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物 [kè guān shì wù]
1. 特指有别于思想的外界事物。
英[objective things; objective reality;]
客观事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分法释义:哲学上一分为二的方法。谓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都可以分为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部分,这两部分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 2.
个人理念释义:通常指个人的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成果。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个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 3.
以辞抒意释义:指认为判断是用来表达客观事物或思想得确定含义的。
- 4.
假设释义:⒈姑且认定:这本书印了十万册,假设每册只有一个读者,那也就有十万个读者。⒉虚构:故事情节是假设的。⒊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 5.
印象释义: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里留下的迹象:深刻的印象。 他给我的印象很好。
- 6.
反映释义:⒈反照,比喻把 客观事物的本质表现出来: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⒉把情况或意见等向上级报告:反映群众意见。⒊哲学范畴。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的感觉、知觉、表象,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思想的过程 和结果。⒋心理学范畴。指动物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机能。如动物能凭一定的声音、气味 寻找食物等。
- 7.
取境释义:谓因客观事物的作用而产生某种意境。
- 8.
学问释义:⒈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这是一门深奥的学问。⒉知识;学识:有学问。学问很大。
- 9.
定性分析释义:⒈运用经验、逻辑推理和辩证思维等方式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是揭示不易用数量指标表示的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的根本方法。⒉化学上指只鉴定物质中含有哪些元素但不确定其含量的分析。
- 10.
定量分析释义:⒈运用统计和数学计算的方式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 是揭示可用一定数量指标表示的事物的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 法。通常与定性分析结合使用。⒉化学上指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含量的分析。
- 11.
客体释义:⒈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⒉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
- 12.
客观释义:⒈属性词。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跟“主观”相对,下同):客观存在。客观事物。客观规律。⒉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的:他看问题比较客观。
- 13.
客观真理释义:即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的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真理没有阶级性。
- 14.
客观证据释义:客观证据,它是通过观察、测量或试验获得的并且能被验证的,与客观事物有关的或与客观论证体系要素的存在和实施有关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记录或事实陈述,证明是真实的信息,客观事实。
- 15.
宿命论释义:一种鼓吹宗教迷信的理论。 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决定的。否认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及其可知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受命运的摆布。
- 16.
对称与非对称释义:反映客观事物在结构、功能、时空上的特殊联系的范畴。对称指事物以一定的中介进行某种变化时出现的不变性,非对称指事物以一定的中介进行某种变化时出现的可变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形式多样。对称有空间对称(包括形象对称和结构对称)、时间对称、概念对称等。
- 17.
干什幺释义:询问客观事物的道理,只能用“为什么”或“怎么”,不能用“干什么”或“干吗”,如:蜘蛛的丝为什么不能织布?。西瓜怎么长得这么大?
- 18.
当物释义:谓符合客观事物。
- 19.
形式美释义:客观事物在外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美。常相对于内容美而言。其要素是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的物质材料、手段,如语言、形状、线条、色泽等。其法则是形式因素之间的均衡、对称、对比、参差、变幻。其基本规律则是多样统一与和谐。形式美与内容美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各自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在美的创作中既不能否定形式美,也不能离开内容而片面强调形式的美。
- 20.
征知释义:古代哲学概念。 谓通过“心”的思维活动,对耳、目、鼻、口等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取舍,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