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节 [jìn jié]
1. 为保全节操而牺牲生命。
例为国尽节。
英[die for keeping chastity;]
尽节 引证解释
⒈ 尽心竭力,保全节操。多指赴义捐生。
引《管子·形势解》:“入则务疾作,以实仓廩;出则尽节死敌,以安社稷。”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人臣尽节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
《旧唐书·突厥传上》:“赏罚既明,将士尽节,此擒敌之术也。”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烈殉》:“大奶奶已经尽节,我与你就此效顰何如?”
许地山 《女儿心》:“马不晓得这是它尽节的时候,连踢带跳,用尽力量来躲开他底剑。”
国语词典
尽节 [jìn jié]
⒈ 竭尽志节。指戮力效命。
引汉·桓宽《盐铁论·非鞅》:「人臣尽节以循名,遭世主之不用。」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段凝非将帅材,彼闻王彦章已就擒,则破胆矣。安保其能为陛下尽节乎?」
尽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私释义:晋 李密《陈情事表》:“臣 密 今年四十有四,祖母 刘 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报养 刘 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后因以“乌私”为孝养父母之典实。清 赵翼《七十自述》诗:“只餘六载循陔处,稍慰乌私一片情。”清 魏源《题嘉禾冯广文登府陔园图》诗:“解带趋 汝 坟,奉檄申乌私。”参见“乌哺”。
- 2.
史鱼历节释义: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历:指历尽;节:节操。史鱼历尽节操。形容人保持节操,坚持正义而忠贞不渝。
- 3.
尽节死敌释义:竭尽节义,捐躯杀敌。
- 4.
尽诚竭节释义:诚:忠诚。 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5.
忠善释义:忠诚善良。《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后汉书·张酺传》:“臣伏见 夏阳侯 瓌,每存忠善,前与臣言,常有尽节之心。”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姦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6.
忠孝节烈释义:为国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夫妻尽节,对朋友尽义。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 7.
戟门释义:立戟为门。古代帝王外出,在止宿处插戟为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坛壝宫棘门”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棘门,以戟为门。”后指立戟之门。《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行密 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 梁纘 不尽节於 高 氏,为 秦 毕 用,斩於戟门之外。”胡三省 注:“唐 设戟之制,庙社宫殿之门二十有四,东宫之门一十有八,一品之门十六,二品及京兆、河南、太原 尹、大都督、大都护之门十四,三品及上都督、中都督、上都护、上州之门十二,下都督、下都护、中州、下州之门各十。设戟于门,故谓之戟门。”引申指显贵之
- 8.
稚老释义:亦作“穉老”。 老幼;老人与孩子。《新唐书·陈子昂传》:“山陵穿復,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抶稚老,铲山輦石,驱以就功,春作无时,何望有秋?”《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三年》:“今 成德、魏博 虽尽节效顺,亦不过围一城,攻一堡,係纍穉老而已。”
- 9.
终养释义:奉养年老的亲人,以终其天年。晋李密《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后也指安度晚年:况尔尚有二弟,我的老年,自可终养。
- 10.
随方释义:⒈依据情势。 《南史·恩倖传论》:“若夫竭忠尽节,仕子恒图,随方致用,明君盛典,旧非本旧,因新以成旧者也。”《新唐书·张献诚传》:“献诚 喜功名,为政宽裕,有机略,随方制变,而简廉不逮於文。”《明史·耿炳文传》:“炳文 婴城固守,攻甚急,随方御之,不解甲者月餘。”⒉谓按原方位。《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仲礼 竟无一言,诸军乃随方各散。”胡三省 注:“言诸军各随所来之方散去也。”⒊不拘何方;任何方面。宋 秦观《次韵子由召伯埭见别》之二:“到处故应山作主,随方还有月为朋。”清 吴骞《扶风传信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