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利 [tóng lì]
1. 共享利益;有共同利益。
同利 引证解释
⒈ 共享利益;有共同利益。
引《礼记·哀公问》:“车不雕几,器不刻鏤,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
郑玄 注:“与之同利者,上下俱足也。”
《史记·高祖本纪》:“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宋 欧阳修 《朋党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同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分会释义:⒈有共同利益的人组织分支。 ⒉某一组织或委员会的代表机构。
- 2.
友党释义:⒈指志趣相同、有共同利害关系的一伙人。 ⒉指与本党关系友好的其他政党。
- 3.
同利相死释义:指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 4.
同利释义:共享利益;有共同利益。
- 5.
同欲释义:⒈同心;同一愿望。《左传·襄公二十年》:“书曰:‘蔡 杀其大夫 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左传·昭公四年》:“求逞於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孙子·谋攻》:“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⒉有共同愿望的人。《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 6.
唇齿释义:比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互为唇齿。唇齿相依。
- 7.
夷等释义:同列,同辈。《魏书·恩倖传·侯刚》:“往以微勤,赏同利建,宠灵之极,超絶夷等。”《北史·薛辩传》:“侯深、樊子鵠、贾智、斛斯椿、大野胡也杖、吒吕延庆 之徒,於 尒朱 之世,皆其夷等。”宋 文莹《玉壶诗话》:“苏内翰 易简,在禁林八年,宠待之深,夐出夷等。”
- 8.
小集团释义:经常好争论、追求私利或不顾共同利益的党派、联合体或集团(如在一个国家内、政府内或其他团体内)
- 9.
民族团结释义:各民族之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友好互助的关系。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国家用法律形式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的斗争中,主要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10.
脣齿释义:⒈唇与齿。晋 陆机《文赋》:“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脣齿。”《晋书·王濬传》:“以累卵之身,处雷霆之衝;茧栗之质,当豺狼之路,其见吞噬,岂抗脣齿?”⒉借喻互相接近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卿更相拔举,迭为脣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晋书·温峤传》:“僕与仁公当如 常山 之蛇,首尾相卫,又脣齿之喻也。”《新唐书·李吉甫传》:“及 元济 擅立,吉甫 以内地无脣齿援,因时可取,不当用 河朔 故事,与帝意合。”《明史·四川土司传一·乌蒙》:“乌蒙、乌撒、东川 诸土官,故与 芒部
- 11.
集体诉讼释义: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
- 12.
高安释义:⒈谓居于高位而安泰。 《管子·版法》:“修长在乎任贤,高安在乎同利。”尹知章 注:“与下同利,则高位安。”⒉指 汉哀帝 时 高安侯 董贤。《文选·潘岳<西征赋>》:“刺 哀主 於 义 域,僭天爵於 高安。”张铣 注:“董贤 有美色,帝幸之,封为 高安侯。”⒊宋 乐章名。《宋史·乐志一》:“建隆 元年二月……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