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 [jì qíng]
1. 寄托情怀。
英[place feelings on;]
寄情 引证解释
⒈ 寄托感情。
引北齐 刘昼 《新论·韬光》:“託性於山林,寄情於物外,非有求於人也。”
《北史·隐逸传·眭夸》:“高尚不仕,寄情丘壑。”
唐 李愿 《观翟玉妓》诗:“寄情摇玉柱,流眄整罗巾。”
宋 陆游 《乙巳秋暮独酌》诗:“山阴 老道士,寄情鱼鸟中。”
清 浴日生 《海国英雄记·结婚》:“叹 文君 寄情弦曲,笑 红拂 弹指窗纱。佳人何日嫁?”
国语词典
寄情 [jì qíng]
⒈ 寄托情怀。
引《北史·卷八八·隐逸传·眭夸传》:「高尚不仕,寄情丘壑。」
唐·李愿〈观翟玉妓〉诗:「寄情摇玉柱,流眄整罗巾。」
寄情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寄托释义:⒈托付:把孩子寄托在邻居家里。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托哀思。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剧中主人公身上。
- 2.
放情释义:尽情;纵情:放情歌唱。放情丘壑(纵情游山玩水)。
- 3.
留恋释义:不忍舍弃或离开:留恋故土。就要离开学校了,大家十分留恋。
- 4.
纵情释义:尽情:纵情欢乐。纵情歌唱。
寄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丘一壑释义:丘:土山;壑:山沟。 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 2.
一丘壑释义:丘:土山;壑:山沟。原指隐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 3.
不覩是释义:同“不覩事”。 元 姚守中《粉蝶儿·牛诉冤》套曲:“被这廝添钱买我离桑枢,不覩是牵咱过前途,一声频叹气长吁,两眼悽惶泪如珠。”元 王氏《粉蝶儿·寄情人》套曲:“把一封正家书改做了诈休书,冯魁 不覩是将我来娶。”
- 4.
唐伯虎释义:明 代画家、文学家 唐寅,字 伯虎,一字 子畏,号 六如居士、桃花庵主 等。吴县(今属 江苏)人。学画于 周臣。年二十九中乡试第一,会试时因涉及科场舞弊案而遭革黜,遂愤弃功名,寄情山水,以卖画作文为生。平生擅山水、人物、花鸟,与 沉周、文徵明、仇英 合称“明四家”。又善书法,工诗文,有《六如居士全集》。因落拓不羁,且负才名,故小说、戏曲中多敷演其故事。
- 5.
夜雨潇湘释义: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夜雨位于永州城东,潇水和湘水汇合后称潇湘,雨落潇湘的夜景,是旧时文人藉以寄情的著名景观。
- 6.
委怀释义:犹寄情。 晋 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清 黄鷟来《题毛闇斋采芝图》诗:“肆迹敛文藻,委怀在长年。”
- 7.
寄情山水释义:将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用山水来表达出来。一般来说作者没有知音理解自己的志向和想法,山水气势磅礴,有感于大自然间山水包容万象,不知不觉中就以山水抒发自己心中远大的志向和博大的胸襟。或者,空有抱负却无施展才华之境遇,对世俗中的事不再有过多指望,也不屑于与一帮功利之人为伍。然后隐居于山林,寄情于山水。
- 8.
寄讬释义:⒈亦作“寄托”。依托,安身。⒉托付,委托。⒊艺术作品中的寄情托兴。语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诗有寄託便佳。”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初学词求有寄託,有寄託则表面相宣,斐然成章。”⒋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 9.
属情释义:犹寄情。
- 10.
属想释义:寄思,寄情。
- 11.
情赏释义:赏玩的情意。《梁书·徐勉传》:“中年聊於东田间营小园者,非在播艺以要利入,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
- 12.
托物释义:⒈谓假借事物。 ⒉引申为寄情意于事物。
- 13.
木石为徒释义:指寄情山水,不问世事。
- 14.
水送山迎释义:玩赏风景,寄情山水。也指旅途绵长。
- 15.
溪友释义:指居住溪边寄情山水的朋友。
- 16.
濠梁观鱼释义: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 17.
热剌剌释义:⒈形容热得难受。《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这咱晚,热剌剌的还纳鞋。”⒉形容麻辣辣的感觉。鲁迅《呐喊·阿Q正传》:“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热剌剌的有些痛。”⒊形容情绪激动或焦躁。元 汤式《一枝花·客中奇遇寄情代友人作》套曲:“磣可可言誓海深如 渤澥,热剌剌设盟山高似 崆峒。”《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月娘 道:‘桂姐,你心里热剌剌的,不唱罢。’”《红楼梦》第二六回:“越发説得人热剌剌的扔不下,多早晚才请我们?”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
- 18.
独游释义:⒈见“独游”。⒉亦作“独游”。独自游玩。⒊指独自出游者。⒋指隐逸避世,寄情山林。
- 19.
系情释义:犹寄情。
- 20.
翔泳释义:⒈谓飞鸟游鱼。《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之二》:“惠浸萌生,信及翔泳。”李善 注:“翔泳,谓鱼鸟也。”南朝 宋 谢庄《宋孝武帝哀策文》:“禎被动植,信洎翔泳。”《旧唐书·音乐志四》:“天地交泰,华夷辑睦,翔泳归仁,中外禔福。”⒉犹升沉。唐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见寄》诗:“翔泳各殊势,篇章空寄情。”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序》:“其后虽翔泳势异,而不以名数革初心。”⒊犹升迁。《旧唐书·裴度传》:“度 始自书生以辞策中科选,数年之间,翔泳清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