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木 [yú mù]
1. 榆树的坚韧的木材,广泛用来做器械、家具和木桶。
英[elm;]
榆木 引证解释
⒈ 榆树;榆木料。
引《宋书·符瑞志下》:“琅邪费 有榆木,异根连理,相去四尺九寸。”
《魏书·桓帝纪》:“帝曾中蛊,呕吐之地仍生榆木。 参合陂 土无榆树,故世人异之。”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舟车》:“梁与枋檣用楠木、櫧木、樟木、榆木、槐木。”
榆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榆木脑壳释义:比喻思想顽固。同“榆木脑袋”。
- 2.
榆木脑袋释义:比喻思想顽固。 亦作“榆木脑壳”。
- 3.
榆木圪墶释义:坚硬的榆树根。喻思想顽固。葛洛《卫生组长》:“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脑袋,像榆木圪墶一样,三斧子五斧子劈不开。”亦作“榆木疙瘩”。《新华文摘》1981年第2期:“罗心刚:‘老夏?你认识?’夏雨:‘岂止认识!是我爸爸,典型的榆木疙瘩脑袋!’”
- 4.
榆枷释义:古刑具。 榆木做的枷。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子有牢房地匣,有子有栏军夹画,有子有铁裹榆枷。更年没罪人戴他、犯他。”
- 5.
榆欓释义:用榆木做的经函。
- 6.
牡橭释义:榆木名。也称无姑。
- 7.
神臂弓释义:弓名。相传为 宋 熙宁 中民间 李宏 所造。弓置架上,以足踩蹬张弓发射,距三百步,能穿重札,故名。宋 洪迈《容斋三笔·神臂弓》:“神臂弓出於弩遗法,古未有也。熙寧 元年,民 李宏 始献之入内……其法以檿木为身,檀为弰,铁为蹬子鎗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札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笴。神宗 閲试,甚善之。於是行用,而他弓矢弗能及。”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三:“宋 之神臂弓,本弩也。名为弓者有故,弓弦必刮弩臂而行。弓力不尽於矢,神臂於臂之行矢处,削而下
- 8.
钻燧改火释义:古时钻木取火,因季节不同而用不同的木材。《论语·阳货》:“旧穀既没,新穀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故曰改火也。”后仅于寒食后二日为之,并成为习俗。宋 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每岁禁中小内侍於阁门用榆木钻火……宣赐臣僚巨烛,正所谓‘钻燧改火’者,即此时也。”唐 杜甫《清明》诗之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唐 无名氏《辇下岁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