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义 [wén yì]
1. 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
2. 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
4. 文辞。
文义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
引《汉书·扬雄传下》:“今 扬子 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於圣人。”
《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南齐书·陆澄传》:“澄 当世称为硕儒,读《易》三年,不解文义。”
⒉ 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
引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毕氏 沅 校本,不解前后文谊。”
章炳麟 《文学说例》:“是‘乐相乐’为当时常语也。斯二者必求其文义,则窒阂难通,诚以韵语异於他文耳。”
⒊ 文辞。
引《晋书·李玄盛传》:“通涉经史,尤善文义。”
《宋书·颜延之传》:“时尚书令 傅亮 自以文义之类,一时莫及, 延之 负其才辞,不为之下。”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儿 睡去,梦见身为儒生,粗知文义。”
《明史·刘显传》:“刘显,南昌 人,生而膂力絶伦,稍通文义。”
国语词典
文义 [wén yì]
⒈ 文辞的义理、含义。
引《汉书·卷八七·扬雄传·赞曰》:「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
《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文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场释义:科举时代考试须经三次,叫初场、二场、三场。亦总称三场。《宋史·选举志二》:“﹝ 建炎 ﹞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明史·选举志二》:“初设科举时,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西游记》第九回:“不拘军民人等,但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前赴 长安 应试。”
- 2.
串合释义:⒈拼凑在一起。明 李贽《四书评·孟子》:“后二节便是前一节注脚,勿串合,串合反失本来血脉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音律》:“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⒉串通;配合。清 林则徐《谕洋商责令夷人呈缴烟土稿》:“乃十餘年来,无不会写单之银铺……无不串合快艇之行丁工役。”《天雨花》第二五回:“你既道他情愿改嫁,何不官官冕冕送下船来,却诡言他母亲病重,哄骗出门,又嘱我家人互相串合。”
- 3.
互文释义:⒈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⒉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⒊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 4.
互言释义:⒈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 ⒉交错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 5.
借字法释义:当谜底的句义不足时,向上句或下句借一字来补足文义,这叫“借字法”。
- 6.
典奥释义:⒈深奥的典籍。⒉指文义典雅深奥。
- 7.
典据释义:⒈掌管,占据。 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中郎将 张均 上书曰:‘张角 所以能兴兵作乱,万民乐附之者,原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子、兄弟、昬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搉财利,侵冤百姓。’”《后汉书·杨秉传》:“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⒉典实和根据。晋 范宁《春秋穀梁传序》:“释《穀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旧唐书·王方庆传》:“每所酬答,咸有典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故其
- 8.
制策释义: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汉武帝 元光 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董仲舒、公孙弘 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唐 刘肃《大唐新语·举贤》:“张柬之 进士擢第为 清源 丞,年且七十餘,永昌 初,勉復应制策。”宋 苏轼《策别七》:“国家取人,有制策,有进士,有明经,有词科,有任子,有府史杂流。”《宋史·苏轼传》:“軾 始具草,文义粲然。復对制策,入三等。”
- 9.
发明释义:⒈创造出从前没有 的事物或方法: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是由中国首先发明的。 ⒉专利上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 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可以获得专利权。⒊说明;发挥: 发明文义。
- 10.
咏絮释义:⒈东晋谢道韫曾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比拟雪花飞舞,其叔父谢安大为赞赏。 见《晋书·列女传·谢道韫》。后以“咏絮”为称扬女子能诗善文之典。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谢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因以为女子有诗才之典。
- 11.
将宿释义:犹送迎。 《管子·五辅》:“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金廷桂 参解:“《尔雅·释言》:‘将,送也。’……宿,又通‘速’,召请也。然则‘将宿’者,送迎也。与上下文‘修道路,便关市’文义一贯。”一说为“行止”。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将宿’二字对文。《广雅·释詁》:‘将,行也;宿,止也。’然则‘将宿’二字犹言‘行止’。”
- 12.
尘汙释义:⒈尘垢污染。唐 项斯《山友赠藓花冠》诗:“尘污出山髮,慙君青蘚冠。”宋 叶适《<罗袁州文集>序》:“钱穀之尘污几砚,刑狱之腥衊阶陛,官业虽登而文义耗矣。”《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李将军 ﹞分付拿出一套新衣服来与舅舅穿了,换下身上尘污的旧衣。”⒉指尘垢。清 黄景仁《春雨望新安江》诗:“多时尘污积芒屩,独夜鼠踏翻银缸。”
- 13.
峻狭释义:⒈形容山崖高峻,峰峦攒立。晋 张载《叙行赋》:“山峥嶸以峻狭,仰青天其如带。”⒉引申指性格严厉狭隘。《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五年》:“王恭 风神简贵,志气方严;仲堪 谨於细行,以文义著称。然皆峻狭自是,且干略不长。”
- 14.
拘文牵义释义:拘泥于字义、文义。
- 15.
拘文释义:⒈拘泥于成法。《后汉书·崔駰传》:“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宋 曾巩《杂诗》之二:“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五年》:“夫蝗蝻几徧 河朔,而邸吏拘文,封还奏牘,必俟其扑尽方许上闻。”⒉拘泥于文义。参见“拘文牵义”。
- 16.
拟盐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拟盐”指咏雪。
- 17.
撒盐释义:⒈喻降雪。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唐元稹《追封宋若华制》:“班妃‘裂素’之咏,谢氏‘撒盐’之章。”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时风雨犹未止,想上封正在撒盐飞絮也。雪景之奇,于斯极矣。”⒉喻飘柳絮。
- 18.
文义释义:⒈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 《汉书·扬雄传下》:“今 扬子 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於圣人。”《晋书·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南齐书·陆澄传》:“澄 当世称为硕儒,读《易》三年,不解文义。”⒉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清 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毕氏 沅 校本,不解前后文谊。”章炳麟《文学说例》:“是‘乐相乐’为当时常语也。斯二
- 19.
文理解释释义:文理解释又称文义解释,是按照表述法律规范的文字的字面意义进行的一种法律解释,包括对条文中字词、概念、术语的文字字义的解释。
- 20.
文谊释义:见“文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