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发端 发端的意思
duān

发端

简体发端
繁体發端
拼音fā duān
注音ㄈㄚ ㄉ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ā fà,(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组词】: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duān,(1) 正,不歪斜。【例句】:端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2) 正派,正直。【组词】: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3) 事物的一头。【例句】:端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4) 用手很平正地拿。【组词】: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5) 姓。

基本含义

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

发端的意思

发端 [fā duān]

1. 开端;创始(如一个过程或一连串的事件)

[ initiative; make a start; ]

2. 初现,开头。

人类意识的发端。

[ dawn; beginning; ]

发端 引证解释

⒈ 开始;起头。

《后汉书·五行志一》:“凡别字之体,皆从上起,左右离合,无有从下发端者也。”
《宣和遗事》前集:“凡天神降临事,盖发端於 王老志,而极於 林灵素。”
《孽海花》第二六回:“金 寳 两妃的贬謫……这不是废立的发端吗?”
蔡元培 《美术的起原》:“要之音乐的发端,不外乎感情的表出。”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首先提出的是旧形式的采取,这采取的主张,正是新形式的发端,也就是旧形式的蜕变。”

⒉ 特指一篇或一段文章的开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至於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吾於发端之始,即以讽刺戒人。”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其诗每章皆以‘呜呼’发端。”

⒊ 指律诗的起首二句。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古律,有今律。有頷联,有发端,有落句。”
胡才甫 笺注:“徐师曾 《诗体明辩》谓律诗起首二句名起联,又名发句,亦称发端。”

⒋ 犹提出。

《明史·李时传》:“所建诸典礼,咸他人发端,而 时 傅会成之。”
《明史·姦臣传·温体仁》:“所欲推荐,阴令人发端,己承其后。”
清 薛福成 《答袁户部书》:“凡两国交涉,遇本国关係利害之事,无论于彼国有无先施,皆可发端。”


国语词典

发端 [fā duān]

⒈ 开始。

《续汉书志·第一三·五行志一》:「凡别字之体,皆从上起,左右离合,无有从下发端者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及仲宣靡密,发端必遒。」

发轫 开端 开始


发端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开始释义:⒈从头起;从某一点起:新的一年开始了。 今天从第五课开始。⒉动手做;着手进行: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提纲已经定了,明天就可以开始写。⒊开始的阶段:一种新的工作,开始总会遇到一些困难。
    • 2.
      开头释义:⒈(开头儿)⒉事情、行动、现象等最初发生:我们的学习刚开头,你现在来参加还赶得上。⒊使开头:请你先开个头儿。⒋开始的时候或阶段:开头我们都在一起,后来就分开了。这篇文章开头就表明了作者的意向。
    • 3.
      开端释义:(事情的)起头;开头:良好的开端。
    • 4.
      发轫释义: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发轫之作。新文学运动发轫于五四运动。

发端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结尾释义:⒈结束事情的最后一段;收尾:文章该结尾了。 ⒉结束的阶段:结尾工程。文章的结尾写得很精彩。
    • 2.
      终止释义:结束;停止:终止活动。

发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兆端释义:发端。
    • 2.
      却説释义:亦作“却说”。 小说或故事的发端辞,后面往往重提前文说过的事。《三国志平话》卷中:“却説 周瑜 伏病数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却説我搬到客栈里住了两天,然后到伯父公馆里去打听。”雷加《命名的传说》:“却说一个建筑过 官厅水库 的青年工人,到 三门峡 来了。”
    • 3.
      发源地释义:⒈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如:青藏高原 是 长江 的发源地。⒉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七:“呵,呵。不要小看他。这小小的一沟却是 俄罗斯 舰队的发源地呢。”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党中央和 毛主席 住在 延安,延安 就成了 中国 的心脏,成了 中国 革命的司令部,成了胜利的发源地。”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六:“时候已经在停课准备学年试验的期中,风潮的发源地是 四川 最高学府的高等学堂。”《花城》1980年第7期:“他说,要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再点一把文艺复兴的火。”
    • 4.
      同源异派释义: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同“同源异流”。
    • 5.
      同源异流释义:指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 6.
      唱导释义:⒈前导,领先。《后汉书·荀爽传》:“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⒉犹倡导。带头提倡。《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郑宝 ﹞欲驱略百姓越赴 江 表,以 曄 高族名人,欲彊逼 曄 使唱导此谋。”宋 司马光《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我那一篇《从帮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导什么儿童年,妇女年,读经救国,敬老正俗,中国 本位文化,第三种人文艺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⒊佛教语。谓讲经说法,宣唱开导。晋 法显《佛国记》:“诸天説是
    • 7.
      宫体文学释义:起源于六朝时期的文学,主要以宫体诗歌为代表,是指一种以写宫廷生活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渐衰于初唐太宗时期。
    • 8.
      排突释义:⒈拥挤。《太平御览》卷七七六引 汉 桓谭《新论》:“楚 之 鄂都,车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⒉冲击;冲撞。《南齐书·焦度传》:“每与臺军战,常自排突,所向无不胜。”《南史·裴之礼传》:“武帝 设无遮会,儛象惊,排突陛卫。”宋 米芾《评四十家书》:“颜真卿 如 项羽 掛甲,樊噲 排突。”⒊恣肆放纵。清 王晫《今世说·言语》:“﹝ 林璐 ﹞篤学,工文章。时或中酒兴来,輒瞪目箕踞,议论排突,不復知有坐人。”⒋犹突破。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文选》:“嵇 之《琴》、潘 之《笙》二赋,发端
    • 9.
      比兴句释义:比兴句,就是使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 10.
      比如释义:举例时的发端语:有些问题已经作出决定,比如招多少学生,分多少班,等等。
    • 11.
      民本思想释义: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
    • 12.
      汙潴释义:亦作“污潴”。亦作“污瀦”。亦作“汚瀦”。积水的洼地。唐 薛能《秋雨》诗:“有形皆霢霂,无地不污瀦。”宋 洪迈《夷坚支志甲·钱塘老僧》:“吾乡羣蛙之受钓,发端自汝。今污瀦所产,万计皆空,暴殄天物如此,将招业报。”郭沫若《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有的又跑到碧绿的汚潴边上去考察,就说水是色清而有臭。”亦作“污潴”。亦作“污瀦”。亦作“汚瀦”。即污池。古代一种严厉的刑罚。《晋书·刑法志》:“至於谋反大逆,临时捕之,或污瀦,或梟葅,夷其三族。”《宋书·二凶传·始兴王濬》:“毁 劭 东宫所住斋,污瀦其处。”唐 陆
    • 13.
      浙西诗派释义:清诗流派。发端于浙西诗人朱彝尊,形成于清代中叶。重要作家有厉鹗、符曾、汪沆等。作品大多写文人的日常琐事,力求风格“幽新”,喜用僻典和代替字。
    • 14.
      演派释义:分支;分流。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今世全真道人所谓‘龙门法派’者,皆本之 邱长春 …… 邱长春 曾主其席,演派至今徧天下也。”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发端》:“兹学始盛於 欧洲,仅一百五十年以来,今则磅礴燁烁,如日中天,支流纵横,若水演派。”
    • 15.
      由昉释义:发端;起始。 昉,曙光初现。
    • 16.
      绪言释义:发端的话;绪论。
    • 17.
      肇端释义:发端;开端。
    • 18.
      若夫释义:用在句子的开头。 a)表示发端。b)表示意思转向另一方面。
    • 19.
      落句释义:律诗的尾联句子。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鍊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思鋭才窄也。”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頷联,有颈联;有发端,有落句(结句也)。”郭绍虞 校释:“落句亦名尾联。”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杂觚·张忠烈公辞故里诗》:“‘叠山 迟死 文山 早,青史他年任是非。’元 人谓 文山 遇便即逃,叠山 有髮即剃。先生落句,其寓意深矣。”
    • 20.
      造端释义:开头;发端。

发端(fad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发端是什么意思 发端读音 怎么读 发端,拼音是fā duān,发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发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