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嚼齿 嚼齿的意思
jiáochǐ

嚼齿

简体嚼齿
繁体嚼齒
拼音jiáo chǐ
注音ㄐ一ㄠˊ ㄔ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áo jué jiào, ◎ 用牙齿咬碎。【组词】:细嚼慢咽。味同嚼蜡。 ◎ 义同(一),用于某些复合词。【组词】:咀嚼。 ◎ 〔倒(dǎo)嚼〕反刍,牛等动物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再反回到嘴里细细咀嚼。

齿

chǐ,(1) 人和动物嘴里咀嚼食物的器官(通常称“牙”)。【组词】:牙齿。齿腔。齿髓。齿龈。齿冷(笑必开口,笑的时间长了,牙齿就会感到冷。因谓讥笑于人,如“令人齿齿”)。(2) 排列像牙齿形状的东西。【组词】:齿轮。锯齿。梳子齿儿。(3) 因幼马每岁生一齿,故以齿计算牛马的岁数,亦指人的年龄。【例句】:马齿徒增(旧时自谦年长无能)。(4) 并列。【例句】:不齿(不能同列或不与同列,表示鄙弃)。(5) 谈到,提及。【组词】:齿及。不足齿数。(6) 触。【例句】:齿剑(触剑受刀,指被杀或自刎)。

基本含义

形容人说话忧伤、痛心,咬牙切齿。

嚼齿的意思

嚼齿 [jiáo chǐ]

1. 咬牙碎齿。形容愤慨之状。

嚼齿 引证解释

⒈ 咬牙碎齿。形容愤慨之状。

《旧唐书·忠义传下·张巡》:“及城陷, 尹子奇 谓 巡 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
宋 苏轼 《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姦将。”
明 宋濂 《元赠进义副尉金溪县尉陈府君墓铭》:“嚼齿駡贼,誓不俱生。”


国语词典

嚼齿 [jiáo chǐ]

⒈ 咬牙切齿。形容非常痛恨、愤慨的样子。

《金史·卷一一〇·雷渊传》:「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骂不休。」
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


嚼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张睢阳齿释义:安禄山 叛乱时,唐 睢阳 守 张巡 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眥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 尹子奇 谓 巡 曰:“闻君每战眥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 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 以大刀剔 巡 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见《旧唐书·张巡传》。后因以为忠义的典型。
    • 2.
      惩创释义:⒈惩戒;警戒。 唐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方朔 不惩创,挟恩更矜夸。”宋 陆游《条对状》:“盖封王始於 汉 初……后世惩创其失,魏、晋、隋、唐,皆起草昧,有天下,岂无功臣,止於公侯而已。”《金史·雷渊传》:“渊 为人躯干雄伟……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駡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明 方孝孺《与赵伯钦书》之二:“每观古人道德事功之盛,慙悔攻中,若无所自容。以是深自惩创,不敢有所作。”⒉惩罚;惩治。宋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邀求厚利,为国生事,其渐不可长
    • 3.
      眦裂释义:目眶瞪裂。形容盛怒。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樊噲 ﹞瞋目视 项王,头髮上指,目眥尽裂。”唐 柳宗元《韦道安》诗:“一闻激高义,眥裂肝胆横。”《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子琦 谓 巡 曰:‘闻公督战大呼,輒眥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清 薛福成《庸盦笔记·幽怪一·山东某生梦游地狱》:“山东 某生者……见世间有不平事,则眥裂髮指。”
    • 4.
      蹑踵释义:犹接踵。三国 魏 阮籍《达庄论》:“乃闚鉴整飭,嚼齿先引,推年躡踵,相随俱进。”《文选·潘岳<藉田赋>》:“躡踵侧肩,掎裳连襼。”李善 注:“《説文》曰:躡,追也。躡其踵,所以为追逐也。”宋 洪迈《夷坚支志丁·仇邦俊家》:“骇为怪,奔归房。妇人躡踵亦来,纫袂对坐。”明 唐寅《与文徵明书》:“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躡踵而没。”

嚼齿(jiaoc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嚼齿是什么意思 嚼齿读音 怎么读 嚼齿,拼音是jiáo chǐ,嚼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嚼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