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激切 激切的意思
qiè

激切

简体激切
繁体
拼音jī qiè
注音ㄐㄧ ㄑㄧ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1) 水受阻遏,震荡而涌或飞溅。【组词】:冲激。激荡。激浊扬清(冲击污水,让清水上来,喻打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2) 冷水突然浇淋或冲、泡食物。【组词】:激酸菜。(3) 鼓动,使人的感情冲动。【组词】:刺激。激励。(4) 感情冲动。【组词】:感激。激动。激昂慷慨。(5) 急剧的,强烈的。【组词】:激烈。激进。(6) 过分直率。【组词】:激厉。激切。(7) 〔激光〕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刺激,使低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原子,而辐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称“激光”。亦称“莱塞”、“镭射”。(8) 〔激光器〕产生激光的装置。(9) 〔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亦称“荷尔蒙”。(10) 鲜明。【组词】:唇如激丹。

qiē qiè, ◎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组词】:切菜。切除。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切切琢磨”)。(1) 密合,贴近。【例句】:切当(dàng )。切肤(切身)。切己。亲切。(2) 紧急。【组词】:急切。迫切。(3) 实在。【组词】:切忌。恳切。(4)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基本含义

形容情感、欲望等非常强烈,迫切想要做某事。

激切的意思

激切 [jī qiè]

1. 激烈直率。

词极激切。——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言多激切。

[ impassioned; outspoken; vehement; ]

2. 激励。

[ encourage; ]

激切 引证解释

⒈ 激烈直率。

《汉书·贾山传》:“其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諫争之路也。”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昔称 韩非 善著书,而《説难》、《孤愤》尤为激切。”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何小姐 原是个性情中人,他怎肯矫同立异?只因他一生不得意,逼成一个激切行逕,所以寧饮盗泉之水,不受嗟来之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⒉ 犹激励。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行不脩饰,名跡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刘良 注:“志操不待激劝切磋,自有纯素之风。”
宋 苏辙 《书论》:“则其所以告諭天下者,常丁寧激切,亹亹而不倦。”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读书方有志於古今,学门更激切於时事。”

⒊ 高亢凄切。

三国 魏 曹丕 《答繁钦书》:“梦与神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
《南史·庾域传》:“初发 蜀,有双鳩巢舟中,及至,又栖庐侧,每闻哭泣之声,必飞翔簷宇,悲鸣激切。”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二:“李尚书 訥 夜登越城楼,闻歌曰:‘ 鴈门山 上鴈初飞’,其声激切。”

⒋ 激动;感奋。

唐 高适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感时常激切,於己即忘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然而我以前也就过几次舘,也有人荐的;就是现在这个舘,是 继翁 荐的,虽是一般的感激,然而总没有这种激切。”
冰心 《去国·斯人独憔悴》:“说着觉得十分激切。”

⒌ 急切,迫切。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人无贵贱穷通,皆有激切所需之物。”


国语词典

激切 [jī qiè]

⒈ 激烈率直。

《后汉书·卷四六·陈宠传》:「虑言事者必多激切,或致不能容,乃上疏豫通广帝意。」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昔称韩非善著书,而说难、孤愤尤为激切。」

⒉ 激励、鼓励。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行不修饰,名迹无愆;操不激切,素风愈鲜。」

⒊ 激动振奋。

唐·高适〈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诗:「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 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虽是一般的感激,然而总没有这种激切。」

⒋ 声音高亢悲切。

《南史·卷五六·庾域传》:「每闻哭泣之声,必飞翔簷宇,悲鸣激切。」


激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佹诗释义: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
    • 2.
      修激释义:谓有操守且言行激切果决。
    • 3.
      冰兢释义:《诗·小雅·小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后以“冰兢”表示恐惧、谨慎之意。兢,亦作表示恐惧、谨慎之意。兢,亦作“竞”。明 陶宗仪《辍耕录·正统辩》:“故臣 维禎 敢痛排浮议,力建公言,挈大 宋 之编年,包 辽 金 之记载,置之上所。用成一代可鉴之书,传之将来;永示万世不刊之典,冐干天听,深惧冰竞,下情无任瞻天望闕激切屏营之至。”明 陆采《怀香记·赴约惊回》:“窃效鷺鷥行,两眼生花,身如酩酊。畏惧切冰兢,料应难去成欢庆。”明 高攀龙《与杨大洪书》:“攀龙 遭此世界,甚得便宜,何者?一味株守,乃安乐法;一味
    • 4.
      切愕释义:谓激切直言。
    • 5.
      切论释义:激切的议论。
    • 6.
      剧论释义:⒈深刻论议;激切论辩。⒉有关戏剧理论或戏剧作品的评论性文章。
    • 7.
      叙离释义:亦作“叙离”。 犹叙别。叙述离别之情。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嵇康 絶交,实志高而文伟矣;赵至 叙离,乃少年之激切也。”
    • 8.
      快紧释义:犹激切。
    • 9.
      急言释义:⒈汉代注家譬况字音用语。 与“缓言”、“徐言”对言。有i介音的细音字,因发音时口腔的气道先窄而后宽,肌肉先紧而后松,其音急促,故名。⒉激切的言辞。
    • 10.
      恒象释义:经常出现的某些预示吉凶的天象。 《左传·昭公十七年》:“天事恆象,今除於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杜预 注:“天道恆以象类告示人。”《后汉书·襄楷传》:“帝以 楷 言虽激切,然皆天文恆象之数,故不诛。”《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初,汉 熹平 五年,黄龙见 譙 …… 颺 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亦当復见。天事恆象,此其应也。’”
    • 11.
      恳激释义:诚恳激切。
    • 12.
      戆激释义:迂直激切。明 陈子龙《请纳直言疏》:“夫 彭年 之疏,或不善立词,伤於戇激,则有之。”
    • 13.
      敍离释义:亦作“叙离”。犹叙别。叙述离别之情。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嵇康 絶交,实志高而文伟矣;赵至 叙离,乃少年之激切也。”
    • 14.
      激切释义:(言语)激烈而直率:言辞激切。
    • 15.
      激朗释义:激切明朗。
    • 16.
      牛涔释义:牛足印中的水。 比喻狭小的境地。语本《淮南子·氾论训》:“夫牛蹏之涔,不能生鱣鮪。”高诱 注:“涔,雨水也。满牛蹏中,言其小也,故不能生鱣鮪也。”唐 杨炯《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希少阳之末光,自韜萤火;洽重海之餘润,色息牛涔。”唐 黄滔《启卢员外》:“而 滔 牛涔浅狭,燕戏微茫,岂合攀投,徒为激切。”明 徐渭《画鱼》诗:“尺梢詎许牛涔活,远木何劳象队移!”
    • 17.
      瑟琴释义:⒈瑟与琴。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晋 成公绥《啸赋》:“清激切於竽笙,优润和於瑟琴。”《宋书·乐志二》:“庭列宫县,陛罗瑟琴。”元 张昱《留别姻家吴子道理问》诗:“明年不待梧桐雨,来听高堂鼓瑟琴。”⒉琴瑟之音和谐,因以喻和合友好。《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晋 潘岳《夏侯常侍诔》:“子之友悌,和如瑟琴。”⒊指夫妻和好。宋 罗烨《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虽未通币帛之仪,料必作瑟琴之眷。”
    • 18.
      矫激释义:⒈犹诡激。奇异偏激,违逆常情。⒉指诗文风格特异而激切。⒊激励。
    • 19.
      讦辞释义:抨击、激切之词。
    • 20.
      词犯释义:谓措词激切有所冒犯。

激切(jiq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激切是什么意思 激切读音 怎么读 激切,拼音是jī qiè,激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激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