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两浙释义:亦作“两淛”。浙东 和 浙西 的合称。(1)唐 肃宗 时析 江南东道 为 浙江东路 和 浙江西路,钱塘江 以南简称 浙东、以北简称 浙西。宋 代有 两浙路。地辖今 江苏省 长江 以南及 浙江省 全境。唐 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九霄难就日,两浙 仅容舠。”《宋史·太宗纪二》:“﹝ 淳化 三年十一月﹞己亥,禁 两浙 诸州巫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世世靴从不断,子孙出入金门。他是 两浙 钱王 子,吴 越 国王孙。”《二刻拍案惊奇》卷六:“至正 末年,张士诚 气概弄得大了,自 江
- 2.
丹楹释义:⒈用朱漆涂柱。 《穀梁传·庄公二十三年》:“秋,丹 桓 宫楹。礼,天子诸侯黝堊,大夫仓,士黈。丹楹,非礼也。”《汉书·货殖传》:“及 周 室衰,礼法堕,诸侯刻桷丹楹,大夫山节藻棁。”⒉朱漆的楹柱。借指华丽之居。晋 葛洪《抱朴子·嘉遁》:“茅茨艶於丹楹,采椽珍於刻桷。”唐 李绅《过吴门》诗:“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剪灯馀话·至正妓女行》:“丹楹陡峻栖鳷鹊,华表玲瓏鏤角端。”
- 3.
乡丈释义:对同乡老年男子的敬称。明 瞿佑《归田诗话·锺馗图》:“乡丈 凌彦翀,名 云翰,号 柘轩。至正 间,以《周易经》与 士衡 叔祖同登 浙省 乡榜。”明 谢榛《四溟诗话》卷三:“统録若干曲请正於乡丈 苏东皋。”
- 4.
伏水释义:⒈指地下涌出的水。南朝 梁 何逊《渡连圻》诗之二:“阴岸生駮蘚,伏水拂澄沙。”⒉泅水。《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战於 冬瓜堰,大破之,斩首万七千级,俘者数千,张士信 以伏水遁还。”
- 5.
余晷释义:剩馀的时间;闲暇。 《周书·韦孝宽传》:“遂使 漳 滏 游魂,更存餘晷。”《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九年》:“平章礼絶百司,犹日夕敬共王事,况小民,敢偷餘晷!”康有为《大同书》庚部第七章:“自行电车於时尤盛,工事餘晷皆可畅游。”
- 6.
便给释义:灵巧敏捷。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夫质朴者多迂缓,狡猾者多便给。便给者虽善办事,或伤於急促,不能无损於民。”《明史·魏允贞传》:“每遇科道员缺,率择才性便给、工諂媚、善逢迎者授之。”《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瑶 有五长过人,惟一短耳。美鬚长大过人,善射御过人,多技艺过人,强毅果敢过人,智巧便给过人,然而贪残不仁,是其一短。”
- 7.
典教释义:⒈典章教化。汉 应瑒《文质论》:“建不刊之洪制,显 宣尼 之典教,探微言之所弊。”唐 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周公 所不堪,洒灰垂典教。”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二:“新罗 君讶曰:‘吾以中国之人,尽闲典教,不谓尚有无知之俗者!’”⒉主管教育。明 刘基《杭州富阳县重修文庙学宫记》:“至正 九年,永嘉 洪元诚 典教 富阳县。”
- 8.
冰容释义:谓女子洁白纯净的面容。唐 施肩吾《赠施仙姑》诗:“縹緲吾家一女仙,冰容虽小不知年。”《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冰容反惧脂粉浣,香体匪藉沉檀浴。”
- 9.
午潮释义:正午时的潮水。宋 朱松《送沉昌时赴宁海令兼叙别》诗之二:“午潮平处落归帆,已觉离情两不堪。”《元史·五行志二》:“﹝ 至正 七年﹞八月壬午,杭州 上海 浦中,午潮退而復至。”
- 10.
吕公车释义:古代的一种战车。《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九年》:“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拥至城下,高与城齐,欲阶之以登。”《明史·朱燮元传》:“数千人拥物如舟,高丈许,长五十丈,楼数重,牛革蔽左右,置板如平地。一人披髮仗剑,上载羽旗,中数百人挟机弩毒矢,旁翼两云楼,曳以牛、俯瞰城中。城中人皆哭。燮元 曰:‘此吕公车也。’”
- 11.
大公释义:⒈谓以天下为公。 汉 刘向《说苑·至公》:“古有行大公者,帝 尧 是也……得 舜 而传之,不私於其子孙也。”⒉极其公正。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上:“徽宗 尝对辅臣语及 元祐、绍圣 事,皆欲以大公至正之道,扶偏救弊。”清 顾炎武《酬李处士因笃》:“吾道贵大公,片言折邪妄。”邹韬奋 茅盾 等《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深望领导抗战之领袖与政府,以大勇大公之心,毅然决然,当机立断。”⒊即 太公望(吕尚)。辅佐 武王 灭 商 有功,封于 齐。《左传·僖公四年》:“昔 召康公 命我先君 大公 曰:‘五侯九伯,
- 12.
守故释义:⒈守旧;保持原状。三国 魏 曹植《上疏陈审举之义》:“若夫齷齪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二年》:“元 璋 恐不免於难,乃诣伽蓝卜珓,问避乱,不吉;即守故,又不吉,因祝曰:‘岂欲予从群雄倡义乎?’果大吉。”⒉守待故人。南朝 梁 刘孝威《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直为闺中人,守故不要新。”
- 13.
官属释义:主要官员的属吏。 《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郑玄 注:“官属,谓六官,其属各六十。”《史记·滑稽列传》:“至其时,西门豹 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宋 梅尧臣《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诗:“主人惜春春未晚,遂命官属携壶觴。”亦泛指官吏。《明史·张士诚传》:“﹝ 至正 ﹞二十三年九月,士诚 復自立为 吴王,尊其母 曹氏 为王太妃,置官属,别治府第於城中。”
- 14.
官店释义:⒈供商贾使用的官营店房。唐 李翱《疏绝进献》:“故有作官店以居商贾者,有酿酒而官沽者,其他杂率巧设名号,是皆夺百姓之利,亏三代之法,公託进献,因得自成其私,甚非太平之事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己酉,吴 命中书省,凡商税三十税一,多取者以违例论。改在都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明史·食货志五》:“太祖 初,征酒醋之税,收官店钱。”⒉捕役拷问盗贼的地方。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献县 捕役 樊长,与其侣捕一剧盗。盗跳免,縶其妇於官店。”自注:“捕役拷盗之所,谓
- 15.
宝源局释义:明 清 时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元 末 至正 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 于 应天府 设宝源局,掌管铸钱之事。至 明 洪武 元年(公元1368年),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同铸“洪武 通宝”钱,并禁止私人铸钱。清 承其制,以宝泉局属户部,宝源局属工部。参阅《续文献通考·钱币五》。
- 16.
寄禄官释义:官阶名。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知 湖州、惠州 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宋 陆游《尚书王公墓志铭》:“寄禄官,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
- 17.
射圃释义:习射之场。 《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七年》:“十月、辛卯,开东华射圃。”
- 18.
尝敌释义:亦作“甞敌”。试探敌人实力的强弱。宋 苏洵《权书·心术》:“古之贤将,能以兵甞敌,而又以敌自甞,故去就可以决。”宋 叶适《外论三》:“一日之举,难以尝敌,非百全必胜,不可为也。”《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广信 为 友谅 门户……非大将统全军以临之不可。今偏师尝敌,设若挫衄,非独 广信 不可下,吾 衢 先驛骚矣。”
- 19.
崩圮释义:塌毁。唐 颜真卿《通议大夫崔孝公宅陋室铭记》:“逆胡再陷 洛阳,屋遂崩圮,唯簷下废井存焉。”明 陶宗仪《辍耕录·皇舅墓》:“至正 辛卯,中原大水,舟行木杪间;及水退,土阜崩圮,墓门显露。”清 褚人穫《坚瓠四集·夹浦江豚》:“歷年洪水为灾,田禾湮害,桥梁崩圮。”
- 20.
布治释义:⒈普遍治理。《书·禹贡》“禹 敷土”孔 传:“洪水汎溢,禹 布治九州之土。”⒉颁布政令或法典。《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郑玄 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万民观焉。”孙诒让 正义:“大宰於 周 正月朔日始宣布治典於畿外邦国、畿内都鄙。”⒊谓施政。明 高启《三贤堂》诗:“至今郡中人,犹想布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