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匡救 匡救的意思
kuāngjiù

匡救

简体匡救
繁体
拼音kuāng jiù
注音ㄎㄨㄤ ㄐ一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uāng,(1) 纠正;匡正。匡谬。(2) 救。【组词】:匡救。匡复。匡时济世。(3) 辅助,帮助。【组词】: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4)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组词】:匡算。匡计。(5) 古同“筐”。(6) 姓。

jiù,(1)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组词】:救济。救命。救护。救国。救难(nàn )。救灾。救药。救正(补救匡正)。救死扶伤。救困扶危。(2) 终止。【组词】:濯以救热。

基本含义

指挽救危急之中的局势或他人。

匡救的意思

匡救 [kuāng jiù]

1. 扶正挽救。

[rescue from disaster, errors,etc.;]

匡救 引证解释

⒈ 匡正补救。

《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讎,反以亡躯。”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鯁议,致天下太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至诚格天》:“﹝ 纯皇 ﹞引为己责,命羣臣直言以匡救其失。”
邹韬奋 等《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所以不得不大声疾呼,希望唤起舆论,督促政府,共谋匡救。”


国语词典

匡救 [kuāng jiù]

⒈ 匡正挽救。

《书经·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史记·卷一〇一·袁盎鼌错传·太史公曰》:「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雠,反以亡躯。」


匡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傅君释义:对太傅的尊称。《三国志·吴志·程秉传》:“权(孙权)闻其名儒,以礼徵 秉,既到,拜太子太傅。黄武 四年 权 为太子 登 娉 周瑜 女…… 登 笑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诚所赖於傅君也。’”
    • 2.
      劻救释义:匡救。劻,同“匡”。
    • 3.
      匡恶释义:纠正过失。 语出《孝经·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唐玄宗 注:“匡,正也;救,止也。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及 大禹 成功,九序惟歌;太康 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 4.
      匡捄释义:同“匡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且褒广将顺君父之美,匡捄销灭既往之过,古今通义也。”颜师古 注:“捄,古救字。”清 张惠言《然金先生文》:“笺《礼》九篇,以 郑 正 郑,惟其匡捄,是谓篤信。”
    • 5.
      同恤释义:⒈一同忧伤。 ⒉共同匡救。
    • 6.
      啓沃释义:《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孔颖达 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后因以“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梁书·武帝纪下》:“朕暗於行事,尤闕治道……凡尔在朝,咸思匡救,献替可否,用相启沃。”宋 梅尧臣《送曾子固苏轼》诗:“正如 唐 虞 时,元凯同启沃。”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洪亮吉 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置诸座右,时常观览。”
    • 7.
      宏济释义:大力匡救。
    • 8.
      将美释义:犹言成人之美。多用于对君上。语出《孝经·事君》:“君子之事上也……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汉书·杜钦传》:“钦 之补过将美,皆此类也。”颜师古 注:“将,助也。”《新唐书·郑覃传》:“帝善其将美。”
    • 9.
      师保释义:⒈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易·繫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宋史·彭龟年传论》:“彭龟年、黄裳、罗点 以青宫师保之旧,尽言无隐。”⒉泛指老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自此验之:每有事荒废,则其容戚;数日攻苦,则其容笑。於是朝夕悬之,如对师保。”清 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⒊犹教养。《书·君陈》:“昔 周公 师保万民,民怀其
    • 10.
      扶救释义:辅佐匡救。
    • 11.
      救世释义:拯济世人;匡救世弊。 《左传·昭公六年》:“侨 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唐 韩愈《与卫中行书》:“至於汲汲於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巴金《探索与回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 12.
      救时厉俗释义: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 13.
      救时释义:匡救时弊。
    • 14.
      秉钧释义:比喻执政。 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唐宣宗《断句》诗:“七载秉钧调四序,一方狱市获来苏。”《旧唐书·崔彦昭传》:“秉钧之道,何所难哉。”《明史·武宗纪赞》:“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
    • 15.
      虚生浪死释义:谓虚度一生,终老无成。《旧唐书·越王贞传》:“諸王必須以匡救爲忠,不可虚生浪死,取笑於後代。”宋 张商英《护法论》:“以善根微劣,不能親炙究竟其道,須臾老之將至,爲虚生浪死之人,自可悲痛。”明 李贽《寄焦弱侯书》:“如弟者執迷不反,已非聰明穎悟之夫;性又狷介,不能會於無方之道:真虚生浪死之徒耳。”
    • 16.
      覆公折足释义:《易·鼎》:“鼎折足,覆公餗。”后以“覆公折足”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晋 袁宏《後汉纪·献帝纪二》:“太尉 樊稜,司徒 許相,皆竊位懷禄,苟進無耻,終無匡救之益,必有覆公折足之患。”亦省作“覆折”。《後汉书·李固等传论》:“李固 據位持重,以争大義,確乎而不可奪。豈不知守節之觸禍,恥夫覆折之傷任也。”《周书·寇洛于谨等传论》:“及 謹 以耆年碩德,譽重望高,禮備上庠,功歌司樂,常以滿盈爲戒,覆折是憂。”
    • 17.
      记注释义:⒈记录史实。 周 代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 代以后,起居注官侍天子左右记录言行。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且当先除 曹操,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议兄弟之怨,使记注之士,定曲直之评,不亦上策邪?”唐 柳虬《上周太祖书》:“而 汉 魏 已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非所谓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者也。”《金史·孟浩传》:“浩 对曰:‘良史直笔,君举必书。帝王不自观史,记注之臣乃得尽其直笔。’”⒉起居注;编年实录。隋 牛弘《请开献书表》:“故知衣冠轨物图画记注,播迁之餘,皆归 江左。”《资治通鉴·唐文
    • 18.
      隆化释义:⒈使社会风气敦厚。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夫周而不比,羣而不党,皆始於将顺,终于匡救。济俗变教,隆化之道也。”⒉指敦厚的社会风气。 南朝 齐 谢朓 《思归赋》:“承比屋之隆化,踵芳尘之餘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望君王奋志成隆化,莫使豺狼当道。”
    • 19.
      风猷释义:⒈风教德化。《晋书·傅玄传论》:“傅祗 名父之子,早树风猷,崎嶇危乱之朝,匡救君臣之际,卒能保全禄位,可谓有道存焉。”《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原夫存树风猷,没著徽烈,既絶故老之口,必资不刊之书。”吕向 注:“猷,道……言风教道德,死当著其美业,故老既没必资於铭记。”⒉指人的风采品格。南朝 齐 谢朓《奉和随王殿下》之七:“风猷冠 淄 鄴,衽舄愧 唐 牧。”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异时获赐,今日先知;瞻望风猷,常在魂梦。”明 汪廷讷《种玉记·荣寿》:“时人莫慢轻贫贱,玉汝于成意在天,

匡救(kuangji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匡救是什么意思 匡救读音 怎么读 匡救,拼音是kuāng jiù,匡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匡救造句子