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读 [xuān dú]
1. 当众朗读。
例向记者宣读一项声明。
英[read out (in public);]
宣读 引证解释
⒈ 当众朗读。
引《北史·王肃传》:“﹝ 王诵 ﹞宣读詔书,言制抑扬,风神竦秀,百僚倾属,莫不叹美。”
《宋史·唐坰传》:“﹝ 唐坰 ﹞目 安石 曰:‘ 王安石 近御坐,听札子。’ 安石 迟迟, 坰 訶曰:‘陛下前犹敢如此,在外可知!’ 安石 悚然而进。 坰 大声宣读,凡六十条。”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七:“两次恩詔到 陕,并不宣读张掛。”
管桦 《将军河》第一部第四十章:“老头子有一把大胡子的脸上,那表情比大使宣读国书还要庄严,开始郑重其事地宣读手抄的八路军布告。”
国语词典
宣读 [xuān dú]
⒈ 当众高声朗读。
引《薛仁贵征辽事略》:「见张士贵亦捧表一道上,帝展于御案,令左右宣读。」
《三国演义·第四回》:「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
宣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县鷄释义:古时大赦日,悬金鸡于长杆上,然后集罪犯,击鼓,宣读赦令。 古人迷信天鸡星动,必当有赦,故有此仪式。明 夏完淳《讨降贼大逆檄》:“碧池 舞马,并无 摩詰 赋诗;金统 县鷄,先待 日休 草詔。”
- 2.
县鸡释义:古时大赦日,悬金鸡于长杆上,然后集罪犯,击鼓,宣读赦令。 古人迷信天鸡星动,必当有赦,故有此仪式。
- 3.
告麻释义:宣读麻词。
- 4.
唱标释义:开标时当众大声宣读招标者的报价或投标者的竞投价。
- 5.
宣吐释义:宣读,当众朗读。
- 6.
宣封释义:指除授官爵的制书。封建时代除拜王公将相时,先将制书密封,再在规定的仪式上拆封宣读,故云。参阅 宋 程大昌《演繁露》卷四。
- 7.
宣诏释义:⒈宣读诏书;下达诏命。⒉谓帝王召见。诏,召。⒊指诏命。
- 8.
宣读释义:在集会上向群众朗读(布告、文件等):宣读嘉奖令。
- 9.
宣锁释义:宋 制,凡拟草除授宰执及重要事项的制诏,由天子当晚宣召当直翰林学士官面谕,归院后,令内侍锁学士院,禁人出入。天明前呈送皇帝,俟当日晨交中书授舍人宣读后,方可开院。合称“宣锁”。见《宋史·职官志二》。宋 周必大《玉堂杂纪》卷下:“隆兴 初,上用 真宗 故事,轮讲筵,学士院官直宿禁林……间遇除授宣锁,讲筵官已入直,率闻名苍皇而出,有不及伺候,从吏借马於内诸司者。”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史嵩之致仕》:“丙申之春,御笔:‘史嵩之 退安晚节已踰十年,可特授观文殿大学士,依旧金紫光禄大夫求国公致仕,仍尽与宰执恩数
- 10.
小传胪释义:科举时代,殿试后宣读皇帝诏书和登第进士名次,叫传胪。
- 11.
开读释义:谓宣读帝王的诏旨。
- 12.
披宣释义:宣读。
- 13.
押麻释义:监督宣读诏书。
- 14.
揭鸡肆赦释义:谓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古传天鸡星动,必当有赦。因此在赦日要竖一枝七丈长的纶竿,上立四尺高的金鸡,集合百官父老和待赦的囚徒,击鼓宣读大赦令。见《新唐书·百官志三》、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金鸡》。
- 15.
歃辞释义:歃血时宣读的盟词。
- 16.
演词释义:演说词。阿英《津平日记·一九四九年五月四日》:“因同时向外广播,宣读演词而已。”
- 17.
祝读释义:祭祀时宣读(祝辞)。
- 18.
胪云释义:指殿试及第。 科举时代殿试及第者,由皇帝在殿上宣读名次,然后由卫士齐声高呼,胪传至阶下,故称。
- 19.
读命释义:宣读册命。
- 20.
读奏释义:在帝王前宣读奏本、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