注:“伟,美也。谓美其声音仪表,可以嘉善。”南朝 齐 谢朓《奉和随王殿下》之九:“一飡繫灵表,无吝科年历。”⒉文体名。墓表的一种。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墓表(墓表、阡表、殡表、灵表)》:“又取阡表、殯表、灵表,以附於篇,则遡流而穷源也。盖阡,墓道也;殯者,未葬之称;灵者,始死之称;自灵而殯,自殯而墓,自墓而阡也。近世用墓表,故以墓表括之。”
- 7.
羼入释义:搀入。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十二诸侯年表》:“《史记》诸年表,皆不记干支,注干支出于 徐广 ……此表每十年輒书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子字,不特非 史公 正文,并非 徐氏 之例,其为后人羼入,凿凿可据。”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其他一篇《甘誓》,或许是《商书》羼入的。”
- 8.
进策释义:⒈进呈书策;进献计策。《晋书·郗超传》:“超 又进策於 温 曰:‘清水入 河,无通运理。’”《魏书·李先传》:“从 仪 平 鄴,到 义臺,破 慕容驎 军,回定 中山,先 每一进策,所向克平。”清 刘熙载《艺概·文概》:“﹝ 杜牧 ﹞又两进策於 李文饶,皆案切时势,见利害於未然。”⒉文体名。策之一种。指进呈帝王之策。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楮券》:“水心叶先生 进策,亦谓不数年间,将交执空券而无所售。”明 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策》:“学士大夫有私自议政而上进者,三曰进策,著策而上进者也。”
- 9.
部汇释义:⒈分门别类;部类。《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初,内府旧书,自 高宗 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 建请缮録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詔於 东都 乾元殿 东厢部汇整比,无量 为之使。”宋 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七》:“夫子釐《雅》《颂》以正其所,而《崧高》部汇自属《大雅》;足以见《雅》之体可以包《风》,《风》之义不得抗《雅》,其证甚明也。”⒉犹部首。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序说:“关于考释之类辑,罗氏 弟子有 商承祚 者于一九二三年著有《殷虚文字类编》十四卷,就文字之已识者依《说文解字》部汇分别出之,每字
- 10.
问对释义:⒈一问一答。 《左传·襄公十二年》:“灵王 求后于 齐,齐侯 问对於 晏桓子。”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是夕祖孙及 仲仙 同处一室,问对竟,仲仙 復为歌曲。”郭沫若《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此外在《论语》中有关于 子张 和 孔子 的问对好多条。”⒉文体名。明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问对》:“问对者,文人假设之词也。其名既殊,其实復异,故名实皆问者,屈平《天问》,江淹《邃古篇》之类是也。名问而实对者,柳宗元《晋问》之类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