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本名 本名的意思
běnmíng

本名

简体本名
繁体
拼音běn míng
注音ㄅㄣˇ ㄇ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ěn,(1) 草木的根。【例句】: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例句】: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组词】:草本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组词】:本部。本体。(5) 原来。【组词】:本来。本领。(6) 自己这方面的。【组词】: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míng,(1) 人或事物的称谓。【组词】: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2) 起名字。【例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例句】: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4) 叫出,说出。【组词】:不可名状。 (5) 声誉。【组词】: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组词】: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7) 占有。【组词】:不名一文。 (8) 量词,用于人。【组词】:三名工人。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真实姓名,也可以指事物的真正名称。

本名的意思

本名 [běn míng]

1. 曾用名;原名。

[ original name; ]

2. 本人的名儿。

外国人的全名分为本名、父名和姓三部分。

[ the given name; ]

本名 引证解释

⒈ 原名。

唐 颜真卿 《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铭》:“元真子,姓 张 氏,本名 龟龄。”
《旧唐书·东夷传·新罗》:“兴光 本名与 太宗 同, 先天 中 则天 改焉。”
清 姚鼐 《郡县考》:“都鄙者,王朝本名。”

⒉ 专用名词。 清 马建忠 《马氏文通·实字·名字》:“以名某人某物者,曰‘本名’。曰 尧 曰 舜 者,古今来止一人为 尧 、一人为 舜,故称曰本名

嵩岳、泰岱 止一山之名, 江、淮、河、汉 止一水之名,皆曰本名。”


国语词典

本名 [běn míng]

⒈ 登记在户籍上的姓名。

如:「办理户籍登记时,必须使用本名。」

笔名 别名


本名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笔名释义:作者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如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
    • 2.
      别名释义:正式或规范的名称以外的其他名称。
    • 3.
      外号释义:人的本名以外,别人根据他的特征给他另起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憎恶或开玩笑的意味。

本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丐户释义:即惰民。 封建社会中最受岐视的一部分平民。明 编户籍,称惰民为丐户,清 雍正 元年始废除丐户的“丐籍”,与平民同列。明 徐渭《会稽县志诸论》:“丐以户称,不知其所始。”自注:“籍曰:丐户即有产,不得充粮里正长,亦禁其学。”明 沉德符《野获编·风俗·丐户》:“今 浙 东有丐户者,俗名大贫。其人非丐,亦非必贫也。或云:本名惰民,讹为此称,其人在里巷间任猥下杂役,主办吉凶及牙侩之属……即积鏹巨万,禁不得纳貲为官吏。”清 钱谦益《石义士哀词》:“蒙古 分民为十户,所谓丐户者,吴 人至今犹贱之。”《清史稿·食货志一
    • 2.
      且字释义:古代男子行冠礼后,据本名涵义另立别名称“字”。周 制,二十岁后、五十岁前但称某甫,谓之“且字”。五十岁后则依排行称某伯某仲等。《公羊传·桓公四年》“其称宰 渠伯纠 何”汉 何休 注:“据 刘卷 卒、氏采不名且字。”陈立 义疏:“且犹言藉也。冠后称伯某甫、叔仲季,唯其所当,不当单称伯仲,故以甫字藉之,若言承藉之义。”参阅 清 段玉裁《且字考》。
    • 3.
      九功舞释义:唐 代舞蹈名。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九功舞者,本名《功成庆善乐》。太宗 生於 庆善宫,贞观 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閭里……帝欢甚,赋诗。起居郎 吕才 被之管絃,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九功舞。”
    • 4.
      仙都释义:⒈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⒉山名。在今浙江省缙云县。高六百丈,周三百里,本名縉云山。
    • 5.
      伪书释义:⒈中国古书中,作者隐匿本名而托名前人的作品;或作者姓名和作品时代不可靠的作品。⒉假造的文件。
    • 6.
      保俶塔释义:塔名。在 杭州 西湖 北岸 宝石山 上。又名 保叔塔。据传为 五代 吴越王 钱俶 的宰相 吴延爽 所建,有九级,本名 宝所塔,后毁。
    • 7.
      像形夺名释义:比拟其形状,而讹易本名。
    • 8.
      八思巴释义:(1235—1280)藏传佛教萨斯迦派首领。本名罗追坚赞,号八思巴(圣者),元代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1264年领总制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和吐蕃地区军政事务。1268年为忽必烈(元世祖)创造八思巴体蒙古新字,对蒙族文化的发展和加强西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及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 9.
      内讳释义:⒈谓讳言国内或家内之恶事。《穀梁传·桓公十七年》:“夏,五月,丙午,及 齐 师战于 郎,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遂 如 齐 逆女”汉 何休 注:“有母言如者,缘内讳,无贬公文。”⒉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晋书·王述传》:“初至,主簿请讳。报曰:‘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门;餘无所讳。’”《宋书·谢弘微传》:“弘微 本名 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 10.
      刘向释义:(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在江苏省沛县)人,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等。
    • 11.
      刘公嘉话释义:即《刘公嘉话录》,唐朝韦绚所撰。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听刘禹锡讲的,故名。现在传本名《刘宾客嘉话录》(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没有这一条。
    • 12.
      副末释义:⒈宋 杂剧、金 院本的脚色。 从参军戏中的苍鹘演变而来。任务是烘托发挥“副净”所制造的笑料。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嘉祐三年)》:“正如杂剧人,上名下韵下来,须勾副末接续尔。”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中……副浄色发乔,副末色打浑,又或添一人装孤。”明 陶宗仪《辍耕录·院本名目》:“一曰副末,古谓之苍鶻。”⒉元 杂剧中居次要地位的末。元 无名氏《碧桃花》楔子:“副末扮 张道南 引浄 兴儿 上。”⒊宋 元 南戏和 明 清 传奇演出开场时向观众介绍剧情概要的角色,兼做杂差。明 高明《琵琶记
    • 13.
      半千释义:⒈唐 员馀庆 的别名。《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员半千,本名 餘庆 …… 义方 嘉重之,尝谓之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 半千。”⒉金 雷渊 的别号。《金史·雷渊传》:“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誉,奸豪不法者立箠杀之。至 蔡州,杖杀五百人,时号曰‘雷半千’。”
    • 14.
      厄台释义:古迹名。在今 河南省 淮阳县 南。相传为 孔子 行经 陈 蔡 断粮处。本名 弩台,唐 开元 九年移 孔子庙 于基上,故俗称“厄臺”。事见 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二·开封府》。
    • 15.
      含元殿释义:唐 宫殿名。高宗 时所建,本名 蓬莱宫。遗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唐 李华 曾作《含元殿赋》。参阅《新唐书·李华传》。
    • 16.
      四律五论释义:佛教重要经典。 四律:一、《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 弗若多罗 译;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 佛陀耶舍 译;三、《僧祇律》,四十卷,东晋 佛陀跋陀罗 等译;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 宋 佛陀什 等译。五论:一、《毘尼母论》,八卷,本名,《毘尼母经》,失译;二、《摩得勒伽论》,十卷,南朝 宋 伽跋摩 译;三、《善见论》,十八卷,南朝 齐 伽跋陀罗 译;四、《萨婆多论》,九卷,失译;五、《明了论》,一卷,南朝 陈 真谛 译。
    • 17.
      四腮鲈释义:鲈鱼的一种,松江 名产,本名松江鲈。肉嫩而肥,鲜而无腥,有四腮,故称。
    • 18.
      土木堡释义:地名。在今 河北 怀来县 东。本名 统漠镇,唐 初 高开道 所置,后沿误为“土木”。明 永乐 初置堡。正统 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 率军与 瓦剌 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后 嘉靖、隆庆 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 19.
      垂虹桥释义:在 江苏 吴江县 东。本名 利往桥,因上有 垂虹亭,故名。桥有七十二洞,宋 庆历 八年建。俗名 长桥。参阅《嘉庆一统志·苏州府二》。
    • 20.
      堂邑释义:⒈春秋 楚 地,本名 棠。 《左传·襄公十四年》:“子囊 师於 棠 以伐 吴。”后属 吴,称 堂邑。今 江苏 六合 稍西而北。⒉复姓。《史记·大宛列传》有 堂邑父。

本名(ben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本名是什么意思 本名读音 怎么读 本名,拼音是běn míng,本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本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