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具 [shí jù]
1. 吃饭的用具,如碗、筷、杯、盘等。
英[tableware;]
食具 引证解释
⒈ 谓膳食已经具备。
引《仪礼·士相见礼》:“凡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
⒉ 指饮食用的器具。
引南朝 梁 沉约 《述僧设会论》:“僧伽蓝内,本不自营其食具也。”
《太平广记》卷三〇九引 唐 谷神子 《博异记·张遵言》:“每殿中皆有陈设盘榻食具供帐之备。”
《红楼梦》第五八回:“説话之间,便将食具打点现成。”
国语词典
食具 [shí jù]
⒈ 饮食所用的器具。
例如:「他正在清洁食具,麻烦您等一下。」
⒉ 膳食已准备妥当。
引《仪礼·士相见礼》:「问日之早晏,以食具告。」
食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钵一瓶释义: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 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
- 2.
传衣鉢释义: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宋史·范质传》:“﹝ 质 ﹞举进士时,和凝 以翰林学士典贡部,览 质 所试文字,重之,自以登第名在十三,亦以其数处之。贡闈中谓之‘传衣鉢’。”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引 冯当世《赠彭器资诗》:“当时已自传衣鉢,羞媿犹为食肉僧。”
- 3.
传衣钵释义:谓传授佛法。衣,袈裟;钵,食具。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以衣钵相传,作为传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后亦泛称师徒传授继承。
- 4.
供具释义:⒈陈设酒食的器具。 亦指酒食之类。《史记·平準书》:“公卿议封禪事,而天下郡国皆豫治道路,缮故宫,及当驰道县,县治官储,设供具,而望以待幸。”《后汉书·赵孝传》:“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宠异之,詔礼十日一就卫尉府,太官送供具,令共相对尽欢。”清 褚人穫《坚瓠馀集·木龙》:“吴 有富商,倩工造舟,供具稍薄,疑工必有他意。”⒉陈设食具;备供酒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须贾 辞於 范雎,范雎 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 须贾 於堂下。”《汉书·叙传上》:“伯 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延
- 5.
具器食释义:指用食具盛放的便餐。
- 6.
具物释义:⒈万物。⒉谓所备祭品。指酒牲食具等祭物。
- 7.
刀匕释义:刀和匙。食具。
- 8.
家伙座儿释义:指成套的桌、椅、食具等。
- 9.
杯箸释义:亦作“杯筯”。 杯与筷子。泛指食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三回:“一面又叫摆上酒席来。继之 夫人便去安排杯箸,姊姊抢着也帮动手。”梁启超《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是犹乳哺之儿,而授之以杯筯,使自饮食,其殆必矣。”
- 10.
椀器释义:指碗碟等食具。
- 11.
汤饼释义:⒈水煮的面食。《释名·释饮食》:“蒸饼、汤饼、蝎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初学记》卷二六引 晋 束晳《饼赋》:“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宋 黄朝英《缃素杂记·汤饼》:“余谓凡以麪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羹汤者,有‘汤饼’之意存焉。古无‘麵’字,凡麺食一概都叫作‘饼’。”⒉指汤饼会。清 胡鸣玉《订讹杂录·汤饼》:“生儿三日会客,名曰汤饼。”清 唐孙华《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
- 12.
沙钵释义:用陶土和沙烧制的钵头。用作盛器或食具。
- 13.
瓶钵释义:⒈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瓶盛水,钵盛饭。⒉指僧人化缘。⒊指僧人。
- 14.
疏匕释义:古代柄上刻有饰纹的匙类食具。
- 15.
疏水箪瓢释义:粗糙的饮食,简陋的食具。指安贫乐道。清 冯桂芬《似山居图序》:“涉世處境之道貴乎似,以其近真也,此即 老氏 無爲、莊氏 齊物之説也,而於 孔 顔 疏水簞瓢之義亦無礙焉。”
- 16.
碗柜释义:放置食具等的柜子。也叫碗橱。
- 17.
簇饤释义:堆迭在食具中供陈设的食品。
- 18.
蜜麪释义:和蜜的米面食品。宋 林洪《山家清供·寒具》:“及考 朱氏 註《楚词》:‘粔籹蜜饵,有餦餭些。’谓以米麵煎熬作之寒具也。以是知《楚词》一句,是自三品:粔籹乃蜜麪之乾者,十月开炉饼也;蜜饵乃蜜麵少润者,七夕蜜食也;餦餭,乃寒食具,无可疑者。”
- 19.
行钵释义: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 20.
视护释义:照看护理。《新唐书·马周传》:“周 病消渴连年,帝幸 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詔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