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 [qǐ cǎo]
1. 拟定初稿。
例起草讲稿。
英[draft; draw up;]
起草 引证解释
⒈ 拟稿;打草稿。
引《后汉书·百官志三》:“一曹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明 唐顺之 《詹府燕集奉和上宰松皋公》诗之二:“分日传经清禁里,罢朝起草紫宸旁。”
茅盾 《动摇》五:“大概是托人起草,为人所愚了。”
国语词典
起草 [qǐ cǎo]
⒈ 草拟底稿。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也作「起稿」。
近草拟
起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2.
东下释义:⒈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常山王 背 项王,奉 项婴 头而窜,逃归於 汉王。汉王 借兵而东下,杀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 自 江陵 将顺 江 东下。”清 吴伟业《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久之,有闻其復东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⒉谓向东攻克。唐 李白《梁甫吟》:“君不见 高阳 酒徒起草中,长揖 山 东隆準公……东下 齐 城七十二,指挥 楚 汉 如旋蓬。”
- 3.
主稿释义:数人或数机关会同处理某项问题所发出的文书,多由一人或一机关领导起草,起草此稿者称为主稿。
- 4.
乘槎释义:⒈指上天。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⒉比喻入朝做官。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 槎(chá)。
- 5.
人民英雄纪念碑释义:中国人民纪念1840—1949年为祖国为革命牺牲的英雄而建立的巨大石碑。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央。碑高94米,基座四周刻有十幅巨型浮雕,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从虎门销烟到胜利渡长江的英勇斗争历史。碑身正面刻有毛泽东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身背面刻有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 6.
倚马立成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
- 7.
具草释义:拟稿;起草。
- 8.
内制释义:⒈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唐 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唐 朱庆馀《上翰林蒋防舍人》诗:“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清 赵翼《寄芷堂》诗之一:“视草久高 唐 内制,论文恰到 汉《西京》。”⒉翰林学士的别称。宋 赵昇《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
- 9.
创草释义:谓起草文稿。
- 10.
办稿释义:起草公文。
- 11.
包装箱释义:GB/T7284-1998框架木箱国标起草单位,根据被运输或装载的物品特性,采用国家标准保护的一种包装。用箱板、箱档等构件制成的木箱。
- 12.
十族释义:明 燕王 朱棣 夺取 建文帝 政权后,命 方孝孺 起草即位诏书。
- 13.
南书房释义:在 北京 故宫 乾清宫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雍正 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户部侍郎入直南书房。”清 昭槤《啸亭续录·南书房》:“本朝自 仁庙 建立南书房於 乾清门 右阶下,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 14.
吓蛮书释义:⒈传说李白曾为唐玄宗起草答渤海国可毒书,后世称为“吓蛮书”。⒉泛指恐吓异族的文书。
- 15.
命草释义:起草。
- 16.
命词释义:⒈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唐 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转起居舍人,遂知制誥,凡撰命词九年。”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寇莱公 谓 杨文公 曰:‘予不能为 唐 时宰相,盖孏於命词也。’”⒉遣词,用词。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杂剧》:“明 沉德符《顾曲杂言》云:襍剧如《王粲登楼》、《韩信胯下》、《关大王单刀会》、《赵太祖风云会》之属,不独命词高秀,而意象悲壮,自足笼盖一时。”参见“命辞遣意”。
- 17.
妖草释义:因某种原因而引起草木变异的现象。
- 18.
学士释义:⒈有学之士。 旧时泛指有学问的人。⒉六朝以后掌管编纂撰述的官名。唐置学士掌整理经籍图书、起草诏命等。宋代三馆诸阁遍设学士,南宋以后设置渐滥。⒊学位的最低一级。
- 19.
就草释义:⒈犹临蓐,分娩。⒉起草,属稿。
- 20.
属稿释义:亦作“属稾”。亦作“属藳”。起草文稿。
起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大改造释义:指一九五六年基本完成的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确实有一股势力、一股思潮是反社会主义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2.
东下释义:⒈东行。我国地势西北方高,东南方低,故习惯称东行为东下,与西上相对。《史记·淮阴侯列传》:“常山王 背 项王,奉 项婴 头而窜,逃归於 汉王。汉王 借兵而东下,杀 成安君 泜水 之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 自 江陵 将顺 江 东下。”清 吴伟业《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久之,有闻其復东下者,主於 海虞 一故人。”⒉谓向东攻克。唐 李白《梁甫吟》:“君不见 高阳 酒徒起草中,长揖 山 东隆準公……东下 齐 城七十二,指挥 楚 汉 如旋蓬。”
- 3.
主稿释义:数人或数机关会同处理某项问题所发出的文书,多由一人或一机关领导起草,起草此稿者称为主稿。
- 4.
乘槎释义:⒈指上天。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⒉比喻入朝做官。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 槎(chá)。
- 5.
人民英雄纪念碑释义:中国人民纪念1840—1949年为祖国为革命牺牲的英雄而建立的巨大石碑。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央。碑高94米,基座四周刻有十幅巨型浮雕,概括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从虎门销烟到胜利渡长江的英勇斗争历史。碑身正面刻有毛泽东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身背面刻有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 6.
倚马立成释义: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
- 7.
具草释义:拟稿;起草。
- 8.
内制释义:⒈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唐 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唐 朱庆馀《上翰林蒋防舍人》诗:“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清 赵翼《寄芷堂》诗之一:“视草久高 唐 内制,论文恰到 汉《西京》。”⒉翰林学士的别称。宋 赵昇《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
- 9.
创草释义:谓起草文稿。
- 10.
办稿释义:起草公文。
- 11.
包装箱释义:GB/T7284-1998框架木箱国标起草单位,根据被运输或装载的物品特性,采用国家标准保护的一种包装。用箱板、箱档等构件制成的木箱。
- 12.
十族释义:明 燕王 朱棣 夺取 建文帝 政权后,命 方孝孺 起草即位诏书。
- 13.
南书房释义:在 北京 故宫 乾清宫 西南隅,本 清 康熙帝 早年读书处。后选调翰林或翰林出身之官员到里面当值,除应制撰写文字外,并遵照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地方。雍正 间军机处成立后,即专司文词书画之事。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先 文僖 公,以户部侍郎入直南书房。”清 昭槤《啸亭续录·南书房》:“本朝自 仁庙 建立南书房於 乾清门 右阶下,拣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之。”
- 14.
吓蛮书释义:⒈传说李白曾为唐玄宗起草答渤海国可毒书,后世称为“吓蛮书”。⒉泛指恐吓异族的文书。
- 15.
命草释义:起草。
- 16.
命词释义:⒈制诰,诏书。也指草诏,为皇帝起草诏书。唐 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转起居舍人,遂知制誥,凡撰命词九年。”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寇莱公 谓 杨文公 曰:‘予不能为 唐 时宰相,盖孏於命词也。’”⒉遣词,用词。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杂剧》:“明 沉德符《顾曲杂言》云:襍剧如《王粲登楼》、《韩信胯下》、《关大王单刀会》、《赵太祖风云会》之属,不独命词高秀,而意象悲壮,自足笼盖一时。”参见“命辞遣意”。
- 17.
妖草释义:因某种原因而引起草木变异的现象。
- 18.
学士释义:⒈有学之士。 旧时泛指有学问的人。⒉六朝以后掌管编纂撰述的官名。唐置学士掌整理经籍图书、起草诏命等。宋代三馆诸阁遍设学士,南宋以后设置渐滥。⒊学位的最低一级。
- 19.
就草释义:⒈犹临蓐,分娩。⒉起草,属稿。
- 20.
属稿释义:亦作“属稾”。亦作“属藳”。起草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