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年 [yíng nián]
2. 祈求丰年。
3. 迎新年。语本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
迎年 引证解释
⒈ 祈求丰年。
引《史记·孝武本纪》:“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命曰迎年。”
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迎年,若言祈年。”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一:“万灵未对 甘泉,五福间祀迎年。”
⒉ 迎新年。
引语本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
宋 陈师道 《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园圃》:“严冬置窖室……专烘碧桃、玉兰、水仙、兰蕙、迎春、郁李、五色牡丹,备士商衙署迎年之玩。”
国语词典
迎年 [yíng nián]
⒈ 祈年,祈求丰收。
引《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⒉ 迎接、庆贺新年。
引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迎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城十二楼释义:古代传说中神仙的居所。 比喻仙境。《史记·孝武本纪》:“方士有言:‘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命曰 迎年。’”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崑崙 玄圃 五城十二楼,此仙人之所常居也。”宋 米芾《甘露寺》:“多景楼 面山背江,为天下甲观,五城十二楼不过也。”
- 2.
十二楼释义:⒈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命曰 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晋 葛洪《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唐 李白《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明 顾咸正《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⒉泛指高层的楼阁。唐 王昌龄《放歌行》:“南渡 洛
- 3.
延年释义:⒈延长寿命。《楚辞·天问》:“延年不死,寿何所止?”三国 魏 阮籍《咏怀》诗之五五:“人言愿延年,延年欲焉之?”《西湖佳话·葛岭仙迹》:“纵能于天地之气吐吞收放,亦不过稍稍延年。”⒉犹迎年。谓祈祷以求丰年。《汉书·郊祀志下》:“登 之罘,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颜师古 注:“延年,即上所谓迎年者。”⒊指 西汉 协律都尉 李延年。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延年 以曼声协律,朱 马 以骚体製歌。”唐 骆宾王《帝京篇》诗:“延年 女弟双凤入,罗敷 使君千骑归。”⒋南朝 宋 文学家 颜延之 的字。唐
- 4.
游鱼释义:游动的鱼。 汉 王逸《机妇赋》:“高楼双峙,下临清池,游鱼衔饵,瀺灂其陂。”一本作“游鱼”。唐 沉佺期《入少密溪》诗:“游鱼瞥瞥双钓童,伐木丁丁一樵叟。”清 魏源《自定海归扬州舟中》诗之四:“谁言 牙 旷 絶,琴响出游鱼。”清 许迎年《和淑则园居病起作》:“方池新涨游鱼乐,兴寄 濠 梁《秋水篇》。”
- 5.
溪毛释义:⒈溪边野菜。语出《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杜预 注:“溪,亦涧也。毛,草也。”宋 辛弃疾《鹧鸪天·睡起即事》词:“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明 刘基《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之一:“农人愁饿莩,採擷到溪毛。”清 吴伟业《麦蚕》诗:“三眼收滞穗,五色荐溪毛。”⒉谿毛:溪涧中的水草。语本《左传·隐公三年》:“涧谿沼沚之毛,苹蘩蕰藻之菜。”杜预 注:“毛,草也。”孔颖达 疏:“即下文苹蘩蕰藻是也。”清 许迎年《莱阳二姜先生祠》诗:“海涌 峰头祠庙在,谿毛特为
- 6.
粉荔枝释义:亦作“粉荔”。 唐 代 洛阳 人家正旦以粉制成荔枝状作为节日食品。唐 冯贽《云仙杂记·洛阳岁节》:“洛阳 人家,正旦造丝鷄、葛燕、粉荔枝。”明 瞿祐《四时宜忌·正月事宜》:“洛阳 人家,正月元日造丝鷄、蜡燕、粉荔枝。十五日造火鹅儿,食玉粱糕。”明 杨慎《艺林伐山·粉荔》:“《玉烛宝典》云:洛阳 人家,正旦造丝鸡、蜡燕、粉荔枝。故 宋 人贺正启有‘瑞霙饯腊,粉荔迎年’之句。”
- 7.
贩人释义:商贩。 元 何中《新淦畈步作》诗:“隔县贩人争野路,迎年姹女试新衣。”
- 8.
迎年释义:⒈祈求丰年。《史记·孝武本纪》:“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命曰迎年。”张守节 正义引 颜师古 曰:“迎年,若言祈年。”宋 黄庭坚《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一:“万灵未对 甘泉,五福间祀迎年。”⒉迎新年。语本 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宋 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清 顾禄《桐桥倚棹录·园圃》:“严冬置窖室……专烘碧桃、玉兰、水仙、兰蕙、迎春、郁李、五色牡丹,备士商衙署迎年之玩。”
- 9.
迎年佩释义:唐 人迎新年的风俗。宋 陶穀《清异录·药谱》:“咸通 后士风尚於正旦未明佩紫赤囊,中盛人参、木香如豆样,时时倾出嚼吞之,至日出乃止,号迎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