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烛 [yù zhú]
1. 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2. 烛的美称。
3. 比喻目光。
5. 乐律名。
玉烛 引证解释
⒈ 谓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
引《尸子》卷上:“四气和,正光照,此之谓玉烛。”
《尔雅·释天》:“四气和谓之玉烛。”
郭璞 注:“道光照。”
邢昺 疏:“道光照者,道,言也;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玉烛表昇平之徵,澄醴彰德洽之符。”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玉烛调元气,金枢运大钧。”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金甌仍未缺,玉烛又新调。”
⒉ 烛的美称。
引唐僖宗 宫人《金锁》诗:“玉烛製袍夜,金刀呵手裁。”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六七:“昭仪侍宴足精神,玉烛抽看记饮巡。”
⒊ 比喻目光。
引唐 曹唐 《病马》诗之一:“四蹄不凿金砧裂,双眼慵开玉烛斜。”
⒋ 乐律名。
引《隋书·律历志上》:“黄钟:包育、含微、帝德……玄中、玉烛、调风。右黄钟一部,三十四律。”
《旧唐书·音乐志三》:“黄钟既陈玉烛,红粒方殷稔岁。”
国语词典
玉烛 [yù zhú]
⒈ 谓四时合气,温润明照。
引《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四气和谓之玉烛。」
玉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孙释义:⒈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 亦泛指远孙。《尔雅·释亲》:“仍孙之子为云孙。”郭璞 注:“言轻远如浮云。”唐 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大历 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 圣云孙。”宋 陆游《镜湖西南有山作短歌》:“云孙相遇不相识,笑问尘世今何年。”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当年始祖初迁地,此日云孙再造家。”⒉即天孙。星名。元 萨都剌《雪米》诗:“云孙捧出南箕簸,月姊舂来北斗量。”
- 2.
佛生日释义:释迦牟尼 的诞生日。又称“佛诞日”。佛教一般认为是农历四月初八日。一说为二月八日。见《长阿含经》卷四。古代此日行灌佛会,因此又名“浴佛节”。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谓之‘浴佛水。’。”《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后来,每年逢诞日或佛生日,便到寺中瞻礼 白香山 手蹟一遍,即行持念一日,岁以为常。”参阅 隋 杜臺卿《玉烛宝典》卷四。
- 3.
六通释义:⒈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宋 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六通四辟”。⒉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
- 4.
冰台释义:⒈艾的别名。《尔雅·释草》:“艾,冰臺。”郭璞 注:“今艾蒿。”唐 陈廷章《艾人赋》:“想在野之时,岂谓生无根柢;及得门之后,如其自有肝肠,列名号於冰臺,载典常於《玉烛》。”⒉冰井台 的省称。晋 陆翽《邺中记》:“金虎、冰井 皆 建安 十八年建也。”南朝 宋 鲍照《凌烟楼铭》序:“臣闻凭飇荐响,唱微効长;垂波鉴景,功少致深。是以 冰臺 筑乎 魏 邑,凤阁 起于 汉 京。皆所以赞生通志,感悦幽情者也。”⒊冰人。《歧路灯》第二八回:“王春宇 临行时,説道:‘我毕竟去与 孔二亲家 传个信去,叫他好往 冠县 捎
- 5.
圣运释义:旧称在位皇帝或本朝的运数。 南朝 陈 徐陵《让右仆射初表》:“臣随望圣运,实在权舆,时参决胜之筹,颇奏发兵之讖。”唐 白居易《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金革已偃,销七十载之厉阶;玉烛方调,启一千年之圣运。”
- 6.
宝典释义:指非常有价值的典籍。 也用于书名,如隋杜台卿《玉烛宝典》。
- 7.
度厄释义:旧时迷信,认为人有灾难,可以禳除逃过,谓之度厄。《太平广记》卷一引 晋 葛洪《神仙传·老子》:“人生各有厄会,到其时,若易名字,以随元气之变,则可以延年度厄。”隋 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一:“元日至於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
- 8.
月晦释义:谓月尽,多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日。《吕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羣阴亏。”《汉书·五行志上》:“成公 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晋侯 及 楚子、郑伯 战于 鄢陵’。皆月晦云。”隋 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一:“元日至于月晦,民并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为度厄。”唐 白居易《春雪》诗:“月晦寒食天,天阴夜飞雪。”
- 9.
灵圣释义:⒈佛教、道教对佛祖、上仙的尊称。《后汉书·西域传论》:“其国(身毒)则殷乎中土,玉烛和气,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一:“既灵圣垂旨,敢希久停,可得申延数年不?”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然斯胜地,灵圣所止,躡迹钦风,忘其灾祸。”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浄扮小龙上诗云]堂堂作灵圣,小鬼害劳病。身边没阴人,就死也乾浄。”⒉神异的灵应。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五:“然汝有灵圣,使我见汝生平之面。若无神灵,从兹而别。”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四折:“高唐 梦苦难成
- 10.
玄元皇帝释义:唐 奉 老子 为始祖,于 乾封 元年二月追号为“太上玄元皇帝”,天宝 二年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天宝 八载六月又加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见《旧唐书·高宗纪下》及《礼仪志四》。唐 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诗之五:“大历 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 圣云孙。”唐 李绅《赠毛仙翁》诗:“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 周 柱史。”
- 11.
盛运释义:兴盛的时运;大运。唐 白居易《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玉烛方调,启一千年之盛运。”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由是观之,此前后一千年间,实为地球有生以来空前絶后之盛运。”
- 12.
睦族释义:和睦亲族。语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唐 元稹《代李中丞谢官表》:“虽牵丝入仕,或因琐碎之文,而执简当朝,实由睦族而致。”《旧唐书·文宗纪下》:“宜开列土之封,用申睦族之典。”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迎武宗驾还帐词》:“一统山河调玉烛,尧 舜 至仁先睦族。”
- 13.
短狐释义:即蜮。 又名射工。传说能含沙射影、使人得病的怪物。《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毛 传:“蜮,短狐也。”《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己丑,僧辩 等上表劝进,且迎都 建业。湘东王 答曰:‘淮海 长鲸,虽云授首;襄阳 短狐,未全革面。太平玉烛,尔乃议之。’”胡三省 注:“长鲸,谓 侯景 …… 岳阳王 詧 据 襄阳,与 湘东 为敌,故斥为短狐。”参见“短弧”。
- 14.
粉荔枝释义:亦作“粉荔”。 唐 代 洛阳 人家正旦以粉制成荔枝状作为节日食品。唐 冯贽《云仙杂记·洛阳岁节》:“洛阳 人家,正旦造丝鷄、葛燕、粉荔枝。”明 瞿祐《四时宜忌·正月事宜》:“洛阳 人家,正月元日造丝鷄、蜡燕、粉荔枝。十五日造火鹅儿,食玉粱糕。”明 杨慎《艺林伐山·粉荔》:“《玉烛宝典》云:洛阳 人家,正旦造丝鸡、蜡燕、粉荔枝。故 宋 人贺正启有‘瑞霙饯腊,粉荔迎年’之句。”
- 15.
粥饧释义:甜粥;糖粥。旧俗寒食日以火粳米或大麦煮粥,研杏仁为酪,以饧沃之,谓之寒食粥。见 隋 杜台卿《玉烛宝典》卷二。
- 16.
调年释义:谓四季风雨调匀。 南朝 梁简文帝 《菩提树颂》:“百神嗟仰,千佛称传。荣光动照,玉烛调年。”参见“玉烛。”
- 17.
调玉烛释义:谓四季气候调和;四时之气和畅。形容太平盛世。唐 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五:“今春喜气满乾坤,南北东西拱至尊。大历 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 圣云孙。”仇兆鳌 注:“玉烛云孙,喜太平有象。”参见“玉烛”。
- 18.
贤懿释义:贤良美好。 亦指贤美的人。《后汉书·西域传论》:“余闻之后説也,其国则殷乎中土,玉烛和气,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觅灯因话·翠娥语录》:“自来人议 魏 晋 浮靡,人物放旷,自妾观之,殊觉贤懿。”《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懿德皇后,享封大国,作配先朝,虽不及临御之期,已夙彰贤懿之美。”
- 19.
金仪释义:⒈指金色佛像。唐 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于是谨祝金仪,益誓丘祷,以谢兹山之灵秀。”⒉黄铜铸成的天文仪器。唐 薛逢《上宰相启》:“伏以玉烛开年,金仪应歷。”
- 20.
铜史释义:⒈指 汉 张衡 所制漏刻仪上的铜制仙人像。《文选·陆倕<新刻漏铭>》:“铜史司刻,金徒抱箭。” 李善 注:“ 张衡 《漏水转浑天仪制》曰: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悬玉京而荐福,侣铜史而司辰。”⒉借指漏刻铜壶。 唐 李峤 《十二月奉教作》诗:“玉烛年行尽,铜史漏犹长。” 唐 周彻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诗:“静闻铜史漏,暗识桂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