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 [bǐ gàn]
1. 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例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楚辞·屈原·涉江》
英[Bigan;]
比干 引证解释
⒈ 商 纣王 的叔父,官少师。因屡次劝谏 纣王,被剖心而死。
引《庄子·人间世》:“昔者 桀 杀 关龙逢,紂 杀王子 比干。”
成玄英 疏:“比干,殷紂 之庶叔,忠諫而被割心。”
《史记·殷本纪》:“紂 愈淫乱不止。 微子 数諫不听,乃与大师、少师谋,遂去。 比干 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迺强諫 紂。紂 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 比干,观其心。”
国语词典
比干 [bǐ gàn]
⒈ 人名。商王纣的叔父,与微子、箕子称殷之三仁。因谏纣不听而被杀。见《史记·卷三·殷本纪》。
比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仁释义:三位仁人。指 殷 末之 微子、箕子、比干。
- 2.
丕烈释义:大功业。汉 蔡邕《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休绩丕烈,宜宣于此。”唐 李白《比干碑》:“斲石铭表,以誌丕烈。”严复《主客平议》:“凡此皆其所权借也,故能三十年而成世史未有之丕烈。”
- 3.
乃今释义:⒈而今;方今;如今。《左传·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庄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成玄英 疏:“立身以来,方今始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金 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乃今得子胸中 秦,作诗一笑君应闻。”清 方苞《与刘函三书》:“僕闻而慨然以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復有其人!”⒉迺今:而今,如今。《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
- 4.
二师释义:⒈指左师、右师。春秋 宋 乡里之官。《左传·襄公九年》:“二师令四乡正敬享。”杜预 注:“二师,左、右师也。”王应麟《小学绀珠·职官·二师》“宋 右师、左师”引《白虎通》:“里中之老有道德者为里右师,其次为左师。”⒉左右翼军队。《国语·吴语》:“越王 乃分其师为左右军…… 吴 师闻之,大骇,曰:‘越 人分为二师,将以夹攻我师。’”⒊指 殷 少师 比干 和父师 箕子。《书·微子》“殷 既错天命,微子 作誥,父师、少师”孔 传:“告二师而去 紂。”孔颖达 疏:“告父师 箕子,少师 比干。”
- 5.
匪躬释义:谓忠心耿耿,不顾自身。《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孔颖达 疏:“尽忠於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故曰:匪躬之故。”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 比干 匪躬而剖心於精忠,田丰 见微而夷戮於言直。”唐 权德舆《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圣言在推诚,臣职惟匪躬。”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至于 倭文端 之守正不阿,清操絶俗,文文忠 之匪躬尽瘁,驯扰强蕃,方之 姚 宋 忠 唐、范 韩 翊 宋,殆无恧色。”
- 6.
呕呴释义:同“呕喣”。 《庄子·人间世》“且昔者 桀 杀 关龙逢,紂 杀王子 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陆德明 释文引 晋 崔譔 注:“﹝傴拊﹞犹呕呴,谓养也。”
- 7.
周师释义:⒈周 室的军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頽叔 桃子 奉 大叔 以 狄 师伐 周,大败 周 师。”《荀子·议兵》:“紂 刳 比干,囚 箕子,为炮烙刑,杀戮无时,臣下懍然莫必其命。然而 周 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繁也哉!”⒉周 王的师傅。《宋书·恩倖传序》:“屠钓,卑事也;版筑,贱役也,太公 起为 周 师,傅説 去为 殷 相。”
- 8.
媟黩释义:⒈亦作“媟瀆”。亦作“媟嬻”。亵狎;轻慢。《汉书·枚皋传》:“﹝ 枚皋 ﹞为赋颂,好嫚戏,以故得媟黷贵幸。”颜师古 注:“媟,狎也。黷,垢浊也。”汉 荀悦《汉纪·成帝纪四》:“愿陛下正君臣之义,黜群小媟瀆之臣。”唐 徐洪《比干墓》诗:“媟黷皆佞諛,虔刘尽英雋。”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乐府二》:“王观 学士尝应制撰《清平乐》词…… 高太后 以为媟瀆 神宗,翌日罢职。”⒉淫秽。《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臣闻作乐崇德,以感人神,《韶》、《夏》有容,《咸》、《英》有节,妇人媟黷,无豫其间。”宋 洪迈《夷坚甲志
- 9.
子胥释义:春秋 楚 大夫 伍员 的字。 楚平王 杀其父 奢 兄 尚,其经 宋 郑 入 吴,助 阖庐 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不久,攻破 楚国,掘 楚平王 之墓,鞭尸三百。吴王 夫差 时,因力谏停止攻 齐,拒绝 越国 求和,而渐被疏远。后 夫差 赐剑命自杀,并以鸱夷革盛其尸浮于 江 上。《庄子·盗跖》:“比干 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此诗人所以伤而作,比干 子胥 遗身而忘祸也。”唐 李白《行路难》诗:“子胥 既弃 吴 江上,屈原 终投 湘水 滨。”明 许自昌《水浒记·义什》:“那区区保正
- 10.
无厌释义:⒈不满足;没有限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阳 ﹞乃从狱中上书曰:‘……﹝圣王﹞封 比干 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復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唐 屈同仙《燕歌行》:“昭君 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復和。”梁斌《红旗谱》八:“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⒉不厌倦;不厌烦。《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听人之言,乐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无厌。”杨倞 注:“无厌倦也。”《汉书·王莽传上》:“﹝
- 11.
朝涉释义:早晨涉水。亦指早晨涉水之人。典出《书·泰誓下》:“今 商王 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絶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脛,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孔颖达 疏:“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脛耐寒,斩而视之。”《孔丛子·抗志》:“文王 葬朽骨而天下知仁,商紂 斫朝涉而天下称暴。”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紂 贼 比干,囚 箕子,微子 去之,刳姙妇,残朝涉。”
- 12.
毁瘁释义:⒈谓直谏君主之过。《慎子·知忠》:“比干、子胥 之忠,而毁瘁主君於闇墨之中,遂染溺灭名而死。”⒉指居丧过哀而憔悴。汉 蔡邕《陈太丘碑》:“元方 在丧毁瘁,消形呕血。”《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祥 隐居三十餘年,不应州郡之命。母终,毁瘁,杖而后起。”⒊泛指因劳苦而憔悴。《后汉书·党锢传·夏馥》:“﹝ 夏馥 ﹞隐匿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
- 13.
比干释义:⒈商代贵族,纣王叔父,官少师。 相传因屡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⒉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楚辞.屈原.涉江》
- 14.
环中释义:⒈圆环的中心。 庄子 用以比喻无是非之境地。《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郭象 注:“夫是非反覆,相寻无穷,故谓之环。环中,空矣;今以是非为环而得其中者,无是无非也。无是无非,故能应夫是非。是非无穷,故应亦无穷。”《旧唐书·李德裕传论》:“泯是非於度外,齐彼我於环中。”续范亭《自慰》诗:“未竭 长弘 血,且住 比干 心。忘年并忘义,逍遥任环中。”⒉借喻灵空超脱的境界。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⒊犹言范围之内,掌握之
- 15.
礼贤释义:礼遇贤者。三国 魏 嵇康《管蔡论》:“乃所以崇德礼贤,济 殷 弊民。”晋 桓温《荐谯元彦表》:“夫旌德礼贤,化道之所先。”《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 庾季才 ﹞对曰:‘僕闻克国礼贤,古之道也。’”胡三省 注:“武王 克 商,释 箕子 囚,式 商容 閭,封 比干 墓,所谓礼贤也。”
- 16.
胥余释义:⒈村落的角隅。 ⒉亦作“胥邪”。椰子树的别名。⒊人名。一说箕子之名,一说比干之名。
- 17.
色而不淫释义:指贪恋美色而心中糊涂。古人认为心是有窍,开窍越多越聪明,比干很聪明相传是七窍玲珑心,如果心窍不通人就会失去对事物客观的判断,色迷心窍就是说心窍被美色的思想所占据。
- 18.
表闾释义:谓旌表闾里,以显彰功德。语出《史记·殷本纪》:“封 比干 之墓,表 商容 之閭。”《后汉书·卓茂传论》:“卓茂 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餘矣,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 周、燕 之君表閭立馆何异哉?”三国 魏 钟会《檄蜀文》:“周武 有散财、发廩、表閭之义。”宋 王安石《寄张襄州》诗:“四叶表閭 唐 尹氏,一门逃世 汉 庞公。”
- 19.
被发佯狂释义: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古时作为一种避世全身的行为。《韩诗外传》卷六:“比干 諫而死。箕子 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殺身以彰君之惡,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爲之,不祥莫大焉。’遂被髮佯狂而去。”《史记·宋微子世家》作“被髮詳狂”。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 之 吴,乃被髮佯狂,跣足塗面,行乞於市。”
- 20.
迺今释义:而今,如今。《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