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常伯 常伯的意思
cháng

常伯

简体常伯
繁体
拼音cháng bó
注音ㄔㄤˊ ㄅ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áng,(1) 长久,固定不变。【组词】: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2) 副词,经常,时时(叠),不只一次。【组词】:常常。常客。时常。经常。(3) 普通的,一般的。【组词】: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4) 姓。

bǎi bó,(1) 兄弟排行次序。【例句】: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2) 父亲的哥哥。【组词】:伯伯。伯父。伯母。(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组词】:老伯。世伯。(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组词】:伯爵。(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例句】:“海内文章伯”。(6) 姓。 ◎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

基本含义

指常年担任某种职务或角色的人。

常伯的意思

常伯 [cháng bó]

1. 周官名。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以从诸伯中选拔,故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蔡沈集传:“有牧民之长曰常伯。”后因以称皇帝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等。

常伯 引证解释

⒈ 周 官名。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以从诸伯中选拔,故名。

《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缀衣、虎賁。”
蔡沉 集传:“有牧民之长曰常伯。”
后因以称皇帝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等。 《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
颜师古 注:“常伯,侍中也。”
晋 潘岳 《藉田赋》:“常伯陪乘,太僕秉轡。”


常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俊释义:古指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书·立政》:“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孔颖达 疏:“三俊即是《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一说谓有常伯、常任、准人之才者。见 蔡沉 集传。三个并称的俊杰。(1)指 汉 之 张良、萧何、韩信。《晋书·郑冲传》:“泰始 六年,詔曰:‘昔 汉祖 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2)指 汉 之 郦食其、田横、韩信。《汉书·蒯通伍被等传赞》:“蒯通 一説而丧三儁,其得不亨者,幸也。”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亨 酈食其,败 田横,骄 韩信 也。”(3)指
    • 2.
      三宅释义:指上古时常伯、常任、準人三种官职。
    • 3.
      木谷释义:谓如登高树,如临深谷。 形容恐惧不安。语出《诗·小雅·宛》:“温温恭人,如集於木;惴惴小心,如临於谷。”朱熹 集传:“温温,和柔貌。如集于木,恐队也。如临于谷,恐陨也。”唐 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拜伏阶墀,增惧木谷。”
    • 4.
      植操释义:树立志向操守。《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窃闻 巴西 譙秀 植操贞固,抱德肥遯,扬清 渭 波。”吕延济 注:“植,立;操,志也。”唐 骆宾王《上司列太常伯启》:“某蓬庐布衣,桑枢韦带,自弱龄植操,本谢声名,中年誓心,不期闻达。”
    • 5.
      白狗释义:⒈白色的狗。 《山海经·南山经》:“自 天虞之山 以至 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三国志·魏志·朱建平传》:“﹝ 建平 ﹞善相术……谓 应璩 曰:‘君六十二位为常伯,而当有厄,先此一年,独见一白狗,而旁人不见也。’”明 陆采《明珠记·探留》:“白狗苍鹰,公子王孙来打猎。”⒉峡名。在 湖北省 秭归县。唐 杜甫《独坐》诗之二:“白狗 斜临北,黄牛 更在东。”唐 白居易《发白狗峡次黄牛峡登高寺却望忠州》诗:“白狗 次 黄牛,滩如竹节稠。”⒊见“白狗子”
    • 6.
      矫举释义:⒈诈称;谎说。《左传·桓公六年》:“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杜预 注:“诈称功德,以欺鬼神也。”唐 颜真卿《谢兼御史大夫表》:“况列曹尚书,古之常伯,如天之有斗,岂易其人?昨以表辞,非敢矫举。”《明史·丘禾嘉传》:“廷议 大凌 荒远不当城,撤班军赴 蓟,责抚镇矫举,令回奏。”⒉谓展翅高飞。清 黄鷟来《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矫举鸿已冥,凝寒龙渐蛰。”
    • 7.
      蟠木朽株释义:盘曲之木,朽烂之根。比喻无用之材。株,树根。唐 骆宾王《上李少常伯启》:“賓王 蟠木朽株,散樗賤質,牆面難用,灰心易寒。”参见“蟠木”。
    • 8.
      被朱佩紫释义:穿红袍,挂紫绶。 谓身为大官。《晋书·夏侯湛传》:“若乃羣公百辟,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帶白,坐而論道者,又充路盈寢。”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今人被朱紫,多道先王法,言號士君子。”
    • 9.
      贵常释义:指天子贵近之臣。 常,常伯,常任,贵为天子近臣,故称。
    • 10.
      长名榜释义:亦作“长名牓”。唐 代按资历考绩依次诠补官吏的名单。《新唐书·选举志下》:“高宗 总章 二年,司列少常伯 裴行俭 始设长名牓,引銓注法,復定州县升降为八等,其三京、五府、都护、都督府,悉有差次,量官资授之。”《新唐书·裴光庭传》:“初,吏部求人不以资考为限,所奬拔惟其才,往往得俊乂任之,士亦自奋。其后士人猥众,专务趋竞,詮品枉橈。光庭 惩之,因 行俭 长名榜,乃为循资格,无贤不肖,一据资考配拟。”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长名榜》:“所谓长名牓,言豫为长榜,具列其名,每遇銓选,据此为定也。”参见“长名”。

常伯(changb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常伯是什么意思 常伯读音 怎么读 常伯,拼音是cháng bó,常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常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