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1. 士兵的战斗意志,也指群众的斗争精神。
例全体教员士气高涨。
英[ morale; ]
2. 指读书人的气势、作风。
例士气为之一新。
英[ style; ]
⒈ 军队的斗志。 《汉书·李陵传》:“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輦,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
引陵 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
《宋书·刘怀肃传》:“流矢伤 怀肃 额,众惧欲奔, 怀肃 瞋目奋战,士气益壮。於是士卒争先,临阵斩 振 首。”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是时先公中流矢,得归朝人参议 马观国 万金良剂,即裹创巡城,士气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汉奸》:“公鼓励兵民,士气方鋭。”
徐迟 《牡丹》:“后来 李印光 指挥了八月攻势,直捣 徐 蚌。几员赫赫名将都上了阵,士气又旺盛。”
⒉ 读书人的节操。
引宋 陆游 《送芮国器司业》诗:“人材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嶸未可非。”
宋 陆游 《寄别李德远》诗:“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谢啟昆 ﹞出为 扬州 太守,扶养士气,主持风雅者数年。”
⒊ 读书人的风气。
引明 刘基 《诸暨州重修州学记》:“於是庙益邃以清,学益隆以严,弦诵蔼然,士气为之一新。”
⒋ 士人作品的风格。
引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下:“其标格高下,犹画之有匠作,有士气。”
⒈ 军队的战斗意志。亦泛指一般群众比赛、工作时的精神。
引《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
例如:「自从老板加薪后,员工士气大振,工作绩效大幅提升。」
1.尽管四马攒蹄,部队的士气仍然很高。
2.侵略军士气低落有种种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师出无名,不得人心。
3.别人的队伍是团结一心,我们则是一盘散沙,士气涣散。
4.若能切断敌军的后援,必然可使敌军士气冰消瓦解。
5.民心士气凝聚不易,但要它土崩瓦解可快得很。
6.我军壁垒森严,士气高昂,准能打胜这一仗。
7.这几件事,他们都办得不错,确实起到了振奋人心,激励士气的作用。
8.在与甲队比赛时,许多同学为我们摇旗呐喊,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9.不屈的人们满怀信心,愈斗愈勇;而敌人的士气却在继续衰落。
10.总统肖像成日目光如豆影响办公室士气怎办?
11.一座座大山,就像士气高昂的勇士,威武地站立着。
12.团结就是鼓舞,团结就是士气,团结就是力量。
13.团结就是鼓舞;团结就是士气;团结就是力量。
14.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慰勉之,士气自倍。
15.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餘孽。
16.敌军屡吃败仗,士气低落。
17.此时,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士气,再接再厉。
18.我军士气如虹,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
19.善于用兵作战的人,避开士气旺盛的敌军,而在他疲倦和想要撤军的时候攻击他。
20.其他选手都士气高昂,英姿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