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聪警 聪警的意思
cōngjǐng

聪警

简体聪警
繁体聰警
拼音cōng jǐng
注音ㄘㄨㄥ ㄐㄧ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ōng,(1) 听觉。【组词】:失聪。(2) 听觉灵敏。【组词】:耳聪目明。(3) 心思灵敏。【组词】:聪明。聪睿。聪慧。聪颖。

jǐng,(1) 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组词】:警卫。警世。警告。警戒。警备。警惕。警省(xǐng )(警惕醒悟)。(2) 需要戒备的事件或消息。【组词】:警号。警报。警钟。(3) 感觉敏锐,见解独到。【组词】:警句。警觉(jué)。机警。(4) 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组词】:警察。警士。

基本含义

形容人机智聪明,反应敏捷。

聪警的意思

聪警 [cōng jǐng]

1. 聪明机警。

聪警 引证解释

⒈ 聪明机警。

《南史·沉炯虞荔等传论》:“傅縡 聪警特达,才气自负。”
《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 聪警絶众,于推步历算尤精。”
《宋史·宋绶传》:“綬 幼聪警,颇有奇骨。”


聪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众学释义:⒈各个流派的学说。 《三国志·蜀志·许慈传》:“先主 定 蜀,承丧乱歷纪,学业衰废,乃鳩合典籍,沙汰众学。”⒉指村塾。唐 孙棨《北里志·张住住》:“邻有 庞佛奴,与之同岁,亦聪警,甚相悦慕,年六七岁,随师於众学中,归则转教 住住,私有结髮之契。”
    • 2.
      元和体释义:指 唐 代诗人 白居易、元稹 开创的一种诗风。 因昌盛于 元和(唐宪宗 年号)年间,故名。《旧唐书·元稹传》:“稹 聪警絶人,年少有才名,与 太原 白居易 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 元 白 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郭绍虞《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五章二:“白居易 字 乐天,其先 太原 人。他和 元稹 结为诗友,继承 杜甫 新题乐府之作,用浅显的笔调,提倡现实主义的诗,当时人称为‘元和体’。”
    • 3.
      元白释义:⒈唐 代诗人 元稹、白居易 的并称。 《旧唐书·元稹传》:“稹 聪警絶人,年少有才名,与 太原 白居易 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 元 白 焉。”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 白居易 ﹞与 元稹 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 元 白。”明 许时泉《同甲会》:“虽文如 元 白,武若 李 郭,亦不能忘此胭脂气味。”⒉泛指诗友。骆鹏《寄怀师农》诗:“元 白 卜邻曾有约,太平身世渺难期。”⒊金 代诗人 元好问、白君举 的并称。清 赵翼《陔馀丛考·六李杜两元白》:“金 末 元遗山 为一代文人
    • 4.
      衆学释义:⒈各个流派的学说。 《三国志·蜀志·许慈传》:“先主 定 蜀,承丧乱歷纪,学业衰废,乃鳩合典籍,沙汰众学。”⒉指村塾。唐 孙棨《北里志·张住住》:“邻有 庞佛奴,与之同岁,亦聪警,甚相悦慕,年六七岁,随师於众学中,归则转教 住住,私有结髮之契。”
    • 5.
      解书释义:⒈知书。 《南史·王敬则传》:“武帝 令羣臣赋诗,敬则 曰:‘臣几落此奴度内。’上问之,敬则 对曰:‘臣若解书,不过作尚书都令史尔,那得今日。’”⒉解送的文书。《梁史·南康王绩传》:“绩 时年七岁,主者有受货,洗改解书,长史 王僧孺 弗之觉,绩 见而輒詰之,便即时首服,众咸叹其聪警。”

聪警(congj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聪警是什么意思 聪警读音 怎么读 聪警,拼音是cōng jǐng,聪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聪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