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额数 额数的意思
éshù

额数

简体额数
繁体額數
拼音é shù
注音ㄜˊ ㄕ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é,(1) 人脸头发以下、眉毛以上的部分,或某些动物头部大致与此相当的部位(俗称“脑门子”)。【组词】:额头。额角(jiǎo )。(2) 牌匾。【组词】:门额。匾额。(3) 规定数量。【组词】:额数。额外。定额。余额。超额。空额。

shù shǔ shuò,(1) 屡次。【例句】: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基本含义

额数指额外的数量或数目。

额数的意思

额数 [é shù]

1. 额定的数量。

[fixed number;]

额数 引证解释

⒈ 规定的数目。

《元史·顺帝纪十》:“命 燕南、河南、山东、陕西、河东 等处举人会试者,增其额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国子生中式额数》:“疏闻诸生颇入严谴,而额数乃定为三十五名。”


国语词典

额数 [é shù]

⒈ 规定的数目。

《元史·卷四七·顺帝本纪十》:「命燕南、河南、山东、陕西、河东等处举人会试者,增其额数。」


额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份额释义:整体中分占的额数:我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已占有30%的份额。
    • 2.
      广额释义:⒈宽阔的额头。 晋 左思《娇女》诗:“鬢髮覆广额,双耳似连璧。”南朝 宋 袁淑《驴山公九锡文》:“青脊隆身,长颊广额,脩尾后垂,巨耳双磔,斯又尔之形也。”唐 王翰《观蛮童为伎之作》诗:“长裙锦带还留客,广额青蛾亦效嚬。”⒉指放宽考试录取的名额。科举时代,遇朝廷庆典,常有此举,以示恩惠。《镜花缘》第四十回:“今登极以来,十有餘年,屡逢大有,天下太平;明年恰值七旬万寿:因此特降恩旨十二条。--至於百官纪録,士子广额,另有恩旨十餘条,不在此詔之内。”清 顾炎武《日知录·中式额数》:“今人论科举,多以广额为盛,不
    • 3.
      引额释义:旧时各盐区官盐运售的额数。因以“引”计算,故称。
    • 4.
      暗数释义:⒈默默计数。元 方回《春晚杂兴》诗之四:“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⒉谓保留的额数。明 李东阳《京闱同年会诗序》:“各赋一诗而暗其一以为序。予时助祭园陵,不及与,实当暗数,故诸君以序属予。”
    • 5.
      盐数释义:盐税的额数。《宋史·食货志下三》:“皮公弼 盐法,酌前后两池所支盐数,岁以二百三十万緡为额。”《元史·食货志四》:“每年以 河间 盐,令有司於五月预给京畿郡县之民,至秋成,各验盐数输草,以给京师秣马之用。”
    • 6.
      积惨释义:犹积忧。《文选·刘琨<答卢谌书>》:“排终身之积惨,求数刻之暂欢。”刘良 注:“惨,忧也。”《周书·王褒传》:“视阴愒日,犹 赵孟 之徂年;负杖行吟,同 刘琨 之积惨。”杨笃生《新湖南》第三篇:“政府间岁,则增秀才额或举人额数名,以示报酬,所欠则以乐捐二字了之,故 湘 人之进取於场屋者,常不免动其衽金寝革之积惨。”
    • 7.
      裁示释义:谓定夺并示知。 《三国演义》第六四回:“今 荆州 眷念旧情,不忘族谊。主公若能幡然归顺,量不薄待。望三思裁示。”清 史致谔《同治二年三月初一日禀左宗棠》:“再 台州府 各属应徵钱粮额数无几,应否飭令一併就近解道,抑应批解司库之处,并乞裁示。”
    • 8.
      贴助释义:贴补;补助。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及查沿海卫所原设出哨海船额数,係军三民七,成造者照旧徵价贴助打造福船之用。”清 王汝润《馥芬居日记》:“余自三年九月初十搬至 席家栅 秦寅生 房两间,房金每月五百文,自出,航船稍有租钱,安甫 稍为贴助。”
    • 9.
      赤字释义:指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簿记上登记这种数目时,用红笔书写。
    • 10.
      附学生释义:明 清 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 明 洪武 初,生员虽定额,但不久即增广,不拘额数。至 宣德 时,以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各有一定额数。到 正统 元年,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 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清 福格《听雨丛谈》卷十一:“考此制准乎 明 季之法……其后添置名额,谓之增广生。又益置名额,谓之附学生。盖谓附於庠序,不更膳以廪禄也。”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释社》:“﹝官立社学﹞学生有五等,学生亦曰廪生,一也;增广生,二也;附学生,三也;青衣附学生,四也
    • 11.
      额缺释义:犹缺额。谓规定数额的未足额数。

额数(e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额数是什么意思 额数读音 怎么读 额数,拼音是é shù,额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额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