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将军 大将军的意思
jiāngjūn

大将军

简体大将军
繁体大將軍
拼音dà jiāng jūn
注音ㄉㄚˋ ㄐ一ㄤ ㄐㄨㄣ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jiāng jiàng qiāng,(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组词】:将领。(2) 统率,指挥。【例句】:将百万之众。

jūn,(1) 武装部队。【组词】:军威。军服。行(xíng )军。军功。军犬。军备。军纪。军衔。军阀。军令状。异军突起。溃不成军。(2)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3)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组词】:劳动大军。

基本含义

大将军是指军队中最高的军事职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的权威地位。

大将军的意思

大将军 [dà jiāng jūn]

1. 武官名。始于战国,汉代以后历代沿置,为将军的最高或较高的称号。

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title of military officer in ancient China;]

大将军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武官名。始于 战国,汉 代沿置,为将军最高称号,多由贵戚担任,统兵征战并掌握政权,职位极高。 三国 至 南北朝,战事频繁,当朝大臣多兼大将军官号。 隋 左右武卫、左右武侯等各置大将军,为禁军高级武官。 唐 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军、十六卫亦置大将军,其职与 隋 略同。 宋 代十六卫大将军已成空衔。

⒉ 古代武官名。自 唐 至 元,武散官有大将军

⒊ 古代武官名。 明 清 两代于战时设大将军,统兵作战,战后即废。

⒋ 明 代称由西洋传进的一种大炮。

《明史·兵志四》:“至 嘉靖 八年,始从右都御史 河鋐 言,造 佛郎机 礮,谓之‘大将军’……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餘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銃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餘丈,最利水战。”


国语词典

大将军 [dà jiāng jūn]

⒈ 职官名。起于战国,历代多相沿用,汉时其位最尊。

《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


大将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号释义:⒈一声号哭。 《晋书·阮籍传》:“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棊,对者求止,籍 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⒉一种勋号或名号。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駙马奉车,趣得一号……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⒊一个号令。《朱子语类》卷二一:“若不敬,则欲不可得。如出一令,发一号,自家把不当事忘了,便是不信。”⒋又称。《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 费禕 副贰”裴松之 注引 晋 常璩《华阳国志》:“时 蜀 人以 诸葛亮、蒋琬
    • 2.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释义:谓一言既出,即不能反悔,如白之染黑,不可复白。《西游记》第八五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荡寇志》第八九回:“大丈夫一言既出,如白染皂,那有不信之理?”
    • 3.
      三司释义:⒈指三公。 《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李贤 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 从父太常 夔 尝问 耽:‘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唐 张说《和丽妃神道碑铭》:“故坐而论教,则位比三司;动而具赡,则仪型六列者矣。”参见“三公”。⒉唐 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⒊唐 宋 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 4.
      三征释义:⒈三国 魏 征南将军 王昶、征东将军 胡遵、镇南将军 毋丘俭 的合称。 《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四年》:“是时,征南大将军 王昶、征东将军 胡遵、镇南将军 毋丘俭 等,各献征 吴 之计。朝以三征计异,詔问尚书 傅嘏。”胡三省 注:“汉 置四征将军,谓征东、征西、征南、征北…… 毋丘俭 方为镇南而曰三征,史概言之。”⒉朝廷三次征召。《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前后三徵,皆以直諫不合。”《晋书·儒林传·刘兆》:“武帝 时,五辟公府,三徵博士,皆不就。”唐 李颀《送刘四赴夏县》诗:“明年九府议功时,五辟三徵
    • 5.
      不拜释义:⒈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 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⒉不接受任命。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宋 洪迈《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 6.
      不顺释义:⒈不顺理。《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朱熹 集传:“彼不顺理之君则自以为善而不考众谋。”《孟子·尽心上》:“伊尹 曰:‘予不狎于不顺,放 太甲 于 桐,民大悦;太甲 贤,又反之,民大悦。’”⒉不顺从;不归顺;叛逆。《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汉 史岑《出师颂》:“西夷不顺,东夷遘逆。”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青海 卜藏丹津 不顺,宪皇帝 命 年 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 为奋威将军,率兵讨之。”⒊不称心。元 石德
    • 7.
      东园秘器释义: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汉书·佞幸传·董贤》:“及至东园祕器,珠襦玉柙,豫以赐 贤,无不备具。”颜师古 注引《汉旧仪》:“东园祕器作棺梓,素木长二丈,崇广四尺。”《陈书·侯瑱传》:“﹝ 瑱 ﹞於道薨,时年五十二。赠侍中、驃骑大将军、大司马,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给东园祕器。”唐 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赐物四百叚,米粟四百石,东园祕器凶事,给仪杖至墓所往还。”亦省称“东园器”。王国维《蜀道难》诗:“铜鼓聊当《蒿里》歌,铁笼便是东园器。”参见“东园”。
    • 8.
      东山高卧释义:《晋书 谢安传》:“仕进时¼Œ年已四十余。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 :‘卿累远朝旨,高卧东山。’” 后比喻隐居。
    • 9.
      东平之树释义:《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 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 ”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北周 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 10.
      中权释义:⒈谓中军制定谋略。《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杜预 注:“中军制谋,后以精兵为殿。”⒉指中军。南朝 宋 谢庄《从驾顿上》诗:“中权临 楚 路,前茅望 吴 云。”清 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於是登坛视师,简壮士至千五百人为前驱,千五百人为后劲,精选甲士二千人为中权,亲自率之。”⒊指主将。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以君智略,入佐中权。”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中权令峻,按虎节以风生;上将策奇,指龙编而天落。”《宋史·刘廷让传》:“万旅所集,实制於中权。”⒋指主将的
    • 11.
      中率释义:谓符合军功封赏条例。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蔡 ﹞以 元朔 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 乐安侯。”司马贞 索隐引 小颜 云:“率,谓军功封赏之科,著在法令,故云中率。”清 宋学洙《张文忠公遗事》:“祖宗旧例,武臣必身临行阵,斩将搴旗,以功中率,乃得封。”
    • 12.
      中禁释义:⒈内心约束。汉 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议郎早世,检诲幼孤,义方以导其性,中禁以闲其情。”⒉禁中。皇帝所居之处。唐 宗楚客《奉和人日应制》:“九重中禁启,七日早春还。”《宣和遗事》后集:“﹝ 宣和 七年﹞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清 赵翼《钱竹汀挽诗》:“縹緗丽製传中禁,碑版雄词到百蛮。”⒊指皇帝。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娄公神道铭》:“入陪中禁,更领仪同。”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太尉 韦昭度,旧族名人,位非忝窃,而沙门僧 澈,潜荐之中禁。”《元史·王寿传》:“阿里 等专
    • 13.
      临轩释义:⒈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让 诉寃於帝,詔 膺 入殿,御亲临轩,詰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唐 王维《少年行》之四:“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 明光宫。”《清史稿·礼志九》:“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仪三:一曰授敕印,经略大将军出师,皇帝临轩颁给。”⒉在窗前。轩,窗槛。唐 元稹《莺莺传》:“张生 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
    • 14.
      书可释义: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太平 元年春二月朔”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问左右侍臣:‘先帝数有特制,今大将军(孙琳)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书可,画可也。”
    • 15.
      了不释义:绝不;全不。 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宋 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金 元好问《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 16.
      事统释义:事务。多指政事、军务。《史记·封禅书》:“於是,秦 更命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注:“政尚法令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
    • 17.
      二大释义:古代对大司马和大将军两个职务的合称。
    • 18.
      二祖释义:⒈指 汉高祖 与 汉世祖 光武帝。 《文选·班固<典引>》:“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蔡邕 注:“高祖、光武 为二祖。”《文选·张衡<东京赋>》:“瞻仰二祖,厥庸孔肆。”张铣 注:“二祖,高祖 光武 也。”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宣》:“每读《汉书》萧何 邓禹 传,未尝不反覆咏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⒉指 晋太祖 文帝 司马昭 与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文选·陆机<答贾长渊>》:“惟公太宰,光翼二祖。”李善 注引 臧荣绪《晋书》:“晋太祖 为大将军,以 贾充
    • 19.
      仪同三司释义:散官名。 三司即三公。汉 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 殇帝 延平 元年,邓隲 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 晋 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 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 时为散官,唐、宋、元 因之,明 废。《后汉书·邓隲传》:“延平 元年,拜 邓隲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 騭 也。”唐 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 鄴,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 字 翔威 ……官
    • 20.
      佛郎机炮释义:明 代泛称 葡萄牙、西班牙 人为 佛郎机 人,故称其所制火炮为“佛郎机礮”。《明史·兵志四》:“至 嘉靖 八年,始从右都御史 汪鋐 言,造佛郎机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佛郎机 者,国名也。”亦省称为“佛郎机”。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炮》:“凡铸砲,西羊(洋)、红夷、佛郎机等,用熟铜造。”钟广言 注:“明 代指 西班牙 和 葡萄牙 为 佛郎机。这里指 葡萄牙 人制造的炮。”《明史·外国传六·佛郎机》:“官军得其礮,即名为佛郎机。”参阅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五。

大将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号释义:⒈一声号哭。 《晋书·阮籍传》:“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棊,对者求止,籍 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⒉一种勋号或名号。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若得辞远游,戴武弁,解朱组,佩青紱,駙马奉车,趣得一号……乃臣丹情之至愿,不离於梦想者也。”⒊一个号令。《朱子语类》卷二一:“若不敬,则欲不可得。如出一令,发一号,自家把不当事忘了,便是不信。”⒋又称。《三国志·蜀志·董允传》“七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 费禕 副贰”裴松之 注引 晋 常璩《华阳国志》:“时 蜀 人以 诸葛亮、蒋琬
    • 2.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释义:谓一言既出,即不能反悔,如白之染黑,不可复白。《西游记》第八五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荡寇志》第八九回:“大丈夫一言既出,如白染皂,那有不信之理?”
    • 3.
      三司释义:⒈指三公。 《后汉书·顺帝纪》:“今刺史、二千石之选,归任三司。”李贤 注:“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 从父太常 夔 尝问 耽:‘君若在,当已作公不?’答云:‘此本三司人。’”唐 张说《和丽妃神道碑铭》:“故坐而论教,则位比三司;动而具赡,则仪型六列者矣。”参见“三公”。⒉唐 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冤而无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⒊唐 宋 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 4.
      三征释义:⒈三国 魏 征南将军 王昶、征东将军 胡遵、镇南将军 毋丘俭 的合称。 《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四年》:“是时,征南大将军 王昶、征东将军 胡遵、镇南将军 毋丘俭 等,各献征 吴 之计。朝以三征计异,詔问尚书 傅嘏。”胡三省 注:“汉 置四征将军,谓征东、征西、征南、征北…… 毋丘俭 方为镇南而曰三征,史概言之。”⒉朝廷三次征召。《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前后三徵,皆以直諫不合。”《晋书·儒林传·刘兆》:“武帝 时,五辟公府,三徵博士,皆不就。”唐 李颀《送刘四赴夏县》诗:“明年九府议功时,五辟三徵
    • 5.
      不拜释义:⒈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 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⒉不接受任命。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宋 洪迈《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 6.
      不顺释义:⒈不顺理。《诗·大雅·桑柔》:“维彼不顺,自独俾臧,自有肺肠,俾民卒狂。”朱熹 集传:“彼不顺理之君则自以为善而不考众谋。”《孟子·尽心上》:“伊尹 曰:‘予不狎于不顺,放 太甲 于 桐,民大悦;太甲 贤,又反之,民大悦。’”⒉不顺从;不归顺;叛逆。《孟子·离娄上》:“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汉 史岑《出师颂》:“西夷不顺,东夷遘逆。”清 昭槤《啸亭杂录·马僧》:“青海 卜藏丹津 不顺,宪皇帝 命 年 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 为奋威将军,率兵讨之。”⒊不称心。元 石德
    • 7.
      东园秘器释义: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汉书·佞幸传·董贤》:“及至东园祕器,珠襦玉柙,豫以赐 贤,无不备具。”颜师古 注引《汉旧仪》:“东园祕器作棺梓,素木长二丈,崇广四尺。”《陈书·侯瑱传》:“﹝ 瑱 ﹞於道薨,时年五十二。赠侍中、驃骑大将军、大司马,加羽葆、鼓吹、班剑二十人,给东园祕器。”唐 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赐物四百叚,米粟四百石,东园祕器凶事,给仪杖至墓所往还。”亦省称“东园器”。王国维《蜀道难》诗:“铜鼓聊当《蒿里》歌,铁笼便是东园器。”参见“东园”。
    • 8.
      东山高卧释义:《晋书 谢安传》:“仕进时¼Œ年已四十余。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高崧戏之曰 :‘卿累远朝旨,高卧东山。’” 后比喻隐居。
    • 9.
      东平之树释义:《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 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 ”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北周 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 10.
      中权释义:⒈谓中军制定谋略。《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中权,后劲。”杜预 注:“中军制谋,后以精兵为殿。”⒉指中军。南朝 宋 谢庄《从驾顿上》诗:“中权临 楚 路,前茅望 吴 云。”清 王韬《淞滨琐话·徐麟士》:“於是登坛视师,简壮士至千五百人为前驱,千五百人为后劲,精选甲士二千人为中权,亲自率之。”⒊指主将。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以君智略,入佐中权。”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中权令峻,按虎节以风生;上将策奇,指龙编而天落。”《宋史·刘廷让传》:“万旅所集,实制於中权。”⒋指主将的
    • 11.
      中率释义:谓符合军功封赏条例。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蔡 ﹞以 元朔 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 乐安侯。”司马贞 索隐引 小颜 云:“率,谓军功封赏之科,著在法令,故云中率。”清 宋学洙《张文忠公遗事》:“祖宗旧例,武臣必身临行阵,斩将搴旗,以功中率,乃得封。”
    • 12.
      中禁释义:⒈内心约束。汉 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议郎早世,检诲幼孤,义方以导其性,中禁以闲其情。”⒉禁中。皇帝所居之处。唐 宗楚客《奉和人日应制》:“九重中禁启,七日早春还。”《宣和遗事》后集:“﹝ 宣和 七年﹞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清 赵翼《钱竹汀挽诗》:“縹緗丽製传中禁,碑版雄词到百蛮。”⒊指皇帝。北周 庾信《周车骑大将军娄公神道铭》:“入陪中禁,更领仪同。”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太尉 韦昭度,旧族名人,位非忝窃,而沙门僧 澈,潜荐之中禁。”《元史·王寿传》:“阿里 等专
    • 13.
      临轩释义:⒈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让 诉寃於帝,詔 膺 入殿,御亲临轩,詰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唐 王维《少年行》之四:“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 明光宫。”《清史稿·礼志九》:“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仪三:一曰授敕印,经略大将军出师,皇帝临轩颁给。”⒉在窗前。轩,窗槛。唐 元稹《莺莺传》:“张生 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
    • 14.
      书可释义:批阅公文,书字认可。《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太平 元年春二月朔”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问左右侍臣:‘先帝数有特制,今大将军(孙琳)问事,但令我书可邪!’”《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云:“书可,画可也。”
    • 15.
      了不释义:绝不;全不。 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宋 苏轼《送顾子敦奉使河朔》诗:“十年卧江海,了不见愠喜。”金 元好问《忻州天庆观重建功德记》:“鹤既至,翔舞阶庭,了不惊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清僧》:“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 16.
      事统释义:事务。多指政事、军务。《史记·封禅书》:“於是,秦 更命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注:“政尚法令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
    • 17.
      二大释义:古代对大司马和大将军两个职务的合称。
    • 18.
      二祖释义:⒈指 汉高祖 与 汉世祖 光武帝。 《文选·班固<典引>》:“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蔡邕 注:“高祖、光武 为二祖。”《文选·张衡<东京赋>》:“瞻仰二祖,厥庸孔肆。”张铣 注:“二祖,高祖 光武 也。”北魏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刘宣》:“每读《汉书》萧何 邓禹 传,未尝不反覆咏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⒉指 晋太祖 文帝 司马昭 与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文选·陆机<答贾长渊>》:“惟公太宰,光翼二祖。”李善 注引 臧荣绪《晋书》:“晋太祖 为大将军,以 贾充
    • 19.
      仪同三司释义:散官名。 三司即三公。汉 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 殇帝 延平 元年,邓隲 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 晋 以后,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 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 时为散官,唐、宋、元 因之,明 废。《后汉书·邓隲传》:“延平 元年,拜 邓隲 车骑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始自 騭 也。”唐 张说《齐卢思道碑》:“公节义独存,侍从趣 鄴,告至行赏,授仪同三司。”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贙 字 翔威 ……官
    • 20.
      佛郎机炮释义:明 代泛称 葡萄牙、西班牙 人为 佛郎机 人,故称其所制火炮为“佛郎机礮”。《明史·兵志四》:“至 嘉靖 八年,始从右都御史 汪鋐 言,造佛郎机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佛郎机 者,国名也。”亦省称为“佛郎机”。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炮》:“凡铸砲,西羊(洋)、红夷、佛郎机等,用熟铜造。”钟广言 注:“明 代指 西班牙 和 葡萄牙 为 佛郎机。这里指 葡萄牙 人制造的炮。”《明史·外国传六·佛郎机》:“官军得其礮,即名为佛郎机。”参阅 明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五。

大将军造句

1.大将军挥刀上阵,众士兵们在一旁摇旗呐喊。

2.当年那位率领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大将军,如今也已经垂垂老矣,真是岁月不饶人!

3.蛐蛐儿满身披着黑纱,显得那么严肃;又像披着黑色盔甲的大将军,又显得那么勇武。

4.大将军挥刀上阵,眾士兵们在一旁摇旗吶喊。

5.大将军率领着千军万马衝锋陷阵,一举将敌人澈底歼灭。

6.它们傲然挺立,像一个个守路的神威大将军

7.小就善于读书的北魏车骑大将军祖莹,在写文章时就能自出机杼。

大将军是什么意思 大将军读音 怎么读 大将军,拼音是dà jiāng jūn,大将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将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