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制治 制治的意思
zhìzhì

制治

简体制治
繁体
拼音zhì zhì
注音ㄓˋ ㄓ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ì,(1) 规定。【组词】: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2) 限定,约束,管束。【组词】: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3) 法规,制度。【例句】:民主集中制。公有制。(4) 造,作。【组词】: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例句】: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6) 古代帝王的命令。【组词】:制诰。(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zhì,(1) 管理,处理。【组词】:治理。治家。治丧。治标。治本。治国安邦。自治。统治(a.管理;b.分配)。(2) 整理。【组词】:治河。治水。(3) 惩办。【组词】:治罪。处(chǔ)治。(4) 医疗。【组词】:治病。治疗。医治。(5)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组词】:治蝗。治蚜虫。(6) 从事研究。【组词】:治学。治史。(7) 安定。【组词】:治世。治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治。(8)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组词】:府治。治所。(9) 姓。

基本含义

指通过制度和规则来治理和管理事物。

制治的意思

制治 [zhì zhì]

1. 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制治 引证解释

⒈ 犹言统治。治理政务。

《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孔颖达 疏:“治,谓政教。”
《史记·酷吏列传序》:“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宋 苏轼 《谢应中制科启》:“恭惟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季氏篇一》:“以其安分无求而不动於恶者在是,其以制治保邦而免於倾危者亦即在是。”


制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夫释义:⒈一人。指男人。《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孔颖达 疏:“无求备于一人。”《汉书·谷永传》:“秦 居平土,一夫大呼而海内崩析者,刑罚深酷,吏行残贼也。”宋 苏轼《与滕达道书》:“一夫进退何足道。”⒉特指一个农夫。《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魏书·高祖纪》:“太和 元年詔曰: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无令人有餘力,地有遗利。”宋 欧阳修《解官后答韩魏公见寄》诗:“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⒊犹言独夫。指众叛亲离的人,暴君。《孟子·梁惠
    • 2.
      中男释义:⒈次子;诸子中居长幼之间者。《易·说卦》:“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史记·吕不韦列传》:“今 子楚 贤,而自知中男也,次不得为适。”唐 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长男 仁叡,中男 仁楷,少男 仁护、仁昉 等。”⒉未成丁的男子。《魏书·高祖纪》:“一夫制治田四十亩,中男二十亩。”唐 杜甫《新安吏》诗:“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絶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唐书·食货志一》:“天宝 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⒊泛指青年男子。《老残游记》第九回:“以少女中男,深夜对坐,不及乱言,
    • 3.
      制理释义:犹制治,治理。
    • 4.
      疆索释义:犹疆域。 谓按法制治理的国土。语出《左传·定公四年》:“聃 季 授土,陶叔 授民,命以《康誥》而封於 殷 虚,皆启以 商 政,而疆以 周 索。”杜预 注:“疆理土地以 周 法。索,法也。”杨伯峻 注:“疆以 周 索,依 周 制画经界,分地理也。”郭孝成《云南光复记》:“中华 为 汉 族疆索,满 清 窃据,实数万万同胞之耻。”
    • 5.
      纲纪四方释义:纲纪:政纲和法纪。用政策和法制治理天下。

制治(zhi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制治是什么意思 制治读音 怎么读 制治,拼音是zhì zhì,制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制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