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任 [jiān rèn]
1. 担任几个职务;兼职。
例总书记兼任军委主席。
英[ hold a concurrent post; ]
2. 不是专门的任职。
例兼任辅导员。
英[ of pluralism; part-time; ]
兼任 引证解释
⒈ 谓一人同时担任两项或几项职务。
引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昨得手札,属治心学,敬悉一是。今年更得兼任,至为欢忻!”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又选了两个教师--一个是主任 陈满红 的父亲 陈秉正,另一个是种园地的老人叫 王新春。陈秉正 兼任组长, 王新春 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
⒉ 不是专任的。
例如:兼任教员。
国语词典
兼任 [jiān rèn]
⒈ 一个人在本职以外,同时担任别的职务。
例如:「他今年又兼任别校的课,所以特别忙碌。」
⒉ 非专任的。
例如:「兼任教授」。
兼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专任释义:专门担任某一职务:专任教员。书记一职可以兼任,也可以专任。
- 2.
两税使释义:唐 代掌管夏、秋两税事务的长官,系临时派遣,多以盐铁转运使兼任。
- 3.
主判释义:唐 宋 时高级官员兼任较低职务之称。
- 4.
乡老释义:⒈《周礼》官名。地官之属。掌六乡教化,每二乡由三公一人兼任。在朝谓之“三公”,在乡谓之“乡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郑玄 注:“老,敬称也。王置六乡,则公有三人也。三公者,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之乡焉。”一说,乡老为致仕之尊官,或乡党重望,故尊之曰公,非朝廷公卿。既无职掌,其人亦不必备。参阅 清 李惇《群经识小·乡老乡大夫》。⒉指乡里年高德劭的人。唐 卢纶《送菊潭王明府》诗:“唯应理农后,乡老贺君闲。”《清平山堂话本·羊角哀死战荆轲》:“设祭於享
- 5.
何水部释义:即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因其曾兼任尚书水部郎,后世因称之为 何水部。见《南史·何逊传》。
- 6.
兼任释义:⒈同时担任几个职务:总务主任兼任学校工会主席。⒉属性词。不是专任的:兼任教员。
- 7.
兼假释义:兼任,暂代官职。
- 8.
兼官重绂释义:指兼任很多显耀官职。
- 9.
兼属释义:兼任的部属。
- 10.
兼朱重紫释义:指兼任很多显耀官职。朱,朱衣;紫,紫绶。
- 11.
兼课释义:在本职以外兼任教课工作。
- 12.
兼领释义:一并管领;兼任。
- 13.
制置使释义:官名。唐 大中 五年设置,经划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 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 金 作战,设置渐多,多以安抚大使兼任。其秩高者称为“制置大使”。制置使往往辖治数路军务,类似 明 清 的总督。《宋史·宁宗纪三》:“成都府路 安抚使 董居谊 为 四川 制置使。”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祖宗朝,制置使多用名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
- 14.
前锋营释义:清 代京师禁卫军之一。分左、右两翼,各置统领,由王公大臣兼任,掌前锋政令。营兵由蒙古、满族健锐者充任,按时训练,大阅时为前锋,皇帝巡幸时为警卫。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 15.
加官释义:⒈升迁官职。⒉本职之外兼任别的官职。
- 16.
北洋释义:清末指奉天(辽宁)、直隶(河北)、山东沿海地区。 特设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
- 17.
南洋释义:⒈清末指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特设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管理对外贸易、交涉事务。⒉指南洋群岛,现称马来群岛。
- 18.
南洋大臣释义:官名。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1861年 清 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五口通商大臣。1866年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由两 江 总督兼任,管理东南沿海及 长江 沿岸各口岸通商、交涉事务。参见“南洋”。
- 19.
巫史释义:古代从事求神占卜等活动的人叫“巫”、掌管天文、星象、历数、史册的人叫“史”。这些职务最初往往由一人兼任,统称“巫史”。
- 20.
忠不可兼释义:兼:兼任。不可同时忠于两国君主。比喻一臣不可辅佐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