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过节 过节的意思
guòjié

过节

简体过节
繁体過節
拼音guò jié
注音ㄍㄨㄛˋ ㄐ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ò guo guō,(1) 姓。

jié jiē,(1) 〔节骨眼儿〕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基本含义

指庆祝节日或重要日子。

过节的意思

过节 [guò jié]

1. 在节日里进行庆祝活动;度过节日。

过节后我们将投入新的训练。

[celebrate a festival;]

过节 引证解释

⒈ 超过限度;没有节制。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浮雨过节,煗气不效。”

⒉ 过于节制。

《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慢者过节,急者流荡。”

⒊ 待人接物等方面应注意的礼节或手续。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人既如此通达諳练,岂有连个送礼的轻重过节他也不明白的理?”
《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王爷同他们议了半天,无非‘是是是’,‘者者者’,闹了些过节儿,一点正经主意都没有。”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三:“她陪着 招弟 去练习滑冰,在一些小小的过节上都把 招弟 伺候得舒舒服服。”

⒋ 在节日进行庆祝等活动。

宋 戴复古 《新年自唱自和》之三:“过节喜无事,谋欢要及辰。”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小柱子 年约十四五,光葫芦头,穿一身农村的孩子过年过节才穿的新衣裳。”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杀楼》:“兵荒马乱,人们不能像平常那么心里干干净净的过节。”

⒌ 指过了节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若不脩书,则过节束带以申慰。”

⒍ 嫌隙。

邓友梅 《烟壶》四:“大奶奶和 刘奶妈 有什么过节,且不说他。”

⒎ 事情的过程。

梁斌 《红旗谱》五:“朱老忠 讲着, 严志和 在一边听,这些来派过节他都知道,低着头儿不说什么,心里却翻绞得难受。”
原注:“来派、过节--事情的源委、过程。”


国语词典

过节 [guò jié]

⒈ 度过节日。

宋·陆游〈辛酉冬至〉诗:「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⒉ 在节日庆贺作乐。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这日是五月初三,却好庄濯江家送了一 担礼来与少卿过节。」

⒊ 嫌隙纠纷。

如:「他们之间有很深的过节,很难让他们抛弃恩怨,彼此合作。」


过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了亮释义:明白、懂事的样子。 老舍《骆驼祥子》七:“曹 家喜欢用干净了亮的人,而又不大注意那些小过节儿;所以她跟了他们已经二三年,就是 曹 家全家到别处去也老带着她。”
    • 2.
      六志释义:指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杜预 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使不过节。”
    • 3.
      六月六节释义:“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
    • 4.
      彝年释义:四川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一般在彝历十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为期三天。节日早晨,青年人鸣枪、放炮;妇女唱吉祥歌,舂糌粑,做苦荞馍。早餐后,杀猪宰羊,做■■肉等食物,“迎接”祖先回家过节。饭后,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并开展歌舞、转磨秋(压板)、蹲斗(斗鸡)等活动。
    • 5.
      忌讳释义:⒈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过年过节忌讳说不吉利的话。⒉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在学习上,最忌讳的是有始无终。
    • 6.
      惑疾释义:⒈迷乱之病。 谓精神失常。《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忧也。”杨伯峻 注:“惑疾即迷惑之疾,谓心情不安,疑神疑鬼。”⒉指沉湎女色,丧失心志之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杜预 注:“晦,夜也。为宴寝过节,则心惑乱。”
    • 7.
      晦淫释义:谓晏寝过度。《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杜预 注:“晦,夜也。为晏寝过节则心惑乱。”
    • 8.
      木冰释义:⒈雨雪霜沾附于树木遇寒而凝结成冰。 《春秋·成公十六年》:“王正月,雨木冰。”杜预 注:“记寒过节,冰封著树。”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木有变,春凋秋荣。秋木冰,春多雨。”明 陶宗仪《辍耕录·木冰》:“又十日雨木冰,状如楼阁、人物、冠带、鸟兽、卉木,百态具备,殆非人工。高林大树,珠葆羽幢,弥望不絶。凡五日,始解。”清 周亮工《书影》卷五:“寒甚而木冰,如树作介胄也。”《清史稿·灾异志三》:“顺治 六年十二月,咸寧 木冰。”⒉指雨雪霜沾附于树木所凝结成的冰。《旧唐书·五行志》:“永泰 元年二月甲
    • 9.
      根谱释义:犹族史。云南省 民族民间文学 楚 雄 调查队编《<梅葛>后记》:“彝族人民非常喜爱《梅葛》,把他看成是 彝 家的根谱,逢年过节都要唱三天三夜。”
    • 10.
      熟食节释义:即寒食节。寒食日不举火,预办熟食过节,故称。
    • 11.
      老杆释义:老杆是一种焰火,过节的时候把许多爆竹(主要是二踢脚)绑到架子上进行燃放。
    • 12.
      节假释义:⒈因过节而放的假期。 唐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赵璧 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旬休节假暂归来,一声狂杀 长安 少。”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今年上元节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閒暇休息。”今多作“节假日”。⒉指节日和假日。《光明日报》21:“平时,他搞展览设计……节假日或夜晚,他构思,拟画稿,从事业余创作。”
    • 13.
      节礼释义:过节时赠送的礼物。
    • 14.
      节赏释义:旧时过节时主人赏给佣人的钱物。老舍《骆驼祥子》八:“节赏固定的是两块钱,不多;可是来了贺年的,他去送一送,每一趟也得弄个两毛三毛的。”
    • 15.
      节钱释义:旧俗过节时给仆人等人的赏钱。
    • 16.
      节间释义:⒈过节的时候。⒉指植物茎的节和节之间的部分。
    • 17.
      赶节释义:⒈赶节场。⒉过节日。
    • 18.
      趁节释义:⒈随着节拍。⒉赶往过节。
    • 19.
      过端释义:⒈过失。《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清 陈确《近言集》:“仲木 曰:‘学者过端极多,不但过是过,即善亦是过也。’”⒉水 族节日,按水历是过年。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过节,人们互相往来庆贺,并举行赛马和文娱活动。
    • 20.
      过节儿释义:⒈待人接物时所应重视的礼节或手续。⒉嫌隙:你们之间的过节儿,你也有不是的地方。⒊细节;琐事:这虽是小过节儿,但也不能忽视。

过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了亮释义:明白、懂事的样子。 老舍《骆驼祥子》七:“曹 家喜欢用干净了亮的人,而又不大注意那些小过节儿;所以她跟了他们已经二三年,就是 曹 家全家到别处去也老带着她。”
    • 2.
      六志释义:指好、恶、喜、怒、哀、乐六情。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民有好、恶、喜、怒、哀、乐,生于六气,是故审则宜类,以制六志。”杜预 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使不过节。”
    • 3.
      六月六节释义:“六月六”是汉族和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
    • 4.
      彝年释义:四川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一般在彝历十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为期三天。节日早晨,青年人鸣枪、放炮;妇女唱吉祥歌,舂糌粑,做苦荞馍。早餐后,杀猪宰羊,做■■肉等食物,“迎接”祖先回家过节。饭后,走亲访友,相互拜年,并开展歌舞、转磨秋(压板)、蹲斗(斗鸡)等活动。
    • 5.
      忌讳释义:⒈因风俗习惯或个人理由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过年过节忌讳说不吉利的话。⒉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在学习上,最忌讳的是有始无终。
    • 6.
      惑疾释义:⒈迷乱之病。 谓精神失常。《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不然,其有惑疾,将死而忧也。”杨伯峻 注:“惑疾即迷惑之疾,谓心情不安,疑神疑鬼。”⒉指沉湎女色,丧失心志之病。《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杜预 注:“晦,夜也。为宴寝过节,则心惑乱。”
    • 7.
      晦淫释义:谓晏寝过度。《左传·昭公元年》:“晦淫惑疾,明淫心疾。”杜预 注:“晦,夜也。为晏寝过节则心惑乱。”
    • 8.
      木冰释义:⒈雨雪霜沾附于树木遇寒而凝结成冰。 《春秋·成公十六年》:“王正月,雨木冰。”杜预 注:“记寒过节,冰封著树。”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木有变,春凋秋荣。秋木冰,春多雨。”明 陶宗仪《辍耕录·木冰》:“又十日雨木冰,状如楼阁、人物、冠带、鸟兽、卉木,百态具备,殆非人工。高林大树,珠葆羽幢,弥望不絶。凡五日,始解。”清 周亮工《书影》卷五:“寒甚而木冰,如树作介胄也。”《清史稿·灾异志三》:“顺治 六年十二月,咸寧 木冰。”⒉指雨雪霜沾附于树木所凝结成的冰。《旧唐书·五行志》:“永泰 元年二月甲
    • 9.
      根谱释义:犹族史。云南省 民族民间文学 楚 雄 调查队编《<梅葛>后记》:“彝族人民非常喜爱《梅葛》,把他看成是 彝 家的根谱,逢年过节都要唱三天三夜。”
    • 10.
      熟食节释义:即寒食节。寒食日不举火,预办熟食过节,故称。
    • 11.
      老杆释义:老杆是一种焰火,过节的时候把许多爆竹(主要是二踢脚)绑到架子上进行燃放。
    • 12.
      节假释义:⒈因过节而放的假期。 唐 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五弦弹》:“赵璧 五弦弹徵调,徵声巉絶何清峭……旬休节假暂归来,一声狂杀 长安 少。”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今年上元节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这几日官人每都与节假,著他閒暇休息。”今多作“节假日”。⒉指节日和假日。《光明日报》21:“平时,他搞展览设计……节假日或夜晚,他构思,拟画稿,从事业余创作。”
    • 13.
      节礼释义:过节时赠送的礼物。
    • 14.
      节赏释义:旧时过节时主人赏给佣人的钱物。老舍《骆驼祥子》八:“节赏固定的是两块钱,不多;可是来了贺年的,他去送一送,每一趟也得弄个两毛三毛的。”
    • 15.
      节钱释义:旧俗过节时给仆人等人的赏钱。
    • 16.
      节间释义:⒈过节的时候。⒉指植物茎的节和节之间的部分。
    • 17.
      赶节释义:⒈赶节场。⒉过节日。
    • 18.
      趁节释义:⒈随着节拍。⒉赶往过节。
    • 19.
      过端释义:⒈过失。《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清 陈确《近言集》:“仲木 曰:‘学者过端极多,不但过是过,即善亦是过也。’”⒉水 族节日,按水历是过年。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过节,人们互相往来庆贺,并举行赛马和文娱活动。
    • 20.
      过节儿释义:⒈待人接物时所应重视的礼节或手续。⒉嫌隙:你们之间的过节儿,你也有不是的地方。⒊细节;琐事:这虽是小过节儿,但也不能忽视。

过节造句

1.旧社会,老百姓每到过节之时,都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2.小时,逢年过节,每家每户必放鞭炮,为了好玩,我会去点燃,虽然我心中不怕,但我仍战战兢兢的。

3.布谷鸟高兴得像小孩子要过节似的在枝头上不停地跳跃、欢叫。

4.怀念那遥远的祖国,怀念在家乡的亲人,怀念家乡过节时的快乐。

5.爸爸平常不喝酒,只在过年过节时才喝一点。

6.老婆,快过节了,去银行提点人民币烧纸吧。

7.到了当教师第三年的时候,我对圣诞节的期待已经更多地是出于盼望学校放假,而不太出于小孩过节的兴奋了。

8.亲爱的女儿,今天过节,妈妈除了弄几个好菜以外,没什么多余的话。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都团团圆圆过节,只有我孤孤单单一个人,连颗元宵都没有。

10.过节是有活动优惠的。如果是在网上预约登记的客人平时也是会有优惠的。

11.端午了,没人给包粽子就去买几个吧,就算味道不好也将就造点过节气氛吧。

12.在我的老家,过年过节忌讳说不吉利的话。

13.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14.过节想你是最快乐的事;见你是最开心的事;爱你是我永远要做的事;把你放在心上是我一直在做的事。

15.平时不在一起没有关系,但是过节的时候,一定要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团圆饭。

16.恭喜你过节了,我来做你来吃。一年你就一个节,其余我天天都过节,一年我就一天假,其余都是你加班。

17.很好的亲戚不用做作,逢年过节买点礼品去看看就可以了,亲戚愿意帮忙就不会求多少回报。

18.我只会做简单的饭菜,逢年过节就上不了厨了。

19.爸爸公司的待遇很好,逢年过节都会发放礼品。

20.每当逢年过节,过敏体质人群常常只能望梅止渴。

过节(guo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过节是什么意思 过节读音 怎么读 过节,拼音是guò jié,过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过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