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免役法 免役法的意思
miǎn

免役法

简体免役法
繁体
拼音miǎn yì fǎ
注音ㄇㄧㄢˇ ㄧˋ ㄈㄚ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miǎn,(1) 去掉,除掉。【组词】:免除。免税。免费。免官。免检。罢免。豁免。(2) 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组词】:避免。免疫。免不了。在所难免。(3) 不可,不要。【组词】:闲人免进。(4) 同“勉”,勉励。(5) 同“娩”,分娩。

yì,(1) 服兵务,从军。【组词】:从役。现役。(2) 战事。【组词】:战役。(3) 服劳力之事。【组词】:劳役。徭役。(4) 使唤。【组词】:役使。奴役。(5) 被役使的人。【组词】: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免除服役的法律规定

免役法的意思

免役法 [miǎn yì fǎ]

1. 宋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将差役改为雇役,由当役人户按等第出钱,官府募人代服徭役,称为“免役法”,亦称“募役法”。见《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史·王安石传》。

免役法 引证解释

⒈ 宋 熙宁 年间 王安石 推行新法,将差役改为雇役,由当役人户按等第出钱,官府募人代服徭役,称为“免役法”,亦称“募役法”。见《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史·王安石传》。


免役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免役法释义:宋 熙宁 年间 王安石 推行新法,将差役改为雇役,由当役人户按等第出钱,官府募人代服徭役,称为“免役法”,亦称“募役法”。见《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史·王安石传》。
    • 2.
      免役钱释义:宋 代推行免役法时,由当役人户按等第交给官府雇人代服徭役的费用。
    • 3.
      六色钱释义:宋 王安石 熙宁 变法,其免役法规定,当役户、坊郭户、官户、女户、单丁、寺观等六种户可出钱免役,由州县雇役。六种户所缴之钱,称“六色钱”。亦称“六色役钱”。
    • 4.
      助役钱释义:宋神宗 熙宁 三年(公元1070年)初行免役法,凡当役人户,分五等出钱,募人充役;使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豪绅、官吏、僧道等出钱助役,称助役钱。此为 王安石 变法的重要措施之一。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五》、《宋史·王安石传》。
    • 5.
      募役法释义:即免役法。
    • 6.
      宽剩钱释义:宋 代行免役法时于所收免役钱、助役钱外增收的钱。又称免役宽剩钱。
    • 7.
      耆壮释义:谓年事虽高而犹壮健者。汉 桓宽《盐铁论·未通》:“今陛下哀怜百姓,宽力役之政,二十三始傅,五十六而免,所以辅耆壮而息老艾也。”宋 陈善《扪虱新话·免役法》:“予以为今之用事者,倘以生民为念,当併罢保正副,而专用耆壮,方尽免役之利。”
    • 8.
      衙前释义:宋 代职役之一。 唐 有衙前军,但非官役。宋 衙前始成为负担最重的差役。职掌官物押运和供应,负赔偿失误和短缺等责任,承役者往往赔累破产。宋 初无固定役法。仁宗 初期,有派里正轮充的“里正衙前”,募充的“长名衙前”和以富户承充的“乡户衙前”等名色。为减轻亏累,官府特许承担重难差役的衙前,承包酒坊,以资弥补。但在 嘉祐 治平 间(1056-1067)各地又相继废止。熙宁 三年(1070)行免役法,衙前改为雇役,以坊场钱(酒税)募充。宋 司马光《论衙前札子》:“臣窃见顷岁国家以民间苦里正之役,废罢里正,置乡户衙
免役法是什么意思 免役法读音 怎么读 免役法,拼音是miǎn yì fǎ,免役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免役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