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tiáo mù]
1. 规章、条约等的项目。
英[ clauses and subclauses in a document; ]
2. 字典、词典中的一整条。
英[ entries in a dictionary; ]
条目 引证解释
⒈ 按内容分的细目。
引《汉书·刘向传》:“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
《晋书·傅玄传》:“二常侍所论,或举其大较而未备其条目,亦可便令作之。”
隋 李德林 《霸朝集序》:“当时製述,条目甚多,今日收撰,略为五卷云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至 程、朱 始别为纲领三、条目八,分传以释之。”
⒉ 指词典的词条。
引罗竹风 《实践是检验辞书编纂工作的唯一标准》:“《辞海》体例规定,大条目不过四五百字,中条目三百字左右,小条目只有一二百字。”
⒊ 谓整理安排细节。
引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窃谓今日之急务,固无逾于此四大端,然而条目工夫,不能造次,举措施布,各有缓急。”
⒋ 法令、规章等的项目。亦指法令、规章。
引《晋书·刑法志》:“抄《新律》诸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以示兆庶。”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今又行手实之法,虽其条目委曲不一,然大抵特告訐耳。”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士廉 再拜曰:‘祭酒其使我以无事治 蜀 耶!’乃简条目,州遂大治。”
清 龚自珍 《京师悦生堂刻石》:“养之之法,古无专官,无条目。无专官,无条目,是费不出於公上也。”
国语词典
条目 [tiáo mù]
⒈ 将法令、规章等,分条列举的细目。
引《晋书·卷三〇·刑法志》:「抄新律诸死罪条目, 悬之亭传,以示兆庶。」
近条款 条件
⒉ 按内容分的细目。
引《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
条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升释义:⒈见“关陞”。 ⒉亦作“关升”。宋 制,按一定资历经核准升官。宋 叶适《送刘茂实序》:“及其久也,循习而例不明,以为凡仕者必关陞,必改官,此上所设以待人之求,而其进取条目之限当如此也。”宋 洪迈《容斋四笔·郎中用资序》:“郎中、员外郎亦自为两等,颇因履歷而授之。后来相承,必欲已关升知州资序者为郎中。”《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年》:“曾任知州而为郎官、卿监,曾任卿监、郎官而復出为监司之人,陈乞关陞者,依两任无人荐举条例,特与免用举主,理为资序。”
- 2.
印纸历子释义:宋 制,外任官员赴任时,朝廷发给印有各种项目的记录册,由官员于任上填写,作为考核其政绩的根据,称“印纸歷子”。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祖宗留意考课之法,王安石 始罢之。望遵 太宗 故事,应监司、郡守朝辞日,别给御前印纸歷子。至于兴某利,除某害,各为条目,每攷令当职官吏从实批书,任满精覈。”亦省称“印歷”。参见“印歷”。
- 3.
天官释义:⒈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唐 武后 光宅 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今天官诸选,条目猥多,法例参错,吏姦深远。”明 何景明《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廼復试於天官,去取加详焉。”⒉借指吏部尚书。清 戴名世《答赵少宰书》:“而足下出持节鉞,入贰天官。”评剧《铡阁老》第十一场:“老夫不敢,还是天官大人先行。”⒊泛指百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汉书·李寻传》:“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充备天官。”王先谦 补注:“
- 4.
奏目释义:奏事的条目。宋 沉括《梦溪笔谈·谬误》:“黄宗旦 晚年病目,每奏事,先具奏目,成诵於口。”元 萨都剌《题进士索士严诗卷》诗:“故人传奏目,请便趣行装。”《元典章·礼部四·蒙古学》:“省部臺院凡有奏目用蒙古字写。”
- 5.
批书释义:⒈经过有关部门批署的证明。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及大驾幸 临安,丧乱之后,士大夫亡失告身、批书者多。”⒉批写;记述。《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二年》:“至於兴某利,除某害,各为条目,每攷令当职官吏从实批书,任满精覈。”
- 6.
推衍释义:推演,推论衍绎。《汉书·公孙刘田等传赞》:“汝南 桓宽 ……博通善属文,推衍盐铁之议,增广条目,极其论难,著数万言。”《新唐书·柳芳传》:“时国史已送官,不可追刊,乃推衍义类,倣编年法,为《唐历》四十篇,颇有异闻。”明 唐顺之《叶包庵先生寿序》:“进不能张大先生之教,以行於世;退復不能推衍先生之説,以淑於人。”叶圣陶《隔膜·苦菜》:“从‘种田的厌恶种田便致怠业’,推衍出‘作工或教书的厌恶作工或教书便致怠业’。”
- 7.
搜抉释义:亦作“搜刔”。 搜求选择。五代 齐己《移居》诗:“欲问存思搜抉妙,几联诗许敌《三都》。”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近世士人纂类经史,缀辑时务,谓之策括,待问条目,搜抉略尽,临场剽窃,窜易首尾。”明 归有光《送县大夫杨侯序》:“顷者患税籍之紊,豪猾缘以飞走,莫詰其端,侯 为之按亩出税,搜刔伏匿,深为百年之计。”清 黄宗羲《传是楼藏书记》:“先生之门生官吏徧於天下,随其所至,莫不网罗坠简,搜抉緹帙。”
- 8.
文案孔目释义:文书与档案的条目。
- 9.
条会释义:条目大纲。
- 10.
条汇释义:条目类别。《新唐书·儒学传中·徐坚》:“与 徐彦伯、刘知几、张説 与脩《三教珠英》,时 张昌宗、李嶠 总领,弥年不下笔,坚 与 説 专意撰综,条汇粗立,诸儒因之乃成书。”
- 11.
条秩释义:条目次第。
- 12.
条领释义:条目要领。
- 13.
检字法释义:也叫查字法。辞书条目及其他目录、索引等便于查检的排列方法。大致按字形、读音、词义分为三类。字形查字法有部首、笔画、四角号码等几种。读音查字法有字母顺序、韵目顺序等。词义查字法按意义分类编排。
- 14.
款目释义:⒈帐目。清 魏源《圣武记》卷九:“惟是军需冒销,总在款目轇葛,请令各路粮臺,按旬开报,按月匯奏。”《太平天囯资料·史致谔档案·同治元年十二月初十日禀左宗棠夹单》:“各局款目,无不亲自检閲,并嘱官绅互相稽查。”⒉项目,条目。
- 15.
百科全书释义:一种大型工具书。采用词典的形式编排,以知识主题为单元分列条目,详细解说。有综合性百科全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等;也有专科性百科全书,如医学百科全书、工程技术百科全书等。
- 16.
目録释义: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记录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内容与收藏等情况,或列出书刊的篇章等目次,以供读者检索之用的工具。前者按形式可分为卡片式目录和书本式目录两种;后者多载于书刊的正文前面。《汉书·叙传下》:“刘向 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録,略序洪烈。”南朝 梁 沉约《上<宋书>表》:“谨条目録,诣省拜表奉书以闻。”宋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録三十卷。”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前有目录,始自 同治 庚午,终于 民国 丁巳。”
- 17.
看大释义:“看大”为《中国散文大辞典》里的一个栏目条目,它所在的栏目为散文名篇,该条目字数为179字,在原书的732页。看大多作为其它字词的后续来使用,多与见小‘、从小等结合起来表示特定的意思。
- 18.
脩身释义:陶冶身心,涵养德性。 儒家以修身为教育八条目之一。
- 19.
要目释义:重要的条目或篇目:图书要目。 本报今日要目。
- 20.
访书释义:访求难觅的书籍。 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隋 有闕书録,唐 有访书録,宋 有求书録,人主留意若此。”柯灵《向拓荒者致敬》:“三年后,他因访书去 浙江,还顺道到 澉浦 访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