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噼啪 噼啪的意思

噼啪

简体噼啪
繁体
拼音pī pā
注音ㄆ一 ㄆㄚ
结构AB式
词性拟声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ī,(1) 〔噼啪〕象声词,形容爆裂或拍打的声音,如“噼噼的枪声”。(2) 〔噼里啪啦〕象声词,形容爆裂或拍打的连续声音。

pā, ◎ 象声词,形容放枪、拍掌或东西撞击等声音。

基本含义

形容声音响亮、有节奏。

噼啪的意思

噼啪 [pī pā]

1. 同“劈啪”

[crack;]

噼啪 引证解释

⒈ 形容爆裂、拍打或东西撞击等声音。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一:“这时候,要是 老寿头 噼啪一挥响鞭,四挂大车隆隆地从人群中驰出村去,有多威风!”
《小说选刊》1981年第1期:“风卷起砂粒打得车篷噼啪作响。”


噼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巴利落释义:干脆;爽快。 和谷岩《枫》:“他是个机警、奋发、精力从来就用不完的人,做起事来,主张干巴利落快,开起车来不过六十迈就不过瘾。”亦作“乾巴利脆”。康濯《腊梅花·卫星嫂》:“说起话来更是噼噼啪啪,叫说就说,干巴利脆。”
    • 2.
      劈啪释义:同“噼啪”。
    • 3.
      呱哒板释义:亦作“呱嗒板”。 亦作“呱打板”。演唱快板等曲艺节目用的打拍子的器具。用两块板或几块板连结而成。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张景祥 扯起嘶哑的嗓门,一手摇着呱打板,唱着《卖线》。”《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吹铜号,拔铁弓子,打铁呱嗒板儿的,发出各种怪腔怪调的叫买叫卖声。”《新华文摘》1982年第1期:“﹝ 南朝鲜 的侨民﹞举起一副呱哒板,噼噼啪啪使劲打。”
    • 4.
      噼啪释义:形容爆裂、拍打等的声音:噼啪的枪声。孩子们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也作劈啪。
    • 5.
      柴头脑殻释义:谓笨,头脑不灵活。《作品》1981年第11期:“黄脸婆挥着条满是汗味的半湿毛巾,噼噼啪啪打着脚杆,数落老公是柴头脑壳。”

噼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乾巴利落释义:干脆;爽快。 和谷岩《枫》:“他是个机警、奋发、精力从来就用不完的人,做起事来,主张干巴利落快,开起车来不过六十迈就不过瘾。”亦作“乾巴利脆”。康濯《腊梅花·卫星嫂》:“说起话来更是噼噼啪啪,叫说就说,干巴利脆。”
    • 2.
      劈啪释义:同“噼啪”。
    • 3.
      呱哒板释义:亦作“呱嗒板”。 亦作“呱打板”。演唱快板等曲艺节目用的打拍子的器具。用两块板或几块板连结而成。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张景祥 扯起嘶哑的嗓门,一手摇着呱打板,唱着《卖线》。”《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吹铜号,拔铁弓子,打铁呱嗒板儿的,发出各种怪腔怪调的叫买叫卖声。”《新华文摘》1982年第1期:“﹝ 南朝鲜 的侨民﹞举起一副呱哒板,噼噼啪啪使劲打。”
    • 4.
      噼啪释义:形容爆裂、拍打等的声音:噼啪的枪声。孩子们噼噼啪啪地鼓起掌来。也作劈啪。
    • 5.
      柴头脑殻释义:谓笨,头脑不灵活。《作品》1981年第11期:“黄脸婆挥着条满是汗味的半湿毛巾,噼噼啪啪打着脚杆,数落老公是柴头脑壳。”

噼啪造句

1.雨点落下来,如黄豆般,砸在房屋上噼噼啪啪的响。

2.雨是心灵的音乐,不信你去细细体味,它忽而“滴滴嗒塔”跳跃鸣笑,忽而“沙沙”轻盈拨动琴音,忽而“噼噼啪啪”的奔放欢唱,忽而“淋淋漓漓”凄诉低吟,撩拨着人的心弦。

3.我悠闲地走在路上,任凭小雨点打在我的小花伞上,”噼啪噼啪“,”啪嗒,啪嗒“那声音清脆悦耳,真好听!仿佛是从天而降的一支小乐队为我奏响春天的乐曲。

4.雨点刚被云宝宝欺负,伤心地落下来砸在房顶上,噼啪噼啪的向房顶倾诉着心声。

5.雨点像调皮的孩子,在雨伞这个舞台上噼啪噼啪欢快的跳舞。

6.随着噼啪的爆裂声,金黄色的玉米粒变成了雪白的米花。

7.水线和瓢泼,急泻和缓冲,笔直和晃悠,都在这狂风和暴雨中,哗啦,噼啪,抽搭,奔腾,跳跃,放射,飞溅。

8.密集的雨点噼噼啪啪地落在长满草木的山上,洗出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9.只见丁尚武把这把战刀上下翻舞,左右开弓,前后飞晃,磕碰得咔咔声响,噼啪地冒火星子。

噼啪(pip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噼啪是什么意思 噼啪读音 怎么读 噼啪,拼音是pī pā,噼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噼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