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庙 [huǐ miào]
1. 古代宗庙制度之一。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庙。
毁庙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宗庙制度之一。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庙。
引《公羊传·文公二年》:“毁庙之主,陈于大祖。”
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
《后汉书·祭祀志下》:“毁庙之主,陈於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
毁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合祭释义:⒈合于祧庙而祭。 古代帝王对其世次疏远之祖,依制迁其神主藏于祧庙而合祭之。《公羊传·文公二年》:“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⒉天神地祇,合在一起祭祀。《汉书·郊祀志下》:“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墬,其谊一也。”宋 苏轼《郊祀奏议》:“谨按《后汉书·郊祀志》,建武 二年初,制郊兆於 洛阳,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此则 汉 世合祭天地之明验也。”《宋史·盛陶传》:“议合
- 2.
合食释义:⒈犹合祭。《公羊传·文公二年》:“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於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新唐书·礼乐志三》:“禘、祫,大祭也。祫以昭穆合食於太祖。”宋 曾巩《为人后议》:“夫所谓收族者,记称与族人合食,序以昭穆,别以礼义之类。”参见“合祭”。⒉同炊。谓不分家。汉 焦赣《易林·睽之姤》:“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乐相好,各得所欲。”明 宋濂《郑都事墓志铭》:“其家自 宋 南渡初即合食为义门,迄今已歷十世。”⒊同时受享几处食邑。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冀 合食四县,赏赐皆如 霍光。”
- 3.
大祫释义:古时天子,诸侯宗庙祭礼之一。 集远近祖先的神主于太祖庙合祭。《公羊传·文公二年》:“大事者何?大祫也。大祫者何?合祭也。其合祭奈何?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于大祖。”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
- 4.
殷祭释义:盛大的祭典。指三年一次的祖庙大祭(祫)及五年一次合祭诸祖神主的大祭(禘)。《礼记·曾子问》:“君之丧服除,而后殷祭,礼也。”孔颖达 疏:“殷,大也。小大二祥变除之大祭,故谓之殷祭也。”《汉书·韦玄成传》:“毁庙之主,臧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壹禘壹祫也。”唐 史玄灿《禘祫议》:“按《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公羊传》云,五年而再殷祭,两文虽互,其义略同。”
- 5.
毁庙释义:古代宗庙制度之一。 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庙。《公羊传·文公二年》:“毁庙之主,陈于大祖。”何休 注:“毁庙,谓亲过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后汉书·祭祀志下》:“毁庙之主,陈於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
- 6.
祫祭释义: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礼记·曾子问》:“祫祭於祖,则迎四庙之主。主出庙入庙必蹕。”孔颖达 疏:“祫,合祭祖。大祖三年一祫。谓当祫之年则祝迎高、曾、祖、禰四庙,而於大祖庙祭之。天子祫祭则迎六庙之主。今言四庙者,举诸侯言也。”《穀梁传·文公二年》:“祫祭者,毁庙之主陈于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祭于大祖。”范宁 注:“祫祭者,皆合祭诸庙。已毁未毁之主,於大祖庙中以昭穆为次序。”《汉书·韦玄成传》:“祫祭者,毁庙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於太祖,父为昭,子为穆,孙復为昭,古之正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