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顽然 顽然的意思
wánrán

顽然

简体顽然
繁体頑然
拼音wán rán
注音ㄨㄢˊ ㄖ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án,(1) 愚钝。【组词】:愚顽。冥顽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2) 不容易变化或动摇。【组词】:顽固。顽强。顽敌。顽症。刁顽。负隅顽抗。(3) 淘气,胡闹。【组词】:顽皮。顽童。(4) 同“玩”。

rán,(1) 对,是。【组词】:然否。不然。不以为然。(2) 以为对,答应,信守。【例句】: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3) 这样,如此。【组词】:当然。然后。然则。(4) 表示一种语气(①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②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组词】:显然。忽然。飘飘然。(6) 同“燃”。

基本含义

形容态度固执、不听劝告或不肯屈服。

顽然的意思

顽然 [wán rán]

1. 愚钝无知貌。

2. 自然质朴貌。

4. 顽固而不知变通貌。

顽然 引证解释

⒈ 愚钝无知貌。

唐 韩愈 《答张籍书》:“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諭之。”
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况余才质鲁钝,顽然无所得於心。”

⒉ 自然质朴貌。

明 袁宏道 《与陶石篑书》:“西山 若无诸大梵刹,便顽然一冈矣。”

⒊ 顽固而不知变通貌。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政府诸公》:“昔 日本 当 明治 十一二年以后,人民之要求国会者风起水涌,其政府顽然不动。”


顽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捧檄释义:东汉 人 毛义 有孝名。 张奉 去拜访他,刚好府檄至,要 毛义 去任守令,毛义 拿到檄,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张奉 因此看不起他。后来 毛义 母死,毛义 终于不再出去做官,张奉 才知道他不过是为亲屈,感叹自己知他不深。见《后汉书·刘平等传序》。后以“捧檄”为为母出仕的典故。唐 骆宾王《渡瓜步江》诗:“捧檄辞幽径,鸣桹下 贵洲。”南唐 伍乔《送江少府授延陵后寄》诗:“束书西上謁明主,捧檄南归慰老亲。”明 徐渭《谢督府胡公启》:“徒知母在而喜,顽然捧檄之情;务拟身教所先,遵以齐眉之敬。”清 冯桂芬《顾蓉庄年丈七十
    • 2.
      无死释义:⒈谓长生不死。 《左传·昭公二十年》:“公曰:‘古而无死,其乐若何?’晏子 对曰:‘古而无死,则古之乐也,君何得焉!’”唐 柳宗元《东明张先生墓志》:“歘然与神鬼为偶,顽然以木石为类,倥侗而不实,穷老而无死。”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⒉别死。《左传·襄公十七年》:“齐 人获 臧坚。齐侯 使 夙沙卫 唁之,且曰‘无死’。”《左传·哀公三年》:“秋,季孙 有疾,命 正常 曰:‘无死。’”⒊佛教语。犹言不灭。南朝 宋 朱广之《咨顾道士夷夏论》:“无生之教赊,无死之化切……
    • 3.
      省録释义:⒈省察。《后汉书·班超传》:“故 超 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踰望,三年於今,未蒙省録。”⒉视察并登记。《汉书·隽不疑传》“每行县録囚徒还”唐 颜师古 注:“省録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不也。”《新唐书·虞世南传》:“又 山东 淫雨,江 淮 大水,恐有寃狱枉繫,宜省録纍囚,庶几或当天意。”⒊记忆;注意。唐 柳宗元《寄京兆许孟容书》:“往时读书,自以不至抵滞,今皆顽然无復省録。”宋 陆游《得赵若川书因寄》诗:“老病闭门谁省録,因风时肯问何如。”
    • 4.
      觝滞释义:迟钝;不灵活。 唐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往时读书,自以不至觝滞,今皆顽然无復省録。”清 刘大櫆《赠张清少序》:“而﹝ 清少 ﹞好与贤俊交游,与之语,欣然喜,豁然胸中,畧无有觝滞。”一本作“抵滞”。
    • 5.
      顽然释义:⒈愚钝无知貌。唐 韩愈《答张籍书》:“顽然不入者,亲以言諭之。”清 戴名世《<困学集>自序》:“况余才质鲁钝,顽然无所得於心。”⒉自然质朴貌。明 袁宏道《与陶石篑书》:“西山 若无诸大梵刹,便顽然一冈矣。”⒊顽固而不知变通貌。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政府诸公》:“昔 日本 当 明治 十一二年以后,人民之要求国会者风起水涌,其政府顽然不动。”

顽然(wanr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顽然是什么意思 顽然读音 怎么读 顽然,拼音是wán rán,顽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顽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