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步行 步行的意思
xíng

步行

简体步行
繁体
拼音bù xíng
注音ㄅㄨˋ ㄒㄧ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1) 行走。【组词】:步兵。步行(xíng )。徒步。信步。闲步。固步自封。望而却步。(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组词】: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组词】:步伐。步测。寸步难行。(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组词】:步骤。初步。(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6) 同“埠”,多用于地名。(7) 姓。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基本含义

指用双脚行走,不乘坐交通工具。

步行的意思

步行 [bù xíng]

1. 徒步行走。

…使前人能从北非步行而至的一座陆上桥梁。
我们将步行…到下一个营地。

[walk; go on foot;]

步行 引证解释

⒈ 徒步行走。

《管子·八观》:“乘车者饰观望,步行者杂文采。”
《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主人送他节仪二两, 孟沂 藏在袖子里了,步行回去。”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我也辞了伯父,同 继之 两个步行回去。”
巴金 《军长的心》:“我和 丁干事 在所里吃过早饭,步行到团部。”


国语词典

步行 [bù xíng]

⒈ 徒步行走。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三国演义·第一一回》:「竺乃下车步行,让车与妇人坐。」

步辇儿 步碾儿 走路

奔跑


步行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奔跑释义:很快地跑;奔走:往来奔跑。奔跑如飞。

步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庄释义:⒈一个村庄;一个庄园。唐 姚合 《过友人山庄》诗:“蕙带缠腰復野蔬,一庄山水数房书。”《宣和遗事》后集:“ 康王 遂徒步行至一庄。觉为饥渴所逼,奔入一村庄,略求浆饮。”《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那一村儿、那一庄儿腾挪腾挪也按插下你们众位了。”⒉一桩,一件。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长老,小子相人多矣,未常有这等一庄事。” 元 无名氏 《十探子》第一折:“我将这一庄事苦苦的大人跟前哀告,必然与我作主。”
    • 2.
      三和大厦释义:项目由岳阳市三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标准地名为三和大厦,推广案名为三和8090;项目坐落于岳阳市站前路与战前西路交汇处,是火车站与步行街两大商圈的集结地。
    • 3.
      下马坊释义: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清实录·天聪三年》:“陵东西两旁,立下马坊,禁乘车马行走,过必下。”
    • 4.
      不俟驾释义:《论语·乡党》:“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谓国君召唤,孔子 不等车辆驾好马,立即先步行。后以“不俟驾”指急于应召。
    • 5.
      人行道释义:马路两旁供人步行的便道。
    • 6.
      人车分流释义:人车分流是在道路上将人流与车流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包括人行天桥、人行过街地道,以及步行街、步行区等措施。
    • 7.
      代步释义:⒈替代步行,指乘车、骑马等。⒉指代步的车、马等。
    • 8.
      作徒释义:⒈被判徒刑而罚作劳役的人。 《汉书·成帝纪》:“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颜师古 注:“徒人之在陵作役者。”《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赦作徒、繫囚。”⒉泛指服劳役的人。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轿释名》:“禹 行九州山川险阻八年之久,必不当与作徒同步行。”
    • 9.
      供脚释义:犹代步,代替步行。
    • 10.
      健行释义:以步行运动为主要诉求的活动。
    • 11.
      傍不肯释义:一种“步行虫”的俗称。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
    • 12.
      儒行释义:⒈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礼记·儒行》:“哀公 曰:‘敢问儒行?’”南朝 梁 刘峻《辨命论》:“瓛 则 关西 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鲁迅《坟·寡妇主义》:“这种言动,自然也许是合于‘儒行’的罢。”⒉指合乎儒教的言行。唐 刘长卿《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诗:“贾生 年最少,儒行 汉 庭闻。”⒊谓斯文地慢步行走。汉 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 13.
      先知君释义:龟的异名。 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可以先知君脑,或云龟,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九:“蟹曰无肠公子,龟曰先知君。”
    • 14.
      分背释义:⒈背对背。 《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清 侯方域《卢告》:“夫子奈何以妇人女子之煦煦者而论敌於友哉?若其为友者则有之矣,彼其生同牢,食同筐,交首而戏弄,分背而摩搔,自以为交最密而莫之间也。”⒉违离。《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⒊犹分别。《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司马与分背,袁盎 解节毛怀之,杖,步行七八里。”《孔丛子·儒服》:“临别,文 节 流涕交颐,子高 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南史·郭世通传》:“尝与人共
    • 15.
      创世释义:采取创办事物的第一步行动或第一次创办的行动。
    • 16.
      古舜井释义:古舜井位于池州市城区,出步行街,过长江路,在池州城内秋浦路与长江路交接点东侧。
    • 17.
      命趾释义:谓步行。
    • 18.
      咬羣释义:指某一牲畜常与同类争斗。多比喻某个人爱同周围的人闹纠纷。《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我几次因他再三咬羣儿口嘴伤人,也要打他哩。”《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但这等倔强的人,那个肯教他做科道?一堂和尚,叫你这个俗人在里边咬羣!但又是个甲科,又不好挤他下水,只得昇了他个礼部主事,印了脚步行去,昇了郎中。”《红楼梦》第五八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羣的骡子似的。”
    • 19.
      地铁房释义:主要看房子的位置离地铁站点有多远。按上海统计部门给出的解释,距离地铁站点步行5分种内的房子,称之为“正地铁房”。
    • 20.
      坦步释义:安然地步行。

步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庄释义:⒈一个村庄;一个庄园。唐 姚合 《过友人山庄》诗:“蕙带缠腰復野蔬,一庄山水数房书。”《宣和遗事》后集:“ 康王 遂徒步行至一庄。觉为饥渴所逼,奔入一村庄,略求浆饮。”《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那一村儿、那一庄儿腾挪腾挪也按插下你们众位了。”⒉一桩,一件。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长老,小子相人多矣,未常有这等一庄事。” 元 无名氏 《十探子》第一折:“我将这一庄事苦苦的大人跟前哀告,必然与我作主。”
    • 2.
      三和大厦释义:项目由岳阳市三和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项目标准地名为三和大厦,推广案名为三和8090;项目坐落于岳阳市站前路与战前西路交汇处,是火车站与步行街两大商圈的集结地。
    • 3.
      下马坊释义:古代在宫禁陵墓或庙宇寺院前建立牌楼,乘车骑马的人到此,必须下来步行,叫下马坊。《清实录·天聪三年》:“陵东西两旁,立下马坊,禁乘车马行走,过必下。”
    • 4.
      不俟驾释义:《论语·乡党》:“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谓国君召唤,孔子 不等车辆驾好马,立即先步行。后以“不俟驾”指急于应召。
    • 5.
      人行道释义:马路两旁供人步行的便道。
    • 6.
      人车分流释义:人车分流是在道路上将人流与车流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包括人行天桥、人行过街地道,以及步行街、步行区等措施。
    • 7.
      代步释义:⒈替代步行,指乘车、骑马等。⒉指代步的车、马等。
    • 8.
      作徒释义:⒈被判徒刑而罚作劳役的人。 《汉书·成帝纪》:“壬午,行幸初陵,赦作徒。”颜师古 注:“徒人之在陵作役者。”《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赦作徒、繫囚。”⒉泛指服劳役的人。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轿释名》:“禹 行九州山川险阻八年之久,必不当与作徒同步行。”
    • 9.
      供脚释义:犹代步,代替步行。
    • 10.
      健行释义:以步行运动为主要诉求的活动。
    • 11.
      傍不肯释义:一种“步行虫”的俗称。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
    • 12.
      儒行释义:⒈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礼记·儒行》:“哀公 曰:‘敢问儒行?’”南朝 梁 刘峻《辨命论》:“瓛 则 关西 孔子,通涉六经,循循善诱,服膺儒行。”鲁迅《坟·寡妇主义》:“这种言动,自然也许是合于‘儒行’的罢。”⒉指合乎儒教的言行。唐 刘长卿《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诗:“贾生 年最少,儒行 汉 庭闻。”⒊谓斯文地慢步行走。汉 班固《奕旨》:“逡巡儒行,保角依旁。”
    • 13.
      先知君释义:龟的异名。 晋 葛洪《抱朴子·仙药》:“可以先知君脑,或云龟,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九:“蟹曰无肠公子,龟曰先知君。”
    • 14.
      分背释义:⒈背对背。 《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清 侯方域《卢告》:“夫子奈何以妇人女子之煦煦者而论敌於友哉?若其为友者则有之矣,彼其生同牢,食同筐,交首而戏弄,分背而摩搔,自以为交最密而莫之间也。”⒉违离。《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⒊犹分别。《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司马与分背,袁盎 解节毛怀之,杖,步行七八里。”《孔丛子·儒服》:“临别,文 节 流涕交颐,子高 徒抗手而已,分背就路。”《南史·郭世通传》:“尝与人共
    • 15.
      创世释义:采取创办事物的第一步行动或第一次创办的行动。
    • 16.
      古舜井释义:古舜井位于池州市城区,出步行街,过长江路,在池州城内秋浦路与长江路交接点东侧。
    • 17.
      命趾释义:谓步行。
    • 18.
      咬羣释义:指某一牲畜常与同类争斗。多比喻某个人爱同周围的人闹纠纷。《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我几次因他再三咬羣儿口嘴伤人,也要打他哩。”《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但这等倔强的人,那个肯教他做科道?一堂和尚,叫你这个俗人在里边咬羣!但又是个甲科,又不好挤他下水,只得昇了他个礼部主事,印了脚步行去,昇了郎中。”《红楼梦》第五八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羣的骡子似的。”
    • 19.
      地铁房释义:主要看房子的位置离地铁站点有多远。按上海统计部门给出的解释,距离地铁站点步行5分种内的房子,称之为“正地铁房”。
    • 20.
      坦步释义:安然地步行。

步行造句

1.按照规划,这里将定位为步行街,商业前景不可限量。

2.人类能够到月球上去步行,已不是千古奇闻了。

3.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巴蛇吞象,人心不足啊!

4.许多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字号,随着王府井步行大街的建成又重新开张。

5.我不愿人们看见我因向山坡投降而卑躬屈膝地步行上去。

6.你是自己步行去上学,是坐车去,还是骑自行车?

7.少吃盐多吃醋;少吃肉多吃菜;少吃糖多水果;少坐车多步行;少生气多微笑;少忧伤多睡觉;身体健康最重要。

8.路这么滑,我宁愿步行,也不骑自行车。

9.在详细的规划被指定前,车库步行道和车道,服务区,户外家居和主要景观都要设计进去。

10.出门之前,依据步行的时间和强度思索要穿的鞋子。

11.所以我可以步行去学校。

12.锐气,就像与生俱来的翅膀,在残酷的生活面前,我们折断翅膀,慢慢学习步行

13.我和陈明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步行上学,一起步行回家,一起做作业,一起玩游戏。

14.当我这个城市步行时,看见街道还和往日一样,沿路用石子铺就,因而你不必在下雨天在大街上踩着泥步行了。

15.只要你上学,不是骑自行车,便是步行

16.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17.步行是极好的锻炼,人们应该养成的习惯很长的路要走。

18.他们把交通交给汽车,不再享受悠然步行的乐趣。

19.他跑步出发,但很快就累得慢下来成了步行

20.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步行(bu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步行是什么意思 步行读音 怎么读 步行,拼音是bù xíng,步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步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