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引咎责躬 引咎责躬的意思
yǐnjiùgōng

引咎责躬

简体引咎责躬
繁体引咎責躬
拼音yǐn jiù zé gōng
注音ㄧㄣˇ ㄐㄧㄡˋ ㄗㄜˊ ㄍㄨㄥ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ǐn,(1) 拉,伸。【组词】: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 领,招来。【组词】: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组词】:引文。引用。援引。(4) 退却。【组词】:引退。引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例句】:发引(出殡)。

jiù,(1) 过失,罪过。【组词】:咎戾。负咎。以彰其咎。(2) 怪罪,处分。【组词】:既往不咎。咎由自取(遭受责备、惩处或祸害是自己造成的)。(3) 灾祸。【例句】:休咎(吉凶)。(4) 怨仇。【组词】:与臣有咎。

zé zhài,(1) 同“债”。

gōng,(1) 身体。(2) 自身,亲自。【组词】:反躬自问。躬行实践。事必躬亲。(3) 弯曲身体。【组词】:鞠躬。躬身下拜。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因为犯了错误或做了不好的事情而自己承担责任,主动检讨和反省。

引咎责躬的意思

引咎责躬 [yǐn jiù zé gōng]

1. 同“引咎自责”。

引咎责躬 引证解释

⒈ 同“引咎自责”。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后 壹 姦罪发露伏诛, 权 引咎责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坐定, 庾 乃引咎责躬,深相逊谢。”
《北史·魏纪四·世宗宣武帝》:“庚子,以旱故,公卿以下,引咎责躬。”


国语词典

引咎责躬 [yǐn jiù zé gōng]

⒈ 承认过失并自我责备。也作「引咎自责」。

《三国志·卷四七·吴书·吴主权传》:「后壹奸罪发露伏诛,权引咎责躬,乃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
《旧五代史·卷一一八·周书·世宗本纪五》:「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


引咎责躬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引咎自责释义:咎:罪责。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引咎责躬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怨天怨地释义:抱怨天又抱怨地。形容埋怨不休。
引咎责躬是什么意思 引咎责躬读音 怎么读 引咎责躬,拼音是yǐn jiù zé gōng,引咎责躬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引咎责躬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