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 [qǐ jū]
1. 指日常生活作息。
例太公太母起居。——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英[daily life;]
起居 引证解释
⒈ 举动;行动。
引《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郑玄 注:“起居,犹举事动作。”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明 冯梦龙 《楚江情·不将献谗》:“凡百事要来报取,报知,吾当饶汝,若还不报时,鞭笞受楚,仔细隄防相公起居。”
⒉ 指饮食寝兴等一切日常生活状况。
引《汉书·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
宋 叶适 《戴少望书》:“日来伏惟起居佳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使家人往邀 王,王 欣然来。筵间道公主情性及起居琐事甚悉。”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三章:“男女在一块起居,他早已习惯。”
⒊ 专指睡觉与起身。
引《管子·形势》:“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
《汉书·卜式传》:“式 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輒去,毋令败羣。’”
⒋ 起立与蹲下,指操练动作。
引《六韬·教战》:“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挥之变法。”
《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
⒌ 居址;住地。
引《汉书·赵广汉传》:“宗族宾客谋欲篡取, 广汉 尽知其计议主客起居。”
颜师古 注:“起居谓居止之处。”
明 冯梦龙 《酒家佣·卜肆奇逢》:“相觅已三年了,到此问卜,偶遇 王兄,询知起居,实出万幸,今欲请公子到寒家暂住几时。”
⒍ 见“起居注”。
⒎ 见“起居舍人”。
⒏ 问安;问好。
引唐 杜甫 《奉送蜀州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
仇兆鳌 注:“《后汉·岑彭传》:大长秋以朔望问太夫人起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怪公方卧疾,何以出行,急近前起居。公与语良久。”
⒐ 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 后唐 明宗。宋 代沿袭之。参阅《宋史·礼志十九》。
引《新五代史·杂传·李琪》:“明宗 初即位,乃詔群臣,五日一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
《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詔御史臺每遇起居日,令百僚转对。”
⒑ 起来;起身。
引《晋书·宣帝纪》:“帝( 司马懿 )知 汉 运方微,不欲屈节 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唐 元稹 《遣病》诗之六:“在家非不病,有病心亦安。起居甥侄扶,药饵兄嫂看。”
⒒ 指大便。
引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吴王 曰:‘何谓粪种?’左右曰:‘盛夏之时,人食生瓜,起居道傍,子復生。’”
国语词典
起居 [qǐ jū]
⒈ 泛指日常生活。也作「兴寝」。
引《书经·冏命》:「出入起居,罔有不钦。」
《汉书·卷一一·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
⒉ 向尊长问候、请安。
引唐·杜甫〈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
《三国演义·第二〇回》:「当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
起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门女婿释义:上门女婿,即通常说的“倒插门”,学名叫“入赘”,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女婿,是一种称谓,一般指女儿的丈夫,有时婿也能指丈夫。而上门女婿是指由女方家负责结婚等费用,结婚之后,男方住在女方家里,也就是说做丈夫的需要和媳妇的娘家人一起居住,但这种情况并不十分普遍。
- 2.
不长进释义:⒈没有进步。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 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宋书·前废帝纪》:“子业 启参承起居,书迹不谨,上詰让之。子业 启事陈谢,上又答曰:‘书不长进,此是一条耳。’”⒉多指人行为不端或自甘落后。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哥哥,这等人不长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元来那婆子虽数上了三十多个年头,十分的不长进。”
- 3.
不集释义:⒈无成就;不成功。《诗·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毛 传:“集,就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 赖之。不集,三军暴骨。”杜预 注:“集,成。”⒉不栖止。《列子·杨朱》:“鸿鵠高飞,不集污池。”⒊不齐一,不一致。《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百不当十。”颜师古 注:“集,齐也。”
- 4.
东班释义:古代朝会时,排列在朝堂东侧的位次,多为文官。与西班对称。《明史·礼志七》:“万历 三年令常朝日记注起居官四人,列於东班给事中上,稍前,以便观听。”
- 5.
中霤释义:⒈室的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於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霤。”徐彦 疏引 庾蔚 曰:“复地上累土,穴则穿地也。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因名中室为中霤也。”《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王逸 注:“中廇,室中央也。”郭沫若《屈原》第二幕:“正中及左右建构不相衔接,其间有侧道可通中霤。”⒉指窗。宋 陆游《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凡日用起居所赖者皆祭,祭门、祭灶、祭中溜之类是也。”明 张煌言《岛居》诗之一:“短垣繚却月,中霤贯长庚。”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窗
- 6.
乌衔肉释义:《汉书·循吏传·黄霸》:“﹝ 黄霸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於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 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謁 霸,霸 见迎劳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 霸 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后因以“乌衔肉”为下情上达之典实。宋 苏轼《捕蝗》诗之一:“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寄书。”
- 7.
九功舞释义:唐 代舞蹈名。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九功舞者,本名《功成庆善乐》。太宗 生於 庆善宫,贞观 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閭里……帝欢甚,赋诗。起居郎 吕才 被之管絃,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九功舞。”
- 8.
九姓释义:⒈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旧唐书·回纥传》:“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⒉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⒊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 9.
乾居释义:指帝王的起居。
- 10.
五尚释义:指掌管帝王衣食起居的五种官职。一般以宦官充任。即尚食、尚冠、尚帐、尚衣、尚席。
- 11.
亢阳释义:⒈盛极之阳气。《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唐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明史·陆树德传》:“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⒉形容人君骄横寡恩。汉 王充《论衡·明雩》:“湛之时,人君未必沉溺也;旱之时,未必亢阳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旱,时气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⒊指旱灾。三国 魏 曹植《诰咎文》:“亢阳害苗。”《周书·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 白兆山 祈雨。”宋 司马光《苦雨》诗:“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⒋中医谓阴虚而致阳气偏盛的病
- 12.
仗下释义:⒈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书 蔡徵 ……於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詔书与 南徐州 刺史,铁杖 出应募,齎勑而往。”宋 苏轼《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⒉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唐 贞观 初,仗下议政事,起居郎执笔记於前,史官随之,其后或修或废。’”
- 13.
住坐释义:⒈居住。《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堡中有佛舍,尼名 孙深意 的,在堡上住坐,以妖术惑众。”元 无名氏《度柳翠》楔子:“俺是这 抱鑑营街 积妓墙 下住坐。”⒉谓起居、生活。《前汉书平话》卷下:“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疎失。”⒊驻守;驻扎。宋 苏辙《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二寨既於 元丰 五年废罢……见今无使臣兵马住坐。”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一:“今若开 永洛城 一带道路,其城寨之外必渐有人烟耕种,蕃部等更不敢当道住坐。”
- 14.
体履释义:⒈秉性和行为。 ⒉身体和步履。指生活起居。
- 15.
作止释义:⒈犹作息,起居。⒉指言谈举止。
- 16.
侍巾栉释义:巾,手巾之类;栉,梳篦之类。古代以服侍夫君饮食起居为妻妾本分,故用作为人妻妾的谦词。语出《左传·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復何面目,仰侍巾櫛。”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粗婢得封》:“杨 元配为 严夫人,殁后,以婢 郭氏 侍巾櫛。”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有小女及笄,可侍巾櫛。”
- 17.
侍班释义: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宋 钱愐《钱氏私志》:“公至殿侧侍班。”明 张居正《议处史职疏》:“洪武 二十四年,定召见臣下仪。以修撰编修,充侍班官,即古随仗入直记事之意。今宜遵照祖制,除陞殿例用史官侍班外,凡常朝御皇极门,即轮该日记注起居。”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诸总裁覆命日,叩请出处,时 文勤 适侍班,上目视 文勤。”《清史稿·圣祖纪》:“壬寅,命 满 汉 给事中各四员侍班。”
- 18.
侍行释义:陪伴尊长出行,照应起居。 宋 苏轼《与程正辅提刑书》之二:“老兄到此……令子几人侍行?”宋 洪迈《鬼国记》:“他日言於母,乞侍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李光 之得罪也……长子 孟清、中子 孟醇 皆侍行,死贬所。”
- 19.
俨重释义:庄重。 元 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诗:“阿母今年八十餘,清晨理髮云满梳,起居儼重天人如,有子在官名在儒。”
- 20.
偶居释义:两个人在一起居住的意思。
起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门女婿释义:上门女婿,即通常说的“倒插门”,学名叫“入赘”,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女婿,是一种称谓,一般指女儿的丈夫,有时婿也能指丈夫。而上门女婿是指由女方家负责结婚等费用,结婚之后,男方住在女方家里,也就是说做丈夫的需要和媳妇的娘家人一起居住,但这种情况并不十分普遍。
- 2.
不长进释义:⒈没有进步。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 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宋书·前废帝纪》:“子业 启参承起居,书迹不谨,上詰让之。子业 启事陈谢,上又答曰:‘书不长进,此是一条耳。’”⒉多指人行为不端或自甘落后。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哥哥,这等人不长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元来那婆子虽数上了三十多个年头,十分的不长进。”
- 3.
不集释义:⒈无成就;不成功。《诗·小雅·小旻》:“谋夫孔多,是用不集。”毛 传:“集,就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晋国 赖之。不集,三军暴骨。”杜预 注:“集,成。”⒉不栖止。《列子·杨朱》:“鸿鵠高飞,不集污池。”⒊不齐一,不一致。《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百不当十。”颜师古 注:“集,齐也。”
- 4.
东班释义:古代朝会时,排列在朝堂东侧的位次,多为文官。与西班对称。《明史·礼志七》:“万历 三年令常朝日记注起居官四人,列於东班给事中上,稍前,以便观听。”
- 5.
中霤释义:⒈室的中央。《公羊传·哀公六年》:“於是使力士举巨囊,而至于中霤。”徐彦 疏引 庾蔚 曰:“复地上累土,穴则穿地也。复穴皆开其上取明,故雨霤之,是以因名中室为中霤也。”《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刜谗贼於中廇兮,选 吕 管 於榛薄。”王逸 注:“中廇,室中央也。”郭沫若《屈原》第二幕:“正中及左右建构不相衔接,其间有侧道可通中霤。”⒉指窗。宋 陆游《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凡日用起居所赖者皆祭,祭门、祭灶、祭中溜之类是也。”明 张煌言《岛居》诗之一:“短垣繚却月,中霤贯长庚。”清 夏炘《学礼管释·释窗
- 6.
乌衔肉释义:《汉书·循吏传·黄霸》:“﹝ 黄霸 ﹞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於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 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謁 霸,霸 见迎劳之,曰:‘甚苦!食於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 霸 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后因以“乌衔肉”为下情上达之典实。宋 苏轼《捕蝗》诗之一:“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寄书。”
- 7.
九功舞释义:唐 代舞蹈名。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九功舞者,本名《功成庆善乐》。太宗 生於 庆善宫,贞观 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閭里……帝欢甚,赋诗。起居郎 吕才 被之管絃,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十四人,冠进德冠,紫袴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号九功舞。”
- 8.
九姓释义:⒈指 唐 时 回纥 所分的九个部落:药罗葛 胡咄葛 咄罗勿 貊歌息讫 阿勿嘀 葛萨 斛嗢素 药勿葛 奚耶勿。《旧唐书·回纥传》:“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陆莫达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九姓羌夷来部落,诸蕃巢穴入提封。”⒉唐 代 铁勒 族分出 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共九个部落,史称九姓 铁勒,简称九姓。《旧唐书·北狄传·铁勒》:“﹝ 李勣 ﹞率九姓 铁勒 二万骑至於 天山。”⒊指 隋 唐 时 中亚细亚 的 昭武 九姓。为
- 9.
乾居释义:指帝王的起居。
- 10.
五尚释义:指掌管帝王衣食起居的五种官职。一般以宦官充任。即尚食、尚冠、尚帐、尚衣、尚席。
- 11.
亢阳释义:⒈盛极之阳气。《易·乾》“上九,亢龙有悔”唐 孔颖达 疏:“上九,亢阳之至,大而极盛。”《明史·陆树德传》:“仲夏亢阳月,宜益慎起居。”⒉形容人君骄横寡恩。汉 王充《论衡·明雩》:“湛之时,人君未必沉溺也;旱之时,未必亢阳也。人君为政,前后若一。然而一湛一旱,时气也。”《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频年枯旱,亢阳之应也。”⒊指旱灾。三国 魏 曹植《诰咎文》:“亢阳害苗。”《周书·于翼传》:“旧俗,每逢亢阳,祷 白兆山 祈雨。”宋 司马光《苦雨》诗:“今春忧亢阳,引领望云族。”⒋中医谓阴虚而致阳气偏盛的病
- 12.
仗下释义:⒈谓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隋书·麦铁仗传》:“尚书 蔡徵 ……於仗下时,购以百金,求人送詔书与 南徐州 刺史,铁杖 出应募,齎勑而往。”宋 苏轼《太皇太后阁春帖子词》之三:“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⒉借指朝堂。《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甲辰,同修起居注 王存 言:‘古者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唐 贞观 初,仗下议政事,起居郎执笔记於前,史官随之,其后或修或废。’”
- 13.
住坐释义:⒈居住。《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堡中有佛舍,尼名 孙深意 的,在堡上住坐,以妖术惑众。”元 无名氏《度柳翠》楔子:“俺是这 抱鑑营街 积妓墙 下住坐。”⒉谓起居、生活。《前汉书平话》卷下:“大夫归去,传示吾兄:三王安稳住坐,圣王已无疎失。”⒊驻守;驻扎。宋 苏辙《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二寨既於 元丰 五年废罢……见今无使臣兵马住坐。”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一:“今若开 永洛城 一带道路,其城寨之外必渐有人烟耕种,蕃部等更不敢当道住坐。”
- 14.
体履释义:⒈秉性和行为。 ⒉身体和步履。指生活起居。
- 15.
作止释义:⒈犹作息,起居。⒉指言谈举止。
- 16.
侍巾栉释义:巾,手巾之类;栉,梳篦之类。古代以服侍夫君饮食起居为妻妾本分,故用作为人妻妾的谦词。语出《左传·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晋书·列女传·刘聪妻刘氏》:“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復何面目,仰侍巾櫛。”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粗婢得封》:“杨 元配为 严夫人,殁后,以婢 郭氏 侍巾櫛。”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有小女及笄,可侍巾櫛。”
- 17.
侍班释义: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王,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务,称侍班,即入直。宋 钱愐《钱氏私志》:“公至殿侧侍班。”明 张居正《议处史职疏》:“洪武 二十四年,定召见臣下仪。以修撰编修,充侍班官,即古随仗入直记事之意。今宜遵照祖制,除陞殿例用史官侍班外,凡常朝御皇极门,即轮该日记注起居。”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诸总裁覆命日,叩请出处,时 文勤 适侍班,上目视 文勤。”《清史稿·圣祖纪》:“壬寅,命 满 汉 给事中各四员侍班。”
- 18.
侍行释义:陪伴尊长出行,照应起居。 宋 苏轼《与程正辅提刑书》之二:“老兄到此……令子几人侍行?”宋 洪迈《鬼国记》:“他日言於母,乞侍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李光 之得罪也……长子 孟清、中子 孟醇 皆侍行,死贬所。”
- 19.
俨重释义:庄重。 元 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诗:“阿母今年八十餘,清晨理髮云满梳,起居儼重天人如,有子在官名在儒。”
- 20.
偶居释义:两个人在一起居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