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 [chá hé]
1. 亦作“查核”。
3. 查对核实。
查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查覈”。查对核实。
引明 沉鲸 《双珠记·母子分珠》:“当堂查覈,昭然支派岂朦朧。”
《红楼梦》第九四回:“贾政 正要下班,因堂上发下两省城工估销册子,立刻要查核,一时不能回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毓昌》:“淮安 报水灾,大吏遣公往查核。”
国语词典
查核 [chá hé]
⒈ 检查核对。
引《红楼梦·第九四回》:「贾政正要下班,因堂上发下两省城工估销册子,立刻要查核,一时不能回家。」
近考核 稽核 审核
查核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审核释义:审查核定(多指书面材料或数字材料):审核经费。 审核预算。
- 2.
稽核释义:查对计算(多指账目)。
- 3.
考察释义:⒈实地观察调查: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⒉细致深刻地观察: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索,才能有成就。
- 4.
考查释义: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
- 5.
考核释义:考查审核:定期考核。考核干部。
查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体实释义:调查核实。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八年》:“发运司体实 淮南、江东,两 浙 米价,州县所供米每过百万石,减直予民,斗钱勿过八十。”
- 2.
劾按释义:亦作“劾案”。审查核实罪状。
- 3.
勘覆释义:反复查核。《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今之文簿,恒虑勘覆锻鍊,若其不密,万里追证百年旧案。”唐 白居易《荐李晏韦楚状》:“及被人论,朝廷勘覆,责不闻奏。”《明史·江秉谦传》:“今 廷弼 勘覆已明,议者犹以一人私情没天下公论,寧壤朝廷封疆,不忘胸中畛域。”
- 4.
取勘释义:⒈审理。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二:“叶康直 为转运使,以粮草不办……明日早,札子至,叶康直 枷项送 渭州 取勘。”《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四年》:“帝以 张天説 所进书立意狂妄,詆訕先帝,送 开封府 取勘。”⒉犹查核。《元典章·兵部三·给驿》:“﹝官员﹞到任之后,不幸病故,抛下家属……仰所在官司取勘,见数应付元去铺马车船,仍给行粮,递送还家。”
- 5.
句剥释义:⒈搜刮。《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禄山 至,怒,乃大索三日,民间财貲尽掠之,府县因株根牵连,句剥苛急,百姓愈骚。”《新唐书·皇甫鎛传》:“鎛 以吏道进,既由聚敛句剥为宰相,至虽市道皆嗤之。”⒉亦作“句駮”。查核批驳。
- 6.
复核释义:⒈审查核对:把报告里面的数字复核一下。⒉法院判处死刑案件的特定司法程序。在我国指最高人民法院和依法授权的高级人民法院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做再一次的审核,高级人民法院对于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案件做再一次的审核。
- 7.
审册释义:经过审查核对后所造的详明表册。
- 8.
审核释义:审查核定(多指书面材料或数字材料):审核经费。 审核预算。
- 9.
审查释义: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历等):审查提案。 审查经费。审查属实。
- 10.
慎核释义:同“慎覈”。 认真查核。
- 11.
括实释义:检查核实。
- 12.
挂号释义:⒈为了确定次序并便于查核而编号登记:看病要先挂号。⒉重要信件和印刷品付邮时由邮局登记编号,给收据,叫挂号。挂号邮件如有遗失,由邮局负责追查。
- 13.
按劾释义:考查核验;查验弹劾。
- 14.
按核释义:亦作“按覈”。 查核。
- 15.
按覆释义:审查核实。《南史·王悦之传》:“时承奢忲之后,姦窃者众,悦之 按覆无所避,得姦巧甚多,於是众署共呪诅。”唐 柳宗元《万年令裴府君墓碣》:“后参 京兆 军事,按覆校巡,大尹恒得以取直。”宋 欧阳修《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铭》:“姦民大吏不便君之政者,往往诉於其上,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
- 16.
捡核释义:查核。
- 17.
掣验释义:抽查核验。
- 18.
月校释义:⒈古代每月财政的查核。⒉指按月的政绩考查。
- 19.
查审释义:审查,查核。 明 唐顺之《凤阳等处灾伤疏》:“严督有司查审,及将应行事宜另行条议详报。”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是即旧规所谓白册,至十年后大造黄册之时亦有依据,将第九年之册为主,再加查审,不甚费力。”
- 20.
查对释义:检查核对:查对材料。 查对账目。查对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