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牵丝 牵丝的意思
qiān

牵丝

简体牵丝
繁体牽絲
拼音qiān sī
注音ㄑㄧㄢ ㄙ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iān,(1) 拉,引领向前。【组词】:牵引。牵曳。牵头。牵线。牵萝补屋(把萝藤拉上屋顶来补草房,形容生活困难,亦喻将就凑合)。(2) 关连,带累。【组词】:牵连。牵强(勉强牵连在一起)。意惹情牵。

sī,(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组词】: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组词】:铁丝。菌丝。肉丝。游丝。(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组词】:一丝不差。 一丝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组词】:情丝。愁丝。(6) 指弦乐器。【例句】: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基本含义

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互相关心,互相牵挂。

牵丝的意思

牵丝 [qiān sī]

1. 佩绶。谓任官。

2. 唐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露线头于外,使郭牵其一。郭牵得第三女。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后以“牵丝”、“牵红”、“牵红线”、“牵红丝”为选婿或择妻的典故。

3. 犹引绳。

4. 即牵丝戏。

6. 书法术语。指笔势往来牵带痕迹显见在两画之间者。

牵丝 引证解释

⒈ 佩绶。谓任官。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 元兴,解龟在 景平。”
李善 注:“牵丝,初仕;解龟,去官也。”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坐厌牵丝倦,因从解綬旋。”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一:“牵丝入仕陪元宰,执简排塲见古贤。”

⒉ 唐 宰相 张嘉贞 欲纳 郭元振 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露线头于外,使 郭 牵其一。 郭 牵得第三女。见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后以“牵丝”、“牵红”、“牵红线”、“牵红丝”为选婿或择妻的典故。

《剪灯馀话·琼奴传》:“耕云 曰:‘古人有射屏、牵丝、设席等事,皆所以择婿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提宗》:“京邸相逢, 温郎 情致,为投诗竟遂牵红。”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当时才子,竞著黄衫;命世清流,为牵红线。”
陈寅恪 《论<再生缘>校补记》:“今论者竟为之强牵红丝,使成嘉偶,以效法 乔太守 之乱点鸳鸯谱,岂不异哉。”

⒊ 犹引绳。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⒋ 即牵丝戏。参见“牵丝戏”。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梁鍠》:“《咏木老人》云:‘刻木牵丝作老翁,鷄皮鹤髮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清 钱谦益 《新岁有感》诗之二:“依社凭丛原是鬼,牵丝刻木总为神。”

⒌ 书法术语。指笔势往来牵带痕迹显见在两画之间者。

杨再春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笔法·草书》:“草书妙在随势生形,其点画间的连系每以牵丝映带。”


国语词典

牵丝 [qiān sī]

⒈ 丝,系印环用的丝绳。牵丝即执印绶,指做官。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

⒉ 缔结絪缘。参见「牵丝娶妇」条。

⒊ 书法上指笔势往来之间所牵带的纤细痕迹。


牵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南普陀寺释义:在 福建 厦门市 五老山 下。 始建于 唐 代,初名 普照寺,清 康熙 年间,靖海将军 施琅 重建,改名 南普陀,自是成为 闽南 佛教胜地。鲁迅《坟·写在<坟>后面》:“今夜周围是这么寂静,屋后面的山脚下腾起野烧的微光;南普陀寺 还在做牵丝傀儡戏,时时传来锣鼓声,每一间隔中,就更加显得寂静。”
    • 2.
      幕里红丝释义: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丝娶妇》:“郭元振 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 张嘉贞 欲纳为壻…… 张 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谁是匹偶,以子风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一丝,幔前使子取便牵之,得者为壻。’元振 欣然从命,遂牵一红丝缐,得第三女。”后以“幕里红丝”。指择婿。
    • 3.
      撤瑟释义:本谓撤去琴瑟,使病者安静,且示敬意。语本《仪礼·既夕礼》:“有疾,疾者齐,养者皆齐,彻琴瑟。”彻、撤,同。后用以称疾病危笃或死亡。南朝 梁 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寧知安歌日,非君撤瑟晨。”唐 皎然《哭吴县房耸明府》诗:“始是牵丝日,翻成撤瑟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我今名列仙籍,本不应再履尘世,但感君情,特报撤瑟之期。可早处分后事,亦勿悲忧,妾当度君为鬼仙,亦无苦也。”
    • 4.
      牵丝释义:⒈佩绶。 谓任官。⒉唐宰相张嘉贞欲纳郭元振为婿,因命五女各持一红丝线于幔后,露线头于外,使郭牵其一。⒊犹引绳。⒋即牵丝戏。⒌书法术语。指笔势往来牵带痕迹显见在两画之间者。
    • 5.
      牵丝傀儡释义:见“牵丝戏”。
    • 6.
      牵红释义:见“牵丝”。
    • 7.
      牵红丝释义:见“牵丝”。
    • 8.
      牵红线释义:见“牵丝”。
    • 9.
      牵费释义:初仕酬酢之费。牵,谓牵丝,即执印绶。
    • 10.
      睦族释义:和睦亲族。语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唐 元稹《代李中丞谢官表》:“虽牵丝入仕,或因琐碎之文,而执简当朝,实由睦族而致。”《旧唐书·文宗纪下》:“宜开列土之封,用申睦族之典。”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迎武宗驾还帐词》:“一统山河调玉烛,尧 舜 至仁先睦族。”
    • 11.
      系足释义: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载,韦固元和 中旅次 宋城,遇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固 问所检何书?答曰:天下之婚牍。又问囊中何物?答曰:赤绳子。以系夫妻之足。此绳一系,虽仇敌之家,贫贱悬殊,终不可逭。后以“繫足”为缔结婚姻大典。明 叶宪祖《鸾鎞记·探婚》:“幙中人空有牵丝愿,月下老曾无繫足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緑袍年少,别牵繫足之绳;青鬢佳人,立化望夫之石。”参见“月下老人”。
    • 12.
      迎春黄胖释义:宋 时一种傀儡的名称。宋 庞元英《谈薮》:“韩侂胄 暮年……寘宴於南园,族子判院与焉。席间有献牵丝傀儡为土偶负小儿者,名为迎春黄胖。”
    • 13.
      飞帛释义:同“飞白”。《说郛》卷十引 后蜀 马鉴《续事始》:“飞帛书,后汉 蔡邕 见门吏飞帛,因成字焉。”宋 欧阳修《御书阁记》:“太宗皇帝 时,詔求天下前世名山异迹,而尤好书法。闻 登真 有 开元 时所赐字,甚奇,乃取至京师閲焉,已而还之。又赐御书飞帛字使藏焉。其后 登真 大火,独飞帛书存。”清 方文《夜同叔则季贞饮彦远僧舍限韵》:“飞帛书尤妙,牵丝恨未谐。”

牵丝(qian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牵丝是什么意思 牵丝读音 怎么读 牵丝,拼音是qiān sī,牵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牵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