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冒昧 冒昧的意思
màomèi

冒昧

简体冒昧
繁体
拼音mào mèi
注音ㄇㄠˋ ㄇ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ào mò,(1) 向外透或往上升。【例句】:冒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冒汗。冒尖。(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组词】:冒雨。冒险。冒死。(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组词】:冒失。冒昧。冒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组词】:冒牌。冒充。冒名顶替。(5) 复盖。【例句】:“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6) 贪污。【例句】:“贪于饮食,冒于货贿”。(7) 古同“帽”。(8) 古同“瑁”,玳瑁。(9) 姓。 ◎ 〔冒顿(dú)〕中国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mèi,(1) 暗,不明。【组词】:幽昧。昧旦(清晨还未明亮时)。(2) 昏,糊涂,不明白。【组词】:愚昧。蒙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3) 目不明。【例句】:“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4) 隐藏,隐瞒。【组词】:暧昧。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5) 冒犯。【例句】:冒昧(多作谦辞)。

基本含义

冒昧指的是敢于冒险,不顾礼节和常规,主动主动行动的意思。

冒昧的意思

冒昧 [mào mèi]

1. 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做谦词)

冒昧陈辞。

[ make bold; ]

2. 大胆地提供或提出意见或看法(多用做谦词)

不揣冒昧。

[ venture; ]

冒昧 引证解释

⒈ 冒犯,无知而妄为。多用于自谦。

《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晋书·滕修传》:“不胜愚情,冒昧闻诉。”
宋 苏辙 《三论分别邪正札子》:“臣不胜区区冒昧圣听,伏竢诛谴。”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摺》:“谨不揣冒昧,效兹一得。”

⒉ 引申为鲁莽轻率。

《朱子语类》卷七六:“今行险徼倖之人虽知险阻,而犹冒昧以进。”
《明史·杨恂传》:“使大臣清节素孚,彼安敢冒昧如此?”
徐特立 《由巴黎致湘学界书》:“谓无技术及法语,又无学费者,不可令其冒昧来往。”

⒊ 犹苟得。

宋 苏轼 《答陈季常书》:“自数年来,颇知内外丹要处。冒昧厚禄,负荷重寄,决无成理。”

⒋ 犹埋没。

《白雪遗音·马头调·望夫山》:“奴説奴是冷落的香闺(独自守孤幃)。为甚么将俺恩情都冒昧?”


国语词典

冒昧 [mào mèi]

⒈ 卤莽。

《晋书·卷七八·孔愉传》:「冀于不试,冒昧来赴,既到审试,遂不敢会。」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所以冒昧黑夜来求。如不蒙相救,即从此远遁,不能再相见矣。」

冒渎 冒失 唐突 搪突 卤莽


冒昧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冒失释义:鲁莽;轻率:冒失鬼。说话不要太冒失。
    • 2.
      冒渎释义:冒犯亵渎:冒渎神灵。
    • 3.
      卤莽释义:见〖鲁莽〗。
    • 4.
      唐突释义:⒈乱闯;冒犯。 ⒉莽撞;冒失:请原谅我话说得唐突。
    • 5.
      搪突释义:亦作“搪揬”。冒犯;抵触;接触。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体别》:“是故彊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晋 法显《佛国记》:“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揬。”清 黄宗羲《避地赋》:“谁谓莫来莫往兮,亦有麋鹿之搪揬。”清 昭槤《啸亭杂录·洪稚存》:“朱 正色曰:‘吾为君之师辈,乃敢搪突若尔?’”
    • 6.
      粗莽释义:粗鲁莽撞:粗莽汉子。性格粗莽。
    • 7.
      粗鲁释义:粗暴鲁莽:性格粗鲁。 他是个火性人,说话粗鲁,你别介意。
    • 8.
      莽撞释义:鲁莽冒失:行动莽撞。恕我莽撞。
    • 9.
      造次释义:⒈匆忙;仓促:造次之间。 ⒉鲁莽;轻率:造次行事。不可造次。

冒昧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谦恭释义:谦虚而有礼貌。

冒昧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揣释义:谦辞,不自量,用于向人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有所请求时:不揣浅陋。 不揣冒昧(不考虑自己的莽撞,言语、行动是否相宜)。
    • 2.
      不知死活释义:形容不知厉害,冒昧从事。
    • 3.
      不识进退释义:不懂得该进还是该退。多形容轻率冒昧,说话或行为没有分寸。也作不知进退。
    • 4.
      僭易释义:犹言冒昧、轻慢。谦词。
    • 5.
      冒妄释义:⒈犹假冒。⒉冒昧不自量。
    • 6.
      冒昧释义:(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不揣冒昧。 冒昧陈辞。
    • 7.
      冒没释义:⒈冒昧,轻率。⒉贪图,贪得。⒊犹倾轧。⒋犹埋没,废弃。
    • 8.
      干请释义:请托。 《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及今口目尚能言视,冒昧干请。”唐 杜甫《早发》诗:“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二年》:“比日内降营求恩赏者甚多,请令中书、枢密院推劾,以正干请之罪。”清 钮琇《觚賸续编·简公雪冤》:“北地 崔维雅 者,倾险人也,向与公同官,屡有干请,公薄其为人,不甚应之。”
    • 9.
      并坐释义:⒈谓因牵连而一并治罪。汉 蔡邕《被收时表》:“臣死期垂至,冒昧自陈,乞身当辜戮,免 质 并坐,臣死之日,则生之年也。”《新唐书·宋璟传》:“初,梁山 诡称婚集,多假贷,吏欲并坐贷人。”明 沉德符《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胡(胡宗宪)幸其败,不发援兵。阮 悸甚,偃卧不能復出,诸将吏谓旦夕不守矣。有説 胡 倘失事法当并坐者,始遣驍鋭来援。”⒉相挨着坐。郭沫若《女神·湘累》:“妙龄女子二人,裸体,散发,并坐岸边岩石上,互相偎倚。”
    • 10.
      恕我冒昧释义:指请原谅我的冒昧。 冒昧:轻率莽撞(多作谦辞)。
    • 11.
      择音释义:选择善音。一说谓选择荫庇之处。《左传·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杨伯峻 注:“音,古有二解。孔(孔颖达)疏引 服虔 云:‘鹿得美草,呦呦相呼;至於困迫将死,不暇復择善音,急之至也。’此读音如字。杜(杜预)注:‘音,所茠荫之处。古字声同,皆相假借。’此读音为荫。《庄子·人间世篇》云:‘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则 先秦 人实解音为声音。《后汉书·皇甫规传》载其上疏自讼云:‘臣虽污秽,廉洁无闻。今见覆没,耻痛实深。《传》称“鹿死不择音”,谨冒昧略上。’亦以音为声音,则 服 説合本义。”晋 左思《吴都赋》:“
    • 12.
      敢言释义:⒈敢于进直言。⒉冒昧陈述。
    • 13.
      昧冒释义:贪图;犹冒昧;冒犯。
    • 14.
      横头横脑释义:显得粗暴蛮横、自以为是的冒昧行为。
    • 15.
      烦渎释义:⒈频繁轻慢。⒉繁杂琐细。⒊冒昧干扰。
    • 16.
      睁眼释义:⒈张开眼睛。《水浒传》第三回:“鲁达 听罢,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里,睁眼看着 郑屠 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却説我听见有人唤我,睁眼看时,却是 继之 立在床前。”许地山《萤灯》:“公主一睁眼看见是个乞丐,就很生气说:‘你是哪里来的流氓,敢冒昧地到我这里来?’”⒉喻指识字的人。李準《耕云记》:“大家看看,一个‘瞎子’,赶过了五十个‘睁眼’!”
    • 17.
      窃不自揆释义:意指不自估量自己的能力而冒昧地采取了某种行动。自谦语。窃谦词,私下里,私自。揆估量,揣测。也作窃不自揣。
    • 18.
      腆冒释义:谓厚颜冒昧。
    • 19.
      腼冒释义:⒈犹言羞惭冒昧。⒉靦颜蒙受。
    • 20.
      蒙冒释义:⒈蒙蔽;庇护。 ⒉愚暗冒昧。

冒昧(maom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冒昧是什么意思 冒昧读音 怎么读 冒昧,拼音是mào mèi,冒昧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冒昧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