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决死 决死的意思
jué

决死

简体决死
繁体決死
拼音jué sǐ
注音ㄐㄩㄝˊ ㄙ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ué,(1)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例句】:“禹决江疏河”。(2) 堤岸被水冲开。【组词】:决口。溃决。(3) 断定,拿定主意。【组词】:决定。决断。决计。决然。决胜。决议。犹豫不决。(4)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组词】:决不后退。(5) 决定最后胜败。【组词】:决赛。决战。(6) 执行死刑。【组词】:处决。枪决。

sǐ,(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组词】: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2) 不顾生命。【例句】: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3) 固执,坚持到底。【组词】:死心塌地。死卖力气。(4) 无知觉。【组词】:睡得死。(5) 不活动,不灵活。【组词】:死结。死理。死板。(6) 不通达。【组词】:死胡同。死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组词】:死文字。(8) 极,甚。【组词】:乐死人。

决死的意思

决死 [jué sǐ]

1. 决然死亡,必死。决一死战。处决死刑犯。

决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决死”。

⒉ 决然死亡,必死。

《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⒊ 决一死战。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诸葛诞起兵》:“今宜及众心尚固,士卒思用,并力决死攻其一面,虽不能尽克,犹可有全者。”
按,《诸葛亮集》附录《汉晋春秋》作“决死”。 《三国志·蜀志·张飞传》:“飞 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 张益德 也,可来共决死!’”
明 黄伯生 《诚意伯刘公行状》:“或欲决死一战,不胜而走未晚也。”

⒋ 处决死刑犯。

《新唐书·刑法志》:“京师决死,涖以御史、金吾,在外则上佐,餘皆判官涖之。”


国语词典

决死 [jué sǐ]

⒈ 必死。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

⒉ 决一死战。

《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张飞传》:「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⒊ 处决死刑犯。

《新唐书·卷五六·刑法志》:「京师决死,莅以御史、金吾。」


决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殊死释义:⒈拼着性命,竭尽死力;决死:殊死战。 殊死的斗争。⒉古代指斩首的死刑。

决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夫出死,千乘不轻释义:谓如一人决死而战,虽然拥有重兵也不敢轻视。《淮南子·说林训》:“鸟有沸波者,河伯 为之不潮,畏其诚也。故一夫出死,千乘不轻。”高诱 注:“言匹夫志意,出死必战,虽大国兵车千乘,不轻之也。”
    • 2.
      东市释义:⒈东面的市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乐府诗集.木兰诗》⒉:刑场。汉代在长安东市处决死刑犯,后来泛称刑场为东市身送东市。--南朝齐.丘迟《与陈伯之书》
    • 3.
      严防死守释义:严密防护,坚决死守,表示非常坚定守住的意思。
    • 4.
      免胄释义:⒈脱下头盔。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⒉指决死。
    • 5.
      决不待时释义:指对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封建时代处决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处决,故谓。
    • 6.
      决期释义:旧指秋后处决死囚的日期。
    • 7.
      决死释义:属性词。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决死战。决死的斗争。
    • 8.
      决死队释义:亦作“决死队”。军队为完成最艰巨的战斗任务,由勇于牺牲生命的人组成的先锋队伍。
    • 9.
      劾死释义:判决死罪。《汉书·律历志上》:“寿王 候课,比三年下,终不服。再劾死,更赦勿劾,遂不更言。”
    • 10.
      勾决释义:⒈犹处决。 宋 李纲《与政府书》:“更有一事可笑,某去秋总师过 吉州,江西 漕使 韩球,公然移文州县,不使应副秋粮。不得已勾决人吏,军始得食,亦具奏矣。”⒉执行死刑的司法程序之一。清 制,凡判决死刑的罪犯监候处决者,于秋审及朝审后,开具名册案由,奏请予勾,其经御批勾除者,即照原判处决,谓之勾决。《清史稿·高宗纪一》:“乙未,停今年勾决。”清 昭槤《啸亭杂录·嵇文恭公》:“勾决日,廷臣皆左袒之,上顾公,公抗声曰:‘永福 为守土大员,不可轻纵。’上乃勾决。”参阅《清通典·刑六》。
    • 11.
      国蠹释义:比喻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御叔 ﹞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唐 白居易《和阳城驿》诗:“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清 邹容《革命军》:“乃一旦偿兵费,赔教案,甚至供玩好、养国蠹者,皆莫不取之于商人。”
    • 12.
      执刑释义:依法枪决死刑犯人;泛指实施刑事处罚。
    • 13.
      敢勇释义:⒈果敢英勇。《周书·田弘传》:“﹝ 田弘 ﹞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畧。”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三折:“论敢勇可学谁也?”《天雨花》第八回:“小的有个女壻,姓 张 名 差,为人刚气,遇事敢勇。”⒉指敢于决死的人。《周书·贺拔胜传》:“﹝ 太祖 ﹞乃募敢勇三千人,配 胜 以犯其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 韩琦 ﹞又募敢勇凡万八千人,使 福 将以击贼。”
    • 14.
      敢死释义:⒈勇敢不怕死;决死。 ⒉指敢死士。
    • 15.
      敢死士释义:敢于决死的人。
    • 16.
      断亡释义:决死。必死的决心。
    • 17.
      断屠月释义:唐 律以每年正、五、九月为停止执行死刑的月份。 明 陆深《传疑录》:“唐 朝新格,又以正月、五月、九月为忌月,至今仕宦上任避之。此本无谓,房玄龄 等损益《隋律》,亦存之以不行刑,谓之断屠月。”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断屠月禁杀日》:“《唐律》……断屠月及假日并不得奏决死刑,断屠月谓正月、五月、九月。”
    • 18.
      末减释义:亦作“末减”。谓从轻论罪或减刑。《左传·昭公十四年》:“﹝ 叔向 ﹞三数 叔鱼 之恶,不为末减。”杜预 注:“末,薄也;减,轻也。”宋 陆游《南唐书·后主纪》:“论决死刑,多从末减。”明 屠隆《綵毫记·远谪夜郎》:“姑念此词作在庶人(永王 李璘)逆节未露之先,子仪(郭子仪)復力为伸救,得从末减,免其反罪,长流 夜郎。”清 侯方域《西施亡吴辩》:“夫吾之为 西施 辩者,非果谓女戎可与於末减也。盖欲推其致亡之繇,而断之於穷师黷武,以为后世鉴戒也。”鲁迅《集外集·我来说“持中”的真相》:“于是 玄同 即应根据精
    • 19.
      殊死释义:⒈拼着性命,竭尽死力;决死:殊死战。 殊死的斗争。⒉古代指斩首的死刑。
    • 20.
      禁杀日释义:法令或习俗规定禁杀的日期。 《唐律·断狱·立春后不决死刑》:“诸立春后,秋分以前,决死刑者徒一年,其所犯虽不待时,若於断屠月及禁杀日而决者各杖六十。”长孙无忌 疏议:“禁杀日,谓每月十直日: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

决死(jue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决死是什么意思 决死读音 怎么读 决死,拼音是jué sǐ,决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决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