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盗 [jié dào]
1. 强盗;劫贼。指从事抢劫活动。
劫盗 引证解释
⒈ 强盗;劫贼。
引《南史·赵伯符传》:“﹝ 伯符 ﹞为政苛暴,吏人畏惧如与虎狼居,而劫盗远迸,无敢入境。”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瓦卜》:“盖此人乃劫盗,事露将逃匿,故隐姓来卜。”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远猷辰告而不能治一水门,长驾远驭而不能捕一劫盗。”
⒉ 指从事抢劫活动。
引《百喻经·劫盗分财喻》:“昔有羣贼共行劫盗,多取财物,即共分之。”
《宋书·黄回传》:“回 拳捷果劲,勇力兼人,在 江 西与诸 楚 子相结,屡为劫盗。”
国语词典
劫盗 [jié dào]
⒈ 抢劫偷盗。
引《南史·卷一八·赵伦之传》:「为政苛暴,吏人畏惧如与虎狼居,而劫盗远迸,无敢入境。」
⒉ 强盗。
引《宋书·卷八三·黄回传》:「回拳捷果劲,勇力兼人,在江西与诸楚子相结,屡为劫盗。」
劫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长斋月释义:同“三长善月”。 《梵网经》卷下:“於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也。”
- 2.
劫主释义:抢劫的主犯。 晋 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歷十餘年,时所在劫盗,昭之 被横録为劫主,繫狱 餘杭。”
- 3.
卖术释义:谓以医卜星相等方术敛钱。《魏书·术艺传·刘灵助》:“﹝ 刘灵助 ﹞好阴阳占卜,而粗疏无赖,常去来 燕 恒 之界,或时负贩,或復劫盗,卖术於市。”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今北人谓卜相之士为巡官。巡官,唐、五代 郡僚之名。或谓以其巡游卖术,故有此称。”明 陆采《怀香记·问卜决疑》:“筠帘垂肆四方传,名远。卖术不须多要钱,心坦。”
- 4.
奸盗释义:⒈亦作“姧盗”。亦作“奸盗”。指为非作歹、劫盗财物。⒉奸人盗贼。
- 5.
横録释义:谓无端定罪。 晋 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歷十餘年,时所在劫盗,昭之 被横録为劫主,繫狱 餘杭。”
- 6.
畏伏释义:敬服。伏,通“服”。《陈书·程灵洗传》:“灵洗 素为乡里所畏伏,前后守长恒使召募少年,逐捕劫盗。”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江公墓志铭》:“试辟痈太学,锋鋭涉敏,同舍畏伏。”
- 7.
矢死无贰释义:发誓宁死不变。 《明史·忠义传一琴彭》:“茶籠 守 彭 被困孤城,矢死無貳。”亦作“矢死不二”。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媪得 鴉頭,横施楚掠。既北徙,又欲奪其志,女矢死不二,因囚置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農婦﹞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相對嬉笑……後遇劫盗,身受七刃,猶詬詈,卒不污而死。又皆驚其貞烈。老儒 劉君琢 曰:‘此所謂質美而未學也,惟篤於夫婦,故矢死不二。’”
- 8.
莅刑释义:监斩。 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岭南论囚》:“粤 中用法严,凡遇劫盗,即时论斩於市。但承台檄至,虽县令亦出涖刑,如北方捕获响马贼例,初不必奏闻也。”
- 9.
补缉释义:⒈修补。《宋书·刘义欣传》:“义欣 纲维补缉,随宜经理,劫盗所经,立讨诛之制。”宋 叶适《吕君墓志铭》:“吕君 用一扇十年尚补缉之,道遇坠炭数寸,亦袖携以归。”⒉整理编辑。《旧唐书·经籍志上》:“玄宗 曰:‘内库皆是 太宗、高宗 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所有残缺,未遑补缉,篇卷错乱,难於检閲。’”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 孔 门相传旧本耳,朱子 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