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庙庭 庙庭的意思
miàotíng

庙庭

简体庙庭
繁体廟庭
拼音miào tíng
注音ㄇ一ㄠˋ ㄊ一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iào,(1) 供奉祖先的房屋。【组词】:家庙。宗庙。太庙。(2) 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组词】:孔庙。岳庙。寺庙。(3) 王宫的前殿,泛指朝廷。【组词】:庙堂。

tíng,(1) 堂阶前的院子。【组词】:庭院。庭园。庭除(“除”,台阶)。(2) 厅堂。【组词】:庭宇。庭闱(父母所属内室,借指父母)。庭训(父亲的教诲,亦指家教)。家庭。(3) 审判案件的处所或机构。【组词】:法庭。(4) 古同“廷”,朝廷。

基本含义

指庙宇的庭院,也泛指宫廷或者官府。

庙庭的意思

庙庭 [miào tíng]

1. 朝堂;朝廷。

3. 宗庙;神庙。

庙庭 引证解释

⒈ 朝堂;朝廷。

《周书·晋荡公护传》:“十月,帝於庙庭授 护 斧鉞。”

⒉ 宗庙;神庙。

《宋史·真宗纪一》:“以太师赠 济阳郡王 曹彬,配饗 太祖 庙庭。”
清 恽敬 《都昌元将军庙碑铭》:“其积形之神,与有血气者常往来,而人之所接,皆以人之事事神,为之像设,为之庙庭,为之牲牢酒醴,为之官爵名号。”


庙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四院释义:唐 代太常寺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禘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廩及诸器官奴婢。 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 2.
      扆座释义:亦作“扆坐”。帝王的座位。南朝 陈 徐陵《梁贞侯答王太尉书》:“居称扆座,行曰乘舆。”《陈书·高祖纪上》:“十月甲戌,敕丞相自今入问讯,可施别榻以近扆坐。”《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诉姦回於陛下之扆坐,纳制敕於先帝之庙庭。”清 叶廷琯《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因集 宣圣 庙,见轩墀促窄,扆座不正。”
    • 3.
      赞导释义:⒈举行典礼时依照仪式赞唱引导。 《后汉书·百官志二》:“其郊庙行礼,赞导,请行事,既可,以命羣司。”《旧唐书·李汉传》:“大夫中丞到班后,朝堂所由引僕射就位,传呼赞导,如大夫就列之仪。班退,赞导亦如之。”《金史·礼志四》:“侍中诣庙庭本位立,皇帝将出大次,礼仪使与太常卿赞导。凡礼仪使与太常卿赞导,并博士前引,俛伏,跪称‘臣某赞导皇帝行礼’,俛伏,兴。”⒉帮助;辅导。宋 王谠《唐语林·规箴》:“宪公 固英睿,初即位,得 杜邠公 赞导,及其成功,多 邠公 力也。”《明史·余懋学传》:“今执政大臣一政之善輒矜赞
    • 4.
      还跸释义:皇帝回驾。《魏书·肃宗纪》:“尔乃还蹕 嵩 宇,饮至庙庭,沉璧 河 洛,告成 泰岱,岂不盛歟!”元 姚燧《皇帝尊号玉册文》:“荐祼太室,还蹕龙兴。”《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蹕,三月乙未,后崩於 德州 舟次,年三十七。”
    • 5.
      配享释义:⒈亦作“配饗”。享,通“饗”。合祭;祔祀。古帝王祭天,以先祖配祭。《晋书·乐志上》:“我皇受命,奄有万方,郊祀配享,礼乐孔章。”⒉享,通“饗”。合祭;祔祀。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詔祀故尚书令 荀攸 於 太祖 庙庭”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臣 松之 以为故 魏氏 配饗不及 荀彧,盖以其末年异议,又位非 魏 臣故也。”宋 高承《事物纪原·礼祭郊祀·配饗》:“功臣配饗之礼,由 商 人始也。”清 陈伦《张循王墓》诗:“两宫魄冷冰天月,配饗反旌谗諂骨。”章炳麟《訄书·哀清史》:“及其弄臣

庙庭(miaot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庙庭是什么意思 庙庭读音 怎么读 庙庭,拼音是miào tíng,庙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庙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