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金鉴 金鉴的意思
jīnjiàn

金鉴

简体金鉴
繁体金鑑
拼音jīn jiàn
注音ㄐㄧㄣ ㄐ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īn,(1)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组词】:黄金。金子。金笔。(2)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组词】: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3) 钱。【组词】:现金。基金。挥金如土。(4)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例句】: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①钲声;②钟声)。金鼓(锣鼓)。(5)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6)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例句】: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①盛酒器;②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7)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组词】: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8) 中国朝代名。【组词】:金代。(9) 姓。

jiàn,(1) 镜子。(2) 照。【组词】:光可鉴人。(3) 观察,审察。【组词】:鉴别。鉴定。鉴赏。鉴于(看到,觉察到)。台鉴(书信用语,表示请人看信。亦作“惠鉴”、“钧鉴”)。鉴往知来。(4) 可以使人警惕或引为教训的事情。【组词】:借鉴。鉴戒。前车之鉴。

基本含义

金鉴意指黄金做成的镜子,比喻可以反映真实情况的事物或人。

金鉴的意思

金鉴 [jīn jiàn]

1. 见“金鉴”。

金鉴 引证解释

⒈ 见“金鑑”。亦作“金鉴”。

⒉ 后以“金鑑”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

《新唐书·张九龄传》:“﹝ 玄宗 ﹞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鑑, 九龄 上事鑑十章,号《千秋金鑑录》,以伸讽諭。”
宋 陆游 《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周行抃蹈,各陈金鉴之书。”
清 钱谦益 《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第一问》:“其在今日,所以进金鑑而箴丹扆者,亦必有道矣。”

⒊ 指明察的帝王。

宋 范仲淹 《谢许守旧官表》:“金鑑临御,多士骏奔。”

⒋ 指帝王之明察。

宋 范仲淹 《四民诗·士》:“黜陟金鑑下,昭昭媸与妍。”

⒌ 比喻月亮。

宋 梅尧臣 《晚过天汉桥堤上行》诗:“海月开金鑑,河冰卧玉虬。”


金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奇释义:⒈三个阳爻。 汉 焦赣《易林·剥之旅》:“三奇六耦,相随俱市,王孙善贾,先得利宝,居止不安,大盗为咎。”⒉术数家以乙、丙、丁为天上三奇,甲、戊、庚为地下三奇,辛、壬、癸为人间三奇。“三奇”出现于年、月、日,顺布为吉。明 沉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三奇六甲未应通,雨偏侵漏屋,风不助冥鸿。”清 钱谦益《星士陈叟生子》诗:“三奇六合人谁晓,汤饼筵前问乃翁。”⒊中医指人的精、气、神。《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二·龟鹿二仙胶》“上用铅罈,如法熬胶”﹝集注﹞引 李中梓 曰:“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精伤无
    • 2.
      三消释义:中医病名。指消渴病中的上消、中消和下消。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一·消渴》:“消渴,上消少食,中消多食,下消小便如膏油。”《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消渴总括》:“试观年老多夜溺,休信三消尽热乾,饮多尿少浑赤热,饮少尿多清白寒。”注:“上消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下消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三消皆燥热病也。”
    • 3.
      产门释义:妇女的阴户;产妇的阴门。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产门不闭证治》:“产门不闭由不足,初产因伤必肿疼,不足十全大补治,甘草汤洗肿伤平。”
    • 4.
      化源释义:⒈教化的本源。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昭室化源,发扬大号。”唐 李翱《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岂不欲发明化源,抑絶小道。”《旧唐书·李绛传》:“陛下思广天聪,亲览国史,垂意精颐,鉴於化源,实天下幸甚。”⒉指掌教化之位。《旧唐书·李渤传》:“若言不行,计不从,顺奉身速退,不宜尸素於化源。”⒊中医学指六气的生化之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炙甘草汤方”集解引 张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预防二便秘濇之虞,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医宗金鉴
    • 5.
      吐舌释义:⒈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汉书·丙吉传》:“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汉 应劭《风俗通·正失·叶令祠》:“县中牛皆流汗吐舌,而人无知者。”《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吐舌》:“吐长收缓名吐舌,皆是心经有热成,面红烦渴溺赤涩,泻心导赤服即寧。”⒉惊奇貌;惊恐貌。唐 韩愈《送穷文》:“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明 都穆《都公谭纂》卷上:“寧阳 乃下令:‘军士有夺人财物者斩。’三军皆吐舌。”清 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孽报》:“道光 元年五月,忽染时疫,兄弟叔侄
    • 6.
      圣寿释义:皇帝的年寿和生日。 北齐 郭遵《南至郊祭司天奏云物赋》:“臣有覩盛仪而瞻瑞物,愿齐圣寿於 终南。”唐 李白《上云乐》:“拜龙颜,献圣寿,北斗戾,南山 摧,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寿杯。”宋 王安石《枣》诗:“广庭觴圣寿,以此参肴蔌。”元 吴弘道《斗鹌鹑》套曲:“祝圣寿,庆官里,进金杯。”明 王守仁《拟唐张九龄上千秋金鉴录表》:“月临日照,帝德运於光天;岳峙川流,圣寿同於厚地。”
    • 7.
      大衄释义:⒈中医名词。指九窍一齐出血。《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失血总括》:“九窍出血名大衄。”⒉指军队受重创。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土司·老挝反覆》:“宣德 二年,南征大帅 安远侯 柳升 卒於军,保定侯 梁铭 战死,王师大衄。”
    • 8.
      季胁释义:胁下小肋骨。《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脇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张隐庵 集注:“季脇,两脇之下杪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胸骨﹞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脇;脇下小肋骨名曰季脇,俗名软肋。”
    • 9.
      季脇释义:胁下小肋骨。《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旁,则季脇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张隐庵 集注:“季脇,两脇之下杪也。”《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背部》:“﹝胸骨﹞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脇;脇下小肋骨名曰季脇,俗名软肋。”
    • 10.
      尸疰释义:⒈同“尸疰”。《梁书·孝行传·韩怀明》:“年十岁,母患尸疰,每发輒危殆。”⒉亦作“尸注”。中医病名。痨瘵病。即肺结核。病程缓慢且相互传染。《南史·徐嗣伯传》:“常有嫗人患滞冷,积年不差。嗣伯 为之诊曰:‘此尸注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灸中恶穴歌》:“尸疰客忤中恶病,乳后三寸量準行。”
    • 11.
      彊急释义:亦作“强急”。僵硬,伸展不能自如。彊,通“僵”。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勿以熟纸背,必皱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纸,纸缝先避人面及要节处,若缝缝相当,则强急,卷舒有损。”《医宗金鉴·运气要诀·运气为病歌》“诸暴强直风所因”注:“强直,筋病,强急不柔也。”
    • 12.
      彊直释义:亦作“强直”。 僵硬不能随意转动屈伸。彊,通“僵”。《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高世栻 注:“诸一时卒暴,筋强而直,屈伸不能。”《医宗金鉴·运气要诀·运气为病歌》:“诸暴强直风所因。”注:“暴,卒也。强直,筋病,强急不柔也。”
    • 13.
      拘制释义:⒈拘禁;系缚。 汉 焦赣《易林·讼之巽》:“执囚束缚,拘制於吏。”《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詔吏人遭饥乱及为 青 徐 贼所略为奴婢下妻,欲去留者,恣听之。敢拘制不还,以卖人法从事。”三国 魏 阮籍《猕猴赋》:“婴徽纆以拘制兮,顾西山而长吟。”宋 吴淑《江淮异人录·耿先生》:“而明於道术,能拘制鬼魅。”⒉一种伤骨科医疗方法。捆缚身体的某一部位,使它得到固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以竹片作圈,较膝盖稍大些须,再用竹片四根,以麻綫紧缚圈上,作四足之形,将白布条通缠於竹圈及四足之上。用於膝盖,虽
    • 14.
      攒竹释义:⒈削竹胶合。⒉指削竹胶合成的棒、柄。⒊人体穴位名。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膀胱经穴歌》。
    • 15.
      暗经释义:中医谓女子无月经现象而仍能生育为“暗经”。《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月经之常》:“一年一至为避年,一生不至孕暗经。”注:“有一生不行而依然能孕育,谓之暗经者,此所禀之不同,而亦非病,不须治也。”
    • 16.
      束骨释义:⒈谓制约或聚集骨骼。⒉中医针灸穴位名。参阅《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歌》。
    • 17.
      梁门释义:⒈古地名。在今 河北省 徐水县。战国 时为 赵(后属 燕)之 汾门。北宋 时为 安肃军 治。公元1004年 契丹 南下,宋 将 魏能 守此,契丹 久攻不陷,时有“铜 梁门”之称。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易水》:“俗又谓是水为 武隧津,津 北对 长城 门谓之 汾门 ……亦曰 汾水 门,又谓之 梁门 矣。”⒉古地名。指 大梁 夷门。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南朝 梁 江淹《伤友人赋》:“余结谊兮 梁门,復从官 朱 藩。”胡之骥 注:“梁门,大梁 夷门 也。”⒊中医经络穴位名。位于脐上四寸,旁开二寸处。《医宗金鉴·
    • 18.
      正令释义:⒈即使;纵使。宋 陆游《示子遹》诗:“元 白 纔倚门,温 李 真市鄶,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⒉正常的时令。《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气令微甚歌》“重感於邪証不轻”注:“运,五运也,主四时,在天则有寒热温凉之正令,在地则有生长收藏之正化。”⒊政令。政府公布的法令。《荀子·非相》:“故仁言大矣,起於上,所以道於下,正令是也。”王先谦 集解“正,或为政。”
    • 19.
      气海释义:⒈经络穴位名。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属任脉经。针灸本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虚弱等症。《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任脉分寸歌》:“脐下寸半气海全。”注:“从石门上行,在脐下一寸五分宛宛中,气海穴也。”⒉人体部位名,宗气所聚处。膻中为上气海,丹田为下气海。《灵枢经·海论》:“膻中者,为气之海。”《新唐书·柳公度传》:“公度 善摄生,年八十餘,有彊力。常云:‘吾初无术,但未尝以气海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气佐喜怒耳。’”《云笈七籤》卷五九:“气海,即元气之根本也。”
    • 20.
      浊气释义:⒈谷食之气。《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王冰 注:“浊气,穀气也。”张志聪 注:“受穀者浊,胃之食气,故曰浊气。”《镜花缘》第九回:“话言未了,只听腹中嚮了一阵,登时浊气下降,微微有声。”⒉人体呼吸时呼出之气和从肛门排出的矢气。《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阴病>》“发汗后,腹胀满者”集注引 张锡驹 注:“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而胀满作矣。”亦泛指混浊之气。瞿秋白《饿乡纪程》十:“门窗开处冒出一阵阵烟雾浊气。”⒊指不良风气。许地山《女儿心》:“几个要到 普陀 朝山的和尚受不了这种人间浊气,

金鉴(jin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金鉴是什么意思 金鉴读音 怎么读 金鉴,拼音是jīn jiàn,金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金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