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伯禹 伯禹的意思

伯禹

简体伯禹
繁体
拼音bó yǔ
注音ㄅㄛˊ ㄩ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ǎi bó,(1) 兄弟排行次序。【例句】: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组词】:伯伯。伯父。伯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组词】:老伯。世伯。(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组词】:伯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例句】:“海内文章伯”。(6) 姓。 ◎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yǔ,(1) 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过洪水。【例句】:禹域(指中国的疆域)。(2) 姓。

基本含义

伯禹是指古代传说中的伯禹,意为治理河流、水道,调节水患,使百姓免受水灾的能人。

伯禹的意思

伯禹 [bó yǔ]

1. 夏禹。

伯禹 引证解释

⒈ 夏禹。

《书·舜典》:“伯禹 作司空。”
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 禹 代 鯀 为 崇伯,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
晋 郭璞 《江赋》:“骇黄龙之负舟,识 伯禹 之仰嗟。”
唐 张鷟 《游仙窟》:“张騫 古迹,十万里之波涛; 伯禹 遗踪,二千年之坂隥。”


国语词典

伯禹 [bó yǔ]

⒈ 夏朝的禹。禹代鲧为宗伯,入为天子司空,故称为「伯禹」。

《书经·舜典》:「伯禹作司空。」


伯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伯禹释义:夏禹。《书·舜典》:“伯禹 作司空。”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禹 代 鯀 为 崇伯,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晋 郭璞《江赋》:“骇黄龙之负舟,识 伯禹 之仰嗟。”唐 张鷟《游仙窟》:“张騫 古迹,十万里之波涛;伯禹 遗踪,二千年之坂隥。”
    • 2.
      提象释义:本谓人君观天象而立法治国,引申指即帝位。 《左传·昭公十七年》“凤鸟氏,歷正也”唐 孔颖达 疏:“《河纪》云:‘尧 即政七十年,凤皇止庭。伯禹 拜曰:昔 帝轩 提象,凤巢阿阁。’”唐 元稹《镇圭赋》:“自天有命,非因桐叶而封 唐;提象握机,故配土行而执镇。”《旧唐书·礼仪志二》:“永徽 二年敕曰:‘上玄幽赞,处崇高而不言;皇王提象,代神功而理物。’”
    • 3.
      桃花浪释义:⒈犹桃花汛。唐 杜甫《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復旧痕。”宋 张元干《满江红》词:“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参见“桃花汛”。⒉传说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鱼集聚 龙门 下,跃过 龙门 的化为龙,否则点额暴腮。见 辛氏《三秦记》。后遂以比喻春闱。宋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禹门 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 氏 安国、安行、安世 兄弟,三科连中,故 程文昌 伯禹 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
    • 4.
      比类释义:⒈整理,按类排比。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礼教》:“然终不免为策括者,以其无心得而但知比类以求备也。”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礼教》:“礼家讲求於纂辑比类,大抵於五典六仪之原多未详析,总缘误识以仪为礼耳。”章炳麟《<新方言>序》:“斯 戴君 转语之所以贵,因以比类,虑得六例。”谢觉哉《不惑集·整理材料》:“‘比类’,拿现在话讲,是‘调查研究’,是‘整理材料’。”⒉仿效;效法。《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孔颖达 疏:“比谓比拟善类,以成己身之美行。”《国语·周语下》:“其后 伯禹 念

伯禹(bo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伯禹是什么意思 伯禹读音 怎么读 伯禹,拼音是bó yǔ,伯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伯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