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威慑 威慑的意思
wēishè

威慑

简体威慑
繁体威懾
拼音wēi shè
注音ㄨㄟ ㄕㄜ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ēi,(1)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组词】:威力。威风。权威。(2) 凭借力量或势力。【组词】:威胁。威慑。

shè,(1) 恐惧,害怕。【组词】:慑服。慑惮。慑息。(2) 威胁,使恐惧。【组词】:威慑。震慑。

基本含义

通过显示实力或威力来使对方感到恐惧,以达到威慑对方的目的。

威慑的意思

威慑 [wēi shè]

1. 用武力、威势使恐惧。

官方会议赞同核威慑概念。

[deterrence; terrorize with military force;]

威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威讋”。以声势或威力使之恐惧屈服。

汉 张衡 《西京赋》:“威慑兕虎,莫之敢伉。”
晋 郭璞 《开明》诗:“开明天兽,禀兹食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 崑山,威慑百灵。”
《梁书·武帝纪上》:“若功业克建,威讋四海,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唐 元稹 《论教本书》:“赵高 之威慑天下,而 胡亥 已自幽於深宫矣。”
峻青 《秋色赋·故乡杂记》:“站在他面前的一些又高又大的敌人,竟被这满身血迹又瘦又小的孩子底一双冒着火花的眼神威慑住了。”


威慑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威吓释义:用威势来吓唬(xià·hu):威吓对方。不怕武力威吓。
    • 2.
      威胁释义:⒈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威胁利诱。⒉使遭遇危险:洪水正威胁着整个村庄。
    • 3.
      恐吓释义: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恐吓信。
    • 4.
      震慑释义:震动使害怕:震慑人心。

威慑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劝慰释义:劝解安慰:他多次来信劝慰我,嘱咐我不要泄气。

威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以弱示强释义:示:显示。 把力量弱小伪装成十分强悍的样子,使对方产生威慑。
    • 2.
      保护伞释义:比喻可以起保护作用的有威慑性的力量或有权势的人(多含贬义):核保护伞。拉关系,找保护伞。官僚主义往往是贪污分子的保护伞。
    • 3.
      分威释义:⒈施威慑敌。 ⒉侵分君上权威。
    • 4.
      威慑力量释义:威慑力量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能实施大规模毁灭性打击的武器和军事力量
    • 5.
      威慴释义:犹威慑。
    • 6.
      威摄释义:威慑。
    • 7.
      威詟释义:见“威慑”。
    • 8.
      岛链释义:是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与军事上的内容,其用途是围堵亚洲东岸,对当时冷战时期苏联、中国等共产国家形成威慑之势。西太平洋两大岛链之间是菲律宾海。东亚岛链分为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
    • 9.
      摄服释义:⒈有缘饰的衣服。《仪礼·既夕礼》:“贰车白狗摄服。”郑玄 注:“摄,犹缘也。”贾公彦 疏:“服又加白狗皮缘之,谓之摄服。”⒉亦作“摄伏”。威慑使之屈服;畏惧屈服。摄,通“慑”。《太平御览》卷三四五引 三国 魏 曹操《内诫令》:“百炼利器,以辟不祥,摄服奸宄者。”唐 刘恂《岭表录异》卷下:“鹿走崖岸之上,群鰐嘷叫其下,鹿怖惧落崖,多为鰐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四年》:“虏虽得志,不敢乘胜过 陕 者,犹摄服大威,为将来之虑故也。”胡三省 注:“摄,读曰‘慑’。”清 戴名世《老子论上》
    • 10.
      暴炙释义:⒈谓日晒火烤。 《汉书·王吉传》:“大王不好书术而乐逸游……夏则为大暑之所暴炙,冬则为风寒之所匽薄。”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其根既拔……必归於槁亡,遇病风横雨则摧落更速焉,即不尔,而旱暵之所暴炙,其萎黄雕敝,亦须时耳。”⒉比喻威慑或熏陶感化。《荀子·富国》:“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宋 苏舜钦《送外弟王靖序》:“师监於后世,歷数千百年外,道其名,熇然可暴炙人。”
    • 11.
      讨摄释义:讨伐威慑。 摄,通“慑”。
    • 12.
      铜面具释义:古代将士出征时常戴之以作防护和威慑敌人的铜制面具。

威慑(weis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威慑是什么意思 威慑读音 怎么读 威慑,拼音是wēi shè,威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威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