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钵头 钵头的意思
tóu

钵头

简体钵头
繁体缽頭
拼音bō tóu
注音ㄅㄛ ㄊㄡ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ō, ◎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组词】:钵子。饭钵。茶钵。乳钵(研药使成细末的器具)。

tóu tou,(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组词】:头骨。头脑。头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组词】:留头。剃头。(3) 物体的顶端。【组词】:山头。笔头。两头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例句】:从头儿说起。头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组词】:布头儿。(6) 以前,在前面的。【组词】:头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组词】:头等。头生。(8) 首领。【组词】:头子。头目。(9) 方面。【例句】:他们是一头的。(10) 临,接近。【例句】:头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组词】:一头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组词】:三头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基本含义

指人的头颅。

钵头的意思

钵头 [bō tóu]

1. 唐代乐舞节目。传自西域。

3. 盛器。

钵头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乐舞节目。传自西域。

唐 张祜 《容儿钵头》诗:“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 容儿 弄《鉢头》。”

⒉ 盛器。

《西游记》第五三回:“拿这鉢头儿去,是必多取些来。”


国语词典

钵头 [bō tóu]

⒈ 陶制的器具。

⒉ 唐代一种乐舞。本出西域,曲分八叠,舞者披发素衣,面作啼状。唐·张祜·容儿钵头诗:「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容儿弄钵头。」也作「拨头」。


钵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拨头释义:唐 代一种戴假面具的乐舞,来自西域。 又名拔头、钵头。
    • 2.
      沙钵释义:用陶土和沙烧制的钵头。用作盛器或食具。
    • 3.
      鉢头释义:⒈唐 代乐舞节目。传自西域。唐 张祜《容儿钵头》诗:“两边角子羊门里,犹学 容儿 弄《鉢头》。”⒉盛器。《西游记》第五三回:“拿这鉢头儿去,是必多取些来。”
    • 4.
      鼓架部释义:唐 代乐部(乐队)之一。专管乐舞、百戏的演出。所用乐器有笛、拍板、答鼓、两杖鼓。演出《代面》、《苏中郎》、《钵头》、《踏摇娘》等戏和寻橦、跳丸、吐火等杂技。参阅 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鼓架部》。

钵头(bot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钵头是什么意思 钵头读音 怎么读 钵头,拼音是bō tóu,钵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钵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