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里 [běi lǐ]
1. 古舞曲名。
2. 称委靡粗俗的曲乐。
3. 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
5. 北面的里巷。
北里 引证解释
⒈ 古舞曲名。
引《史记·殷本纪》:“帝紂 ……好酒淫乐,嬖於妇人。爱 妲己,妲己 之言是从。於是使 师涓 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⒉ 称委靡粗俗的曲乐。
引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亦将有才人妙妓,遗世越俗,扬北里之流声,绍阳阿之妙曲。”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濮上北里,迭奏迭起。”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关雎》之乱,则桑中为雋。”
⒊ 唐 长安 平康里 位于城北,亦称 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
引唐 孙棨 《<北里志>序》:“诸妓居 平康里 ……比常闻 蜀 妓 薛涛 之才,必谓人过言,及覩 北里 二三子之徒,则 薛涛 远有惭德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祐》:“同时 崔涯 亦工诗,与 祐 齐名,颇自行放乐,或乘兴 北里。”
清 黄景仁 《都门秋思》诗之一:“新声 北里 迴车远,爽气 西山 拄笏通。”
⒋ 北面的里巷。
引晋 左思 《咏史》诗之四:“南邻击鐘磬,北里吹笙竽。”
《陈书·废帝纪》:“逆贼 华皎,极恶穷凶……其家口在北里尚方,宜从诛戮,用明国宪。”
唐 李贺 《箜篌引》:“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
国语词典
北里 [běi lǐ]
⒈ 泛指北边的村里。
引唐·李贺〈箜篌引〉:「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
⒉ 唐代长安妓女集居在北门平康里内,后来就以北里为妓院的代称。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轻性命天伦遭惨变,豁眼界北里试嬉游。」
近妓院 章台
北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曲释义:⒈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⒉唐长安城北平康里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⒊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 2.
不夜珠释义:传说中夜间能放光的珠子。旧题 汉 伶玄《飞燕外传》:“真腊 夷献万年蛤、不夜珠,光彩皆若月,照人无妍丑,皆美艳。”唐 赵光远《题北里妓人壁》诗:“不夜珠光连玉匣,辟寒釵影落瑶罇。”
- 3.
东坡释义:⒈东边坡地。唐 苏颋《先是新昌小园期京兆尹一访兹愿不果率然成章》诗:“寂寞东坡叟,传呼北里人。”唐 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⒉地名。在 湖北省 黄冈县 憢东。宋 苏轼《东坡》诗:“雨洗 东坡 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⒊宋 苏轼 自号 东坡居士,因以“东坡”为其别称。宋 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昨 强幼安 来説话,引援甚富。某谓之曰:‘若此者,六一 语;若此者,温公 语;若此者,东坡 语;若此者,山谷 语;强幼安 语却在甚处?’”明 王鏊《震泽长语·文章》:“东坡 为诗,
- 4.
东牀释义:⒈指女婿。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散序》:“曲江 之宴,行市罗列,长安 几於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牀,车马闐塞,莫可殫述。”明 无名氏《玉环记·副末开场》:“﹝ 韦皋 ﹞拜謁 张公 延赏,夫人相留作东牀。”《红楼梦》第二回:“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祇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牀如何呢。”周立波《桐花没有开》:“盛福元 是他去世的大哥的东床,他的姪女婿。”参见“东牀坦腹”。⒉指待宾之床。唐 杨巨源《上刘侍中》诗:“佳景 燕 臺上,清辉 郑 驛傍。鼓鼙喧 北里,珪玉映东牀。”唐 李贺《将发》诗:“东牀卷席罢,濩
- 5.
五剧释义:谓数道交错。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清 黄景仁《都门秋思》诗之三:“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 唯见塚千堆。”
- 6.
众学释义:⒈各个流派的学说。 《三国志·蜀志·许慈传》:“先主 定 蜀,承丧乱歷纪,学业衰废,乃鳩合典籍,沙汰众学。”⒉指村塾。唐 孙棨《北里志·张住住》:“邻有 庞佛奴,与之同岁,亦聪警,甚相悦慕,年六七岁,随师於众学中,归则转教 住住,私有结髮之契。”
- 7.
假母释义:⒈继母、乳母或庶母。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元朔 四年中,人有贼伤王后假母者。”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傅母属。”《汉书·衡山王刘赐传》:“人有贼伤后假母者。”颜师古 注:“继母也。一曰父之旁妻。”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舜 亲父假母,母常杀 舜,舜 去耕 歷山。”⒉义母。唐 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为之。”⒊指鸨母。清 侯方域《李姬传》:“妾少从假母识 阳羡君,其人有高义。”
- 8.
击鞠释义:⒈亦作“ 击踘 ”。 亦作“ 击掬 ”。⒉我国古代一种在马上打球的运动。盛行于 唐 宋 。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有 王知古 者……退处於 三川 之上,以击鞠飞觴为事,遨游於南邻北里间。”《旧唐书·德宗纪上》:“寒食节,上与诸将击鞠於内殿。”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技艺》:“余观弹棊絶不类蹴踘,颇与击踘相近。”《宣和遗事》后集:“至 正隆 五年,命 契丹 海滨 延禧 并 天水 赵某 皆往骑马,令习击掬。时帝手足颤掉,不能击掬,令左右督责习之。”
- 9.
北里释义:⒈古舞曲名。⒉称委靡粗俗的曲乐。⒊唐长安平康里位于城北,亦称北里。其地为妓院所在地。后因用以泛称娼妓聚居之地。⒋北面的里巷。
- 10.
卑屑释义:⒈丑陋轻贱。唐 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平康里 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妓中有錚錚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斥之。”⒉指丑陋轻贱的妓女。清 余怀《<板桥杂记>序》:“南市者,卑屑所居。珠市者,间有殊色。”清 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雅游》:“至 白塔巷、王府塘 诸处,室宇湫隘,类皆卑屑所居,不敢与水榭頡頏,闻亦间有丽人。”
- 11.
小天释义:⒈唐 时吏部侍郎之别称。唐 孙棨《北里志·王团儿》:“有女数人,长曰 小润,字 子美,少时颇籍籍者。小天 崔垂休 变化年溺惑之,所费甚广。”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罗袞 以小天倅大秋。”⒉道家所称洞天的别称。南朝 梁 陶弘景《许长史旧馆坛碑》:“大天之内,復有小天三十六所。”元 张雨《范以善云林清远馆》诗:“安用乘流三万里,小天元在 积金峯。”⒊元 陈绍叔 所制测天仪之名。《元诗纪事》卷四一引 明 何乔远《闽书》:“陈绍叔,字 克甫 ……又别制器,象天体,虚中而髹之。上刻周天度数,填以鈿蠃,
- 12.
少女风释义:指西风。语出《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共为欢乐”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清 黄生《义府·少女风》:“兑为少女,位西方,此谓风从西来耳……考《輅传》,輅 言:‘树上已有少女微风,树间又有阴鸟和鸣。’又‘少男风起,众鸟和翔,其应至矣。须臾,有艮风鸣’云云,少男为艮,则少女为兑可知。”南朝 梁 刘孝威《雨》诗:“电舒长男气,枝摇少女风。”宋 詹默《祷雨诗》:“下僚窃有随车喜,遥见枝头少女风。”元 宋褧《明照坊对雨》诗:“美人虹见西山霽,少女风来北里秋。”南朝 梁元帝《咏
- 13.
热赶郎释义:唐 妓 王苏苏 善谐谑。有进士 李标 造饮,饮次题诗云:“洞中仙子多情态,留住 刘郎 不放归。”苏苏 作答云:“阿谁乱引閒人到,留住青蚨热赶归。”标 惭而归。后 苏苏 见 王 家郎君,辄询“热赶郎在否”。见 唐 孙棨《北里志·王苏苏》。后因戏称嫖客为“热赶郎”。
- 14.
衆学释义:⒈各个流派的学说。 《三国志·蜀志·许慈传》:“先主 定 蜀,承丧乱歷纪,学业衰废,乃鳩合典籍,沙汰众学。”⒉指村塾。唐 孙棨《北里志·张住住》:“邻有 庞佛奴,与之同岁,亦聪警,甚相悦慕,年六七岁,随师於众学中,归则转教 住住,私有结髮之契。”
- 15.
迭奏释义:⒈交替或轮流奏乐。三国 魏 吴质《答东阿王书》:“秦筝发徽,二八迭奏。”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濮上 北里,迭奏迭起,或号或呼,俾昼作夜。”清 戴名世《<成周卜诗>序》:“当此之时,惟有幽涧之鸣,孤松之韵,迭奏於荒凉清冷之地。”⒉屡屡取得。《新华日报》7:“使其六年来迭奏肤功的卫国战士,能更多的发挥出他们英勇战斗的力量。”
- 16.
退暮释义:犹衰老。唐 孙棨《北里志·楚儿》:“﹝ 楚儿 ﹞近以退暮,为 万年 捕贼官 郭锻 所纳,置之他所。”
- 17.
都知释义:⒈旧时妓院中的班头,分管诸妓。 唐 孙棨《北里志·郑举举》:“同年 卢嗣业 诉醵罚钱,致诗於状元曰:未识都知面,频输復分钱。”原注:“由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分管诸妓,俾追召匀齐。”⒉教坊歌师。《宋史·乐志十七》:“大中祥符 五年,因鼓工 温用 之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奉天书及四宫观皆用之。有指挥使一人、都知二人、副都知二人、押班三人、应奉文字一人,监领内侍二人。”⒊五代、宋 殿前武官名,属殿前司。《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遣殿直都知 范氲 以金带袭衣、金鞍勒马赐 彦温(杨彦温)。”《宋史·职
- 18.
靡靡之音释义:软绵绵、委靡不振的音乐。《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现指含有低级趣味、反映腐朽颓废情调的乐曲。靡靡:柔弱,颓靡。
- 19.
韶妙释义:⒈美妙。 宋 贺铸《惜奴娇》词:“赋深情,华年韶妙。”⒉指年少之时。唐 孙棨《北里志·王团儿》:“韶妙如何有远图,未能相为信非夫。”
- 20.
鳏居释义:谓独身无妻室。唐 孙棨《北里志·郑合敬先辈》:“余顷年住 长安 中,鰥居侨寓。”《西游记》第八五回:“我自幼失父,与母鰥居。”郭沫若《屈原》第三幕:“宋玉:‘先生鳏居了两年多,又是春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