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ǎo,(1) 试验,测验。【组词】:考试。考查。(2) 检查,查核。【组词】:考察。考勤。稽考。考核。(3) 推求,研究。【组词】:考古。考据。考订。考证。(4) 老,年纪大。【组词】:寿考。(5) 原指父亲,后多指已死的父亲。【组词】:先考。如丧考妣。(6) 击,敲。【例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yàn,(1) 检查,察看。【组词】:验核。验血。验尸。验光。验证。(2) 效果,有效果。【组词】:验方。灵验。应验。效验。屡试屡验。(3) 证信,凭据:何以为验?
1. 考查验证。
例需要教式的考验。
英[ordeal; trial; test;]
⒈ 考查验证。
引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然世事则益烂熳,上志衰矣,非復前日之敦尚攷验者。”
1. 稽考检验。 《管子·小匡》:“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
尹知章 注:“遍问其乡里之人,以考其所行,皆有事验。”
《史记·秦始皇本纪》:“运理羣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晋书·天文志上》:“《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
《元典章·诏令·世祖颁授时历》:“为日官者皆世守其业,随时考验,以与天合,故历法无数更之弊。”
⒉ 指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去检验人们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
引巴金 《盼望》:“他对人民有过贡献,又是一个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者,我相信他一定经得起严峻的考验。”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章:“你要经得起考验,党是会给你打开大门的。”
⒊ 审讯验实。
引《汉书·杜业传》:“幸赖陛下至明,遣使 毛莫如 先考验,卒得其姦。”
汉 王充 《论衡·骨相》:“通 有盗铸钱之罪, 景帝 考验, 通 亡。”
《后汉书·鲁恭传》:“﹝刺史、太守﹞因以盛夏,徵召农人,拘对考验,连滞无已。”
⒈ 考察、试验。
引《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即敦请该生即日束装赴院,以便考验,申奏朝廷,引见擢用。」
近磨练 检验
1.孙爷爷是一位久经考验的红军老战士。
2.在大革命的峥嵘岁月,我们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3.有些节操高尚的人,晚年时倒未能经受住考验,晚节不保,弄得身败名裂。
4.王先生太经不起考验了,竟望秋先零,测试还没进行完,就被淘汰了。
5.我们的工作人员在香港这个花花世界里经受住了考验。
6.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经受住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
7.我将在生活的泥潭中摸爬滚打,让自己从容不迫地接受困难重重地生存考验。
8.这些经过无数次战争考验的革命前辈们,曾经走过一段叱咤风云的光辉历史。
9.筑路工程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经受住了各种的考验按时完成了任务。
10.寒冬腊月对我们的意志品质是一个极大地考验。
11.大雁塔久经风雨的考验,仍屹立不动,足见古人建筑艺术的高超。
12.通过战火的考验,证明他是一个忠肝义胆,爱憎分明的好同志。
13.我们这支队伍是经得起急风暴雨的考验的。
1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希望我们的友情经得起时间考验。
15.他们经历了生离死别的考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16.疾风知劲草,经过这场斗争的考验,说明我们的干部和群众立场是坚定的。
17.青年一代只有通过生产实践的各种考验,才能百炼成钢。
18.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百炼成钢的中国共产党,是经得住任何风浪考验的。
19.真金不怕火炼,越炼越纯;真爱不怕考验,越验越真!
20.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失意正是种考验,怎能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