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的意思
èwēn

鄂温克族

简体鄂温克族
繁体鄂溫克族
拼音è wēn kè zú
注音ㄜˋ ㄨㄣ ㄎㄜˋ ㄗㄨ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è,(1) 中国湖北省的别称。(2) 古同“谔”,正直的话。(3) 古同“愕”,惊讶。(4) 古同“萼”,花托。(5) 边界。【例句】:“纷被丽而亡鄂”。(6) 姓。

wēn,(1) 不冷不热。【组词】:温带。保温。降温。温泉。温和。温床。(2) 性情柔和。【组词】:温柔。温存(抚慰体贴)。温情。温顺。温静。温良。温文尔雅。(3) 稍微加热。【例句】:把酒温一下。(4) 复习。【组词】:温习。温故而知新。(5) 古同“瘟”。(6) 姓。

kè,(1) 能够。【组词】:克勤克俭。(2) 战胜,攻下。【组词】: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3) 制伏。【组词】: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4) 严格限定。【组词】:克日。克期。克扣。(5) 消化。【组词】:克食。(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例句】: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zú,(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组词】:族规。族长。家族。(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组词】:种族。(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组词】:民族。(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组词】:宗族。氏族。部族。(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组词】:芳香族。(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组词】:族灭。(7) 聚合,集中。【例句】:云气不待族而雨。

基本含义

指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满洲里市和呼伦贝尔市等地。

鄂温克族的意思

鄂温克族 [è wēn kè zú]

1.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

鄂温克族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曾称“索伦”、“雅库特”、“通古斯”等,1957年改称今名。1958年成立 鄂温克族自治旗。人口约二万七千多人,分布于 内蒙古自治区 呼伦贝尔盟 及 黑龙江省 讷河县 一带,主要从事农牧业。


国语词典

鄂温克族 [è wēn kè zú]

⒈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辉河、伊敏、巴彦托海镇、巴彦嵯岗、锡尼河东及嫩江支流、兴安岭等处。人口约二万六千余。经济以农、林、渔、牧业为主。社会组织分氏族(哈拉)​及家族(莫昆)​。婚姻行一夫一妻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支。信仰以萨满教为主,亦有信喇嘛教、东正教者。萨满教为泛灵信仰,每一氏族都以一种鸟为其图腾。


鄂温克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仙人柱释义:意谓遮阳光的住所。旧时过游猎生活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人的一种帐篷。由木杆搭架,冬盖兽皮,夏覆白桦树皮,呈圆锥形。《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金色的霞光透过仙人柱顶桦皮围子的裂缝,投射在这位 鄂温克 少年带有几分稚气的脸上。”
    • 2.
      博都哩姓释义:姓氏,源于鄂温克族,出自唐朝末期靺鞨族“通用三十姓”之粟末部孛术律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 3.
      口弦琴释义:鄂伦春语叫“明努卡”,也叫“天恩共”(意为铁的声音),达斡尔族叫“哈尼卡”,汉语称“口弦”。是流行北方民族蒙古族,于羌族、回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中的一种簧片乐器,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
    • 4.
      通古斯释义:西方学者对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某些民族的称呼,包括我国的满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
    • 5.
      鄂温克族释义:中国少数民族之 一。人口6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有本民族语言。牧区用蒙文,农区用汉文。建有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是什么意思 鄂温克族读音 怎么读 鄂温克族,拼音是è wēn kè zú,鄂温克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鄂温克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