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背理 背理的意思
bèi

背理

简体背理
繁体
拼音bèi lǐ
注音ㄅㄟˋ ㄌ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èi bēi,(1)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组词】:背脊。背包。背影。(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组词】:背面。刀背。背后。背景。(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组词】:背光。人心向背。(4) 向相反的方向。【例句】: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5) 避开,离开。【组词】:背地。背井离乡。(6) 凭记忆读出。【组词】:背书。背诵。背台词。(7) 违反。【组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8) 不顺。【组词】:背运。背兴(xìng )。(9) 偏僻。【组词】:背静。(10) 听觉不灵。【组词】:耳背。(1)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组词】: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lǐ,(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组词】:心理。肌理。条理。事理。(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组词】: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例句】:理科,数理化。理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组词】: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组词】:理睬。答理。(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基本含义

违背常理或逆反事实的行为或言论。

背理的意思

背理 [bèi lǐ]

1. 与常理背道而驰。

背理寸步难行。

[solecistic;]

背理 引证解释

⒈ 违背天理或伦理;不合理。

《汉书·贾谊传》:“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徧以疏举。”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清史稿·诚隐郡王允祉传》:“怡亲王 忠孝性成, 允祉 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三节:“在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以后,奴隶制就更加显得荒谬背理。”


背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乖枉释义:枉曲背理。
    • 2.
      悖慢释义:亦作“悖嫚”。违逆不敬;背理傲慢。
    • 3.
      悖暴释义:背理凶暴。
    • 4.
      悖理释义:同“背理”。
    • 5.
      悖缪释义:亦作“悖谬”。背理荒谬。
    • 6.
      究而言之释义:犹总而言之。宋 孙奕《履斋示儿编·正误一·寿堂》:“今士人尺牘中稱人之母曰‘壽堂’。蓋不知忌諱。案 陸士衡 挽歌云:‘壽堂延魑魅。’注曰:壽堂,祭祀處……又指丘塜爲壽堂。究而言之稱人之母者豈不背理傷義乎?”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但究而言之,远胜于罗马字拼法无疑。”
    • 7.
      背理释义:违背事理;不合理:这件事他做得有点儿背理。也作悖理。
    • 8.
      谬妄释义:荒谬背理。
    • 9.
      辟违释义:⒈邪僻背理。《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荀子·修身》:“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辟违而不慤,程役而不録,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⒉指行邪僻背理之事。《史记·五帝本纪》:“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 禹 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
    • 10.
      违枉释义:背理枉曲。
    • 11.
      逆兵释义:⒈旧指背理而动的军队。⒉指叛乱的军队。
    • 12.
      鄙倍释义:浅陋背理。倍,通“背”。
    • 13.
      鄙悖释义:浅陋背理。宋 叶适《周君南仲墓志铭》:“靳侮交杂,意极鄙悖。”吴稚晖《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此如 刘锡鸿 之徒,在三十年前,陈其鄙悖之理由,阻挠铁路等事。”姚华《曲海一勺·明诗三》:“故以之接人,则彬彬有度;以之律己,则鄙悖远矣。”
    • 14.
      鄙背释义:鄙陋背理。

背理(bei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背理是什么意思 背理读音 怎么读 背理,拼音是bèi lǐ,背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背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